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法国罢工潮折射“改革疲劳”

《人民周刊》记者 张配豪 《 人民周刊 》(

    100万外国游客,250万球迷。尽管欧洲人曾对欧锦赛带来的经济效应曾寄予厚望,但是一连串的罢工行动将让这一足球盛事笼罩上一层阴霾。

    因为一部劳动法案,政府与工会决裂,一波又一波的罢工,形成了一股热潮,眼下,正席卷整个法国。罢工可以视为民众对社会不满的一种发泄,却让法国政府的改革越发显出“疲态”。

    罢工的规模——声势浩大

    “其实法国大罢工从今年年初到现在一直持续不断,法国人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罢工的频率和规模也越来越大。”中国社科院欧洲所副研究员张金岭对记者说。

    据悉,最新一波罢工是从5月19日开始,石油工人打头阵,铁路工人和卡车司机配合,核电工人殿后。根据初步计划,第一波罢工会一直持续至5月26日,缓了几天,6月2日开始,实行“无期限罢工”,直至政府撤销新劳工法案。

    此次全国抗议活动主力是由法国总工会(CGT)发起的,规模难以确切统计。按照警方公布的数字,巴黎有7.5万至8万人上街游行,全法国示威的人数为12.5万人;而总工会表示有30万人上街游行。

    有媒体称,全法国有1.15万个加油站,5月22日,820个已经停止供油,另外800个仅能提供一种类型的汽油,总计1/5的加油站已经面临能源短缺。当日,法国总理瓦尔斯强调,该国拥有足够的能源储备来解决短期内加油站供油中断引发的油荒。

    5月24日,全法国所有8座炼油厂的工人开始全面罢工。按原计划,本次罢工持续到5月27日,但是法国总工会称,如果政府不改变立场的话,可能会延长罢工时间。在巴黎,示威人群举行从民族广场到意大利广场的大游行,造成巴黎市内交通堵塞。5月25日当天,在游行过程中,还有21人因携带违禁物品被警方逮捕。

    5月26日,19个核电站的工人投票支持展开为期24小时的罢工。考虑到法国75%的电力是核能发电,核反应堆一旦停止,将需要3到5天重启。法国电力集团(EDF)发言人表示,很难预测此举的后果。

    6月14日,在游行过程中发生骚乱。警方共拘捕了58人,另有29名警察和11名示威者受伤。

    罢工的代价——损失惨重

    6月10日法国开始举办欧洲冠军联赛,一连串的罢工行动为这一足球盛事带来噩梦,尽管欧洲人曾对其带来的人流和旅游经济效应寄予厚望。

    据悉,2016年欧锦赛预计将迎来超过100万外国游客,全法体育场将迎来250万球迷。为了保障欧锦赛安全,法国动员了7万多名警察和宪兵、上千名志愿急救人员以及负责法国本土安保行动“哨兵行动”中的部分军人来负责欧锦赛安保。此外,法国内政部8日推出一款手机应用程序,当发生疑似恐怖袭击时,该程序可用法语和英语向用户发出防范恐袭的警告。

    张金岭说:“2016法国欧洲杯期间,其实困扰球迷的除了安全问题,交通也成为了一大难题。” 实际上,欧洲杯正式开始后,已经有不少铁路公司宣布罢工,这严重影响了球迷们的看球计划。

    在张金岭看来,眼下的法国的情况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次罢工正发生于法国经济困难时期。受到去年巴黎恐怖袭击的影响,法国旅游业发展直线下降,今年经济增长预期只有1%。

    除了旅游业,对法国经济影响较大的还有由于罢工而产生的“石油荒”。自炼油厂工人大罢工以来,法国多个加油站出现“石油荒”。消费者出现了恐慌心理并开始储备石油。据法国交通国务秘书维达力(Alain Vidalies)说,近些天消费者购油量比平时多3倍。当地时间5月25日,政府承认已动用国家战略原油储备应对炼油厂被封锁和罢工引发的油荒。

