《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2014中国电视新闻的新面貌新脉象

● 张 丽 白小豆 孙 璐 《 新闻战线 》(

    2014年是“媒体融合年”,面对新的媒介环境,2014年中国电视新闻的新动态、新脉象值得回顾与思考。电视媒体如何以新闻为阵地,把握主动,体现主流,在融合发展中变革创新,将为未来中国电视新闻发展提供重要参照。

    电视新闻舆论引导呈现“新脉象”

    2014年中国电视新闻紧密结合当前的政治形势,弘扬“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经济新常态、反腐新动态需要“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为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新生态。电视新闻在发挥媒介优势、组织力量、设置议题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作为国内最权威、影响最大的主流电视媒体,央视在舆论引导上一改以往宣教式的报道,精心设置议题,利用话题提升舆论引导力,体现中国电视“新脉象”。2014年春节,央视推出调查节目《家风是什么》,继首次推出海采式电视调查节目《你幸福吗》之后,再次采用街头海采的方式“问家风”。与“问幸福”不同的是,“问家风”提出的是开放性问题,受访者回答不再局限于是或者不是,有还是没有,而是各抒己见,有话可谈。此外,问家风超越了个体层面的幸福,家庭是最小的社会细胞,一个个普通家庭的风气体现着社会之风、国家之风。因此,“家风海采”让凝聚在家风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放出来。在采访对象的选择上,“问家风”也更加多元,不仅是街头百姓,也有大家名流。之后,央视又相继推出《乡愁是什么》《清明说吧》《爱国是什么》,通过精心预设的话题,电视新闻将藏于民间传统文化中的主流价值观潜移默化植入人心。

    另外,在舆论引导方面,电视媒体既注重弘扬主旋律,又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批评揭露腐败现象,“敢于亮剑”。2014年反腐大戏轮番上演,中央提出“苍蝇老虎一起打”,电视媒体在权威评析解读方面体现出独特优势,开设“本台评论”“新闻短评”、“编后话”环节、采用双视窗直接连线评论员等方式,积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互联网思维”重塑电视新闻生产“大厨房”

    2014年是中国接入世界互联网20周年。互联网作为一种“重新结构社会的方式和力量”,“不仅撕裂了信息生产模式、人类的交往方式、媒介的结构,而且还导致政治生活、经济形态、社会结构,甚至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深刻变化。”①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广电行业带来深刻的革命性变革,面对新媒体在渠道、内容、受众、市场等方面带来的压力,中央最高决策层从顶层政策设计入手加快“媒体融合”。在新闻传播领域,“顶层设计”就是以中央政策方针为指导,以互联网思维为核心,推动媒体融合。

    互联网思维不只是运用互联网这种渠道、介质,而是一种互联互通的观念思维,这一点越来越成为学界和业界的共识。2014年,中国电视在互联网思维运作下重塑电视新闻生产的“大厨房”,从中央到地方纷纷探索融合新路径。

    在媒体单位内部,央视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开发多渠道终端,目前已经形成了CCTV-1、CCTV-新闻、CCTV-4三个频道组成的电视传播“第一舰队”和央视网、@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央视新闻”微信公众账号和央视新闻客户端组成的新媒体梯队联动报道的新格局。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报道中,央视综合频道、体育频道、体育赛事频道、风云频道在发挥电视屏优势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微博、微信、客户端,带来一场全媒体报道的盛宴。地方卫视也积极探索电视新闻生产的新路径。无锡台由集团新闻中心与总编室牵头,以内容生产制作为切入点,整合资源,开创了“前端采集一体化,后端发布多样化的‘六位一体’联动模式”;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以民生新闻为品牌驱动内核,以《都市报道》《都市报道扩大版》和《都市007》形成新闻栏目带,同时成立专门的新媒体组,负责《都市报道》等新闻节目在手持终端(官方微博、微信订阅号)的编辑工作。

    在媒体单位外部,央视与专业数据公司、社交媒体积极合作,才有了世界杯、“据”说春运等一系列生动的报道案例;地方媒体也积极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整合优势资源,“全国省级台民生新闻协作体”自2006年成立以来,内部联系更加紧密,2014年11月16日由北京科教频道、江西公共频道等10个省级地面频道发起成立的“全国法制节目合作体”又推出日播法制新闻节目《法治中国60’》,10个频道共同出资,共享素材,联合制作,共同播出。

    与2014年之前不同,互联网思维运作下电视新闻生产的创新体现出两点不同,一是移动化趋势明显。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这意味着电视新闻生产的移动化社交化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二是电视新闻生产的内容不再只是在各个渠道之间复制粘贴,而是依据平台特点,重新组合重构,发挥多终端发布的组合优势。

