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新农民郭兆芹的新年愿望

“民以食为天,民以食为安。我发现做设施农业是必由之路,希望国家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

□ 本刊记者 胡飞 《 民生周刊 》(

    大年初五,派出去招工的员工回电,目前已招到20多名工人,这在郭兆芹的意料之中。

    他放下电话说:“今年共需要120多名工人,比往年多了50多名。”在连续6年亏损后,郭兆芹的农业公司终于在去年扭亏为盈。作为从事了7年农业工作的新农民,他感慨颇深。

    今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强调“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问题。郭兆芹表示,他感谢“三农”政策带来的一些实惠,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对国家政策的期待。

    农业饭不好吃

    “那一年看到国家政策好,觉得从事农业肯定能行。”郭兆芹说。那一年是2007年,中央财政预算加大补贴力度,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共达3917亿元,比2006增加520亿元,增长15.3%。

    郭兆芹看到了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他意识到里面蕴含了很大的商机。

    此前一直在本地做化妆品生意的郭兆芹,2007年6月17日正式成为农民。他成立了蒲公英农业科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地址位于江苏省兴化市西毛村。他整合了村里300亩土地,开始种植水稻。

    “那时候农民特别愿意把土地租给我们,当时一亩地的价格是550元。”2009年,他带头成立了农业合作社,获得了第一批政府支持项目资金80万元。

    近年来,他陆陆续续申报了一些项目,大多得到了政府的资金支持。从前只能撑船到田里,现在路和桥都修好了,交通大为便利。

    “可是,农业的饭不大好吃。其中的辛苦自不必说,只是希望辛苦能有回报。”郭兆芹感叹。

    夏季他每天都在田地里暴晒,原本白皙的皮肤已经变得黝黑,就连大年三十,他也得呆在田地里。

    他尝试过许多大众农产品,如水稻、香葱、洋葱等,也种植过西瓜、水蜜桃等,还种植过有机大米。“大众农产品的销售都不太好,利润很低。我们这里的土壤是粘土,不适合洋葱生长。西瓜不易运输,稍微一碰就破,损耗太大。而且经纪人在其中压价,市场好的时候还行,市场不好的时候亏得厉害。”

    郭兆芹于是考虑与已经实现产业化的当地龙头企业合作,生产脱水蔬菜。然而,现实并非他想象得那样美好。根据那家龙头企业的要求,他种植了日本香葱,“可是,与加工农产品的企业合作,长得好就压你的价,农民与龙头企业合作是讨不到巧的。”

    后来,郭兆芹才辗转知道,他种植的日本香葱是日本投放的实验种子。“最终你的命运都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因为农民与市场挂不上钩。”

    烦恼的不仅仅是产品和市场,还有土地流转。“目前的农村土地政策有很多弊端。土地流转成本越来越高,即使出高价有的农民也不愿意把土地出租,许多人都等着开发商进驻。”郭兆芹听说,邻镇有户农民将土地转让给开发商,一亩地300万元。还有的地方,农民把田里的土壤挖出来填湖造路。说到这些,他说自己很痛心:“他们还没有考虑到可持续发展问题。”

    农民对于土地农业生产的重视已经大不如前。在郭兆芹所在的西毛村,从事纯农业耕作的人几乎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农业利润太低,大部分农村人都出去打工了,他们不依靠土地为生。”

    民以食为安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思考,郭兆芹总结出两点经验:“第一,要看你是否有核心竞争力,产品就是你的绝活;第二,产品要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

    “现在搞大众农产品是看得见的亏,如果搞特殊农产品,有几个问题。前期投入,一亩地的大棚建设需要15000元,加上土地、种子、肥料、人工成本,还需要5000元的成本,500亩田地的投入成本就得有1000万。”

    郭兆芹土地流转的面积已经从最初的300亩增加到现在的1190亩。一亩土地流转的成本从最初的550元增加到现在的最高1200元。人工成本平均每人每天130元。因为土壤肥力的降低,从前一亩地需要化肥80斤,现在需要100多斤。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分为32个具体方面,最为关键的就是粮食安全,文件针对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提出了许多细化要求,包括永久农田划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以及投融资等。

    郭兆芹说:“民以食为天,民以食为安。通过实践,我发现做设施农业才是必由之路,也希望国家加大设施农业的投入。农业最大的污染来自环境。现在地方工业很发达,导致农村环境恶化,只能依靠大棚进行气候环境的改变,这样才能不受雾霾天气和酸雨的影响。从前没有建大棚的时候,一场雨下来,都是酸雨,落到农作物上,太阳升起,看到叶子上都是黄的,连打农药都来不及。”

    通过市场调查,郭兆芹发现,在“甜瓜之乡”上海南汇,老百姓种甜瓜每年一亩地能赚两万元,但上海种植成本很高,种植面积大幅度萎缩。

    如今,郭兆芹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绝活”,就是让他在2014年扭亏为盈的甜瓜。“选择甜瓜的理由有这样几点:第一,甜瓜的上市时间是4月,正好可以填补水果市场的空白;第二,在长江以南有消费甜瓜的习惯,每年上海人都要尝鲜,甜瓜是瓜里的高端产品;第三,甜瓜耐储存、耐运输,基本上没有损耗。”

    “甜瓜的种子都是从日本进口的,日本每年都会控制市场投放。肥料是西班牙的,希望今后我们国家的高端农业能发展起来。”郭兆芹说。

    现在,郭兆芹正在紧张地招工,“主要是通过张贴雇佣广告和熟人介绍招工,但这种方式效率不高,希望政府能帮助成立一个衔接农民与农业公司的雇佣平台。”

    “我的新年愿望是,只做专业的事情,就是种甜瓜,要把种瓜这件事做到极致,从而找到自己的利润空间。”郭兆芹说。

我们的过年笔记
藁城医院急诊室的除夕夜
蓟县变迁
新农民郭兆芹的新年愿望
洪湖乡村校车尴尬生存
萧县乡村婚事
父亲童年的年
对逝去亲人的缅怀
姥姥的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