    维达力表示,政府确实已动用战略石油储备应对炼油厂被封锁,“到目前为止,政府在可供115天使用的战略石油储备中,用了3天的量。”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法国政府6年来首次动用石油储备。

    不过,随着事态的不断扩大,法国总统奥朗德态度依然强硬,声称尽管改革非常困难,且不得人心,但要做一个国家元首被国家期待应该做的事情。

    “这一次和以往罢工潮相比,社会环境更加复杂,政府的力度比之前也更加强硬,老百姓所处的社会境遇比以前也更加糟糕。其实法国自2008年以来并没有真正走出经济危机,难民问题,恐怖袭击,就业率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连到来,所以现在可以说是在一个相对危险的节点上。”张金岭说。

    罢工的导火索——新劳工法案

    这次罢工其实源于一部劳动法案的修订。

    2016年2月,法国政府公布了新劳动法案。根据新劳动法案,每周35个小时法定工作时间不变,但企业在聘用员工上有更大的自主性:一、企业可与当地工会协商,增加或减少工作时间,每周工作时间最长可达46小时;二、由于经济形势不明朗,企业拥有更多减薪自由和裁员权力。

    法国政府表示,放宽此前严格要求的35小时工作制,给予企业更多自由。但民众认为该法案威胁到了工作的稳定性,许多民众认为这并不会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

    反对者认为法案根本不能创造就业,反而会威胁员工的“工作安全”,损害劳动者权益。

    “自从2000年以来,法国老百姓已经习惯了35小时工作制,现在延长劳动时间但是并没有提高工资水平,而且有随时被炒鱿鱼的危险,因此他们工作的不稳定感增强,这个在法国社会是绝对不允许的。”张金岭说。

    年轻人和学生是此轮抗议声浪的主力之一,他们的不满来自法国的“学徒制度”。张金岭介绍说,“学徒制度”源自欧洲中世纪传统,年轻人进入职场前先向师傅“学艺”,类似于实习生,但在出师前薪水微薄。“年轻人会想,师兄一周工作35小时,我却有可能要忙60小时,因此当然反对改革。”

    就这样,法案改革方案一经公布,法国各大工会均不同意,并不断组织游行示威活动进行抗议,一石激起千层浪,后来掀起了罢工潮。

    罢工的根源——经济结构亟待调整

    实际上,二战结束后,包括法国、德国在内的许多欧洲国家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盛行,逐渐成为所谓“社会福利国家”,企业不会随意解雇劳工,劳工权益受工会和政府保护。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深入,福利制度使得国家经济越来越没有竞争力。而从之前的黑夜站立运动在欧洲的蔓延来看,法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其实在其他国家也同样存在,从这个角度来讲法国可以说是欧洲的一面镜子。

    “欧洲许多国家已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国家,德国在施罗德政府时期就已采取了弱化工会、政府对企业的限制,提高劳动时间,延长退休等措施。”张金岭说,“然而法国在这方面改革一直进展迟缓。”

    张金岭指出,之所以改革迟缓根本问题就是经济危机。“法国经济不景气其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经济结构出现了问题,这么多年来法国随着一些企业向海外发展越来越多,实际上国内已经有空心化的趋势了。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有很多转移到了海外,所以这就是经济结构出现的问题。但是经济结构的调整是需要周期的,需要创新、研发和调整。”

    通过渐进的方式进行改革已成为法国精英阶层的共识,然而普通民众并不买账。2009年萨科齐政府曾推动过一轮与德国类似的改革,但还是以他的下台告终。法国的罢工运动经过多年的历史积淀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何时才能找到最佳改革方案?这也许是法国民众时下最关心的问题。

国内要闻备忘录
大庐山 新起点
北京“控烟令”满周年效果如何
短命政策不应是公权力的试错石
新闻发言人怎么发“言”
女性停车位:体贴还是歧视
国际要闻备忘录
维和行动中的“中国力量”
法国罢工潮折射“改革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