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现场,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校党总支书记马丹提出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扎根讲台三十载的马丹,曾有过6年援藏经历。“从西藏山南的牧区学校到武汉的职教课堂,教育公平的阳光正照亮每个孩子的梦想。”马丹说。
在雪域高原的实践经历,让马丹深刻体会到美育的价值。当藏族少年将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山南琼结县的久河卓舞、雅砻扎西雪巴藏戏与现代啦啦操创新融合,当牧区女孩在春晚舞台绽放自信笑容,这些跨越时空的教育图景,印证着《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的“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正在转化为生动实践。
“美育不是简单的技能传授。”马丹说,“它是用艺术唤醒心灵、用审美重构认知、用文化培根铸魂。”面对新时代育人方式变革,马丹开出三剂美育良方。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美育政策保障体系。将美育纳入国家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专项规划,明确各级政府和学校的主体责任,建立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并设立中央财政美育专项经费,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促进城乡美育资源均衡配置。
二是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专业化美育队伍。实施乡村美育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建立国家美育名师工作室,探索艺术家、非遗传承人驻校任教制度,同时保障美育教师待遇,完善荣誉表彰体系。
三是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大美育工作格局。推动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深度融合,开发跨学科美育课程,强化文化浸润,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实施美育场馆进校园工程,打造“行走的美育课堂”,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设立美育发展基金,引导企业、社区提供美育实践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