    但是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目前仍集中于操作层面,如何避免融合流于表面,深度推进电视与新媒体在理念和机制上的融合,打造电视新闻生产的“大厨房”,仍是2015年中国电视有待探索的问题。

    大数据、云计算等变革电视新闻采播“新样态”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海量的数据源,与之相伴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也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深刻变革。2012年是我国“大数据元年”,数据新闻作为依托大数据思维下新闻表达的新语境,在2014年成为井喷式增长的内容竞争点。不仅是移动端、PC端,电视屏幕端也将数据新闻作为提升新闻原创性,应对新闻竞争的一种方式。

    2014年春节期间,央视《“据”说春节》、《“据”说春运》报道,是官方媒体首次大规模使用数据作为独立的新闻形式。在报道中,观众看到了由百度公司制作的“百度地图——春节人口迁徙大数据”展示的动态迁徙图。2014年两会期间,央视推出的“两会大数据”“据说两会”报道,可视为大数据在重大时政报道中的完美首秀。在数据的搜集上,央视不仅采用官方权威数据,也加大与百度、腾讯微博、亿赞普数据公司的合作,为新闻报道提供兼具广度与深度的数据。在数据的可视化呈现上,不仅有静态图表的使用,还结合虚拟演播室技术,通过三维图像实现数据的立体化呈现。例如《环境与食品安全最受百姓关注》中,演播室内出现的立体卡通人物形象与主持人讨论食品安全的话题,令人印象深刻。

    在新闻的采编方面,4G技术让新闻传播更加迅速,两会报道期间,天津、福建、河南、浙江等多家省级电视台记者手持4G手机进行采访、回传。“秒拍”“微拍”等短视频技术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多种演播技术在演播室内的应用:大屏、触摸屏等让电视新闻播出形式更加丰富;3D虚拟前景技术和全息影像技术还原“新闻现场”,主持人步入虚拟环境解读,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效果。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东方卫视的新闻演播棚开辟3D专区,每日报道翔实赛况,在智能摄像机的位移捕捉和后台美编与技术的渲染合成中,将立体三维效果的人物、球体、场馆、榜单甚至花絮呈现在主持人身侧,观众看得逼真,而棚内了无一物,主持人根据熟悉的解说内容,通过观察摄像机下挂预监屏的实时合成、切换来做出判断,同步调整播报的跟进内容,最终完成棚内虚拟现场报道。

    新技术成为驱动媒体转型的引擎,带来的是电视新闻在采编播流程方面的全新改变。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谷歌眼镜甚至先进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将给电视新闻报道带来更为广泛和深刻的变革。

    接地气成电视新闻内容“新常态”

    自2011年新闻界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接地气已经成为电视新闻内容的“新常态”。中央台地方台纷纷把脉基层,将基层工作的创新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心。

    主流电视媒体,纷纷改变宏大叙事模式,语态更亲民,选题更贴地气。以央视为例,不仅推出了《走基层?吾老吾幼》《新春走基层?回家的礼物》《走基层?百姓心声》《走基层?流水线上的爱情》《走基层?在岗位上》《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寻找最美消防员》等一系列基层报道,而且对关系社会民生的重大问题不回避,对房屋拆迁、物价上涨、环境污染、留守儿童等进行全面深入的报道。

    在新闻播报的语态上,央视新闻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2014年1月1日,主播康辉在联播报道中说,“朋友们都在说,2013就是爱你一生,2014就是爱你一世,那就让《新闻联播》和您一起传承着一生一世的爱和正能量吧”,这种“新闻联播祝福”被网友称赞“萌萌哒”。2014年3月4日晚,《新闻联播》为观众展示了一位网友创作的沙画作品,一匹骏马奔向“中国梦”,“天安门城楼”和“北京?两会”等景象跃然沙上,最后作者还画上大手牵小手的温馨画面和“幸福家园”字样,表达对两会的祝福,令网友眼前一亮。央视就此专门成立联播报尾创新小组,小组核心创意团队有三四个人,还专门为“报尾”创作音乐,在春节长假的最后一天,《新闻联播》以《时间都去哪儿了》为背景音乐,晒出从网上征集的一张张百姓全家福。主播的画外音娓娓道来:“全家福,捕捉了欢笑,定格了幸福,将亲情的瞬间变成永恒。怀揣着这样的全家福,心中暖暖的”,被网友称赞“最感人的歌曲”。

