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河北承德塞罕坝。风吹林海,满目葱葱。这片曾退化为高原荒丘的地方,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今天变身为极具特色的大片林海。这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行动与理念同样重要。自中共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来,中国可谓不折不扣的“行动派”。
顶层设计逐步完善
中共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2013年5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表明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在这种理念指导下,顶层设计很快出台。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2015年4月,中国首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制度体系。同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就此,中国生态文明领域改革有了顶层设计。
制度建设不断健全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关键是发挥制度的引导、规制、激励、约束等功能。而体制机制创新,正推动着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的高度。
这些制度的代表之一,是2015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环保法。作为环境保护法从1989年公布实施后的首次修订,新环保法被誉为“史上最严”,创新范围广、变革力度大、措施很严厉。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多次审议通过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文件。据统计,截至目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37次中央深改组会议中,审议通过生态领域改革的文件多达39份,构成了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任务清单”。
对于制度的探索,也是行动的一部分。例如,中央深改组会议决定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再如,中央深改组会议先后审议通过了5份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相关的文件。
早在2013年,习近平就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执法监督力度空前
光有美好的蓝图和完善的制度还不够,行动效果如何,需要有效监督。
同中央巡视组一样,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也越来越为人们熟悉。近日,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根据安排,环保督察组在8月7日至15日期间陆续实施督察进驻。本轮督察过后,环保督察将实现对全国各省(区、市)督察全覆盖。在此前三批督察中,已有上万人被问责,力度可见一斑。在中央带动之下,各地同样开始发力环保督察,成效显著。
在《环境保护部约谈暂行办法》于2014年出台后,“约谈”成为许多地方行政负责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这一督政方式,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许多地方主官在被约谈后,加大了对环保问题的落实力度,不少人亲自上阵一线。
诸多监督手段齐上马,在“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改革思路之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落实力度越来越大,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生态环境问题是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一项重要工作,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习近平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