    2014年地方台在把脉基层的报道中也可圈可点。地方台充分发挥离观众最近的优势,立足本地特色,凭借品牌化的民生新闻为观众提供更有贴近性和服务性的节目。一方面,电视问政类节目推出重大主题报道,成为城市舆论的中心;另一方面加大民生新闻的报道,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2014年7月2日~6日,武汉台推出《电视问政》,这是武汉市自2011年掀起“治庸问责武汉风暴”以来的第六次《电视问政》,共直播了5场节目,收视率、收视份额、观众规模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哈尔滨台《天天读报会》用东北方言解读新闻,主持人用即兴脱口秀对时政新闻进行民生化评析,在覆盖地区2013年全年满意度排名中位居哈尔滨地区第一,黑龙江省第三。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以民生新闻为品牌驱动内核,以《都市报道》《都市报道扩大版》《都市007》形成新闻栏目带。此外,成都台的《今晚8:00》、济南新闻频道的《今晚》、芜湖台的《生活传真 1890好实在》及青岛新闻综合频道开办的第一档新闻直播节目《今日》等,都已经成为当地品牌化的新闻栏目。

    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在地方民生新闻迅速发展的同时,同质化、低俗化、煽情化的倾向仍未得到遏制,如何改变这种不良倾向,实现民生报道从“小民生”向“大民生”转变,成为地方台亟须探索的出路。

    国际新闻报道的“掌声”与“嘘声”

    在国际传播中,电视媒体的画面具有不可替代的视觉传播力,视觉影像较于文字、声音最容易跨越语言文化带来的障碍,实现国际跨文化传播。回顾2014年中国电视国际新闻报道,可谓“掌声”、“嘘声”齐备。

    在与日益崛起的新媒体竞争中,电视直播因其共时性和现场感成为重大新闻事件中电视新闻传播制胜的撒手锏。2014年中国电视在重大国际新闻直播中迈上新台阶。“马航事件”成为中国电视最值得回顾的国际新闻报道。在“马航事件”报道中,央视在澳副总理新闻发布会、我国军机抵达澳基地和中国驻帕斯总领馆发布会上实现了三次全球独家直播,直播信号被CNN等多家国际媒体采用,在这场互联网时代全球新闻传播战中响亮发出了中国声音。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晓红认为,“电视是书面用语,网络视频是日常话语”②,电视新闻的艺术表达也成为电视应对互联网挑战的一大优势。在2014年7月14日巴西世界杯的决赛报道中,除了一个个的进球,导播切出来三个令观众印象深刻的镜头:雨中振翅的蝴蝶、以超大月亮为背景的里约耶稣像以及决赛观众席上的小贝和他的孩子,成为电视艺术价值的生动体现。

    除了“掌声”,2014年中国电视国际新闻报道的“嘘声”更值得反思。“马航事件”的报道同时暴露出我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的孱弱。国外媒体的独家新闻“干货”成为马航事件转折的关键节点,与之相较,中国电视媒体的报道更多集中于搜救进展、失联人员家属情况等内容,报道框架的单一,报道故事中人文情怀的过度融入,使得其对“马航事件”的报道尚局限于情感价值领域,缺少能够扭转局势走向的“关键信息”。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信息竞争中,中国媒体一直努力融入国际传播体系,力求把中国价值理念融入媒体的报道之中,为国外受众提供观察国际社会、国际事务的中国视角。尽管已经做出一些尝试,但在国际突发性新闻实战中,常常会听到“嘘声阵阵”。中国电视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全球新闻传播战中如何“有所作为”,如何开辟国际化电视新闻传播渠道,提高国际传播力,当多多反思。

    展望2015年,互联网思维作用下中国电视新闻的生产播出必将是值得关注的议题。在经历媒体内部、外部的互联互通之后,媒体与用户的互联互通更为关键。社交元素或将尝试用于电视新闻的选题、制作、播出。在这一方面,央视的Eyes-on-clouds计划值得期待。在内容方面,时政新闻会因平台的多元变得更“有料、有趣”,突发事件新闻会在移动端快速反应与屏幕端直观解读相辅相成中呈现协同报道的新生态,地方台将在以民生新闻为内核的基础上加大对国内国际新闻事件的舆论引导。在电视新闻节目的播出管理上,国家管理将从播前管理转向播后管理,更多地依靠社会监督和媒介批评的方式对节目内容进行评议。

    新的媒介环境考验着已经年过半百的电视媒体,如何反应,关键在于能否顺应形势,改变僵化的思维观念。“以用户为核心”不是新媒体产品的专有名词,电视媒体在新闻的报道中,也应当有这样的“产品思维”。

    (作者张丽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新闻学院教授,白小豆、孙璐系该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杨芳秀

    注释:

    ① 2014年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会议通知。 http://journal.whu.edu.cn/uploadfiles/201406249spc7.pdf

    ②毛茹等:《知著专访王晓红:电视是书面用语,网络视频是日常话语》,“知著网”微信公号2014年12月14日文章。

2014:广电媒体融合发展进行曲
2014中国电视新闻的新面貌新脉象
2014中国电视艺术节目观察与展望
两台合并 台网联动 制播分离
集约 理性 多元 转型
深化机制体制改革 加速推进媒体互联网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