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什么样的网络作品能获得中国新闻奖

——对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网络作品的观察

黄楚新 郑智文 《 新闻战线 》(

    今年中国新闻奖获奖网络作品关联重大议程、把握时代脉搏,关注舆论焦点、紧扣社会热点,运用多元技术、注重创意表达,为媒体融合树立了旗帜、提供了范本。

    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宣传部批准,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作为我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每年中国新闻奖的评选都吸引着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已经揭晓,笔者作为此次中国新闻奖的评委,参加了初评和终评,认真审读了包括网络评论、网络专题、网络访谈、网页设计、网络专栏、国际传播在内的约250件作品,其中经过初评,58件网络作品参选,最终共28件作品获奖。

    此次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获奖作品中,央视网制作刊播的网络专题《央视网零首页十九大特别报道矩阵设计》荣获特别奖,这是继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后连续两年有网络作品获此殊荣;中国日报网制作的国际传播作品《Changing China: The Hometown of Pandas Goes Global(变革中的中国:熊猫故乡走向世界)》在海外视频社交网站的观看次数突破了1.2亿人次,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标杆力作;华龙网制作的网络专题《绝壁上的“天路”》,突破传统重大主题宣传风格,以唤起受众情感共鸣的形式,结合新兴技术手段,设置多种产品传播矩阵,发挥了网络主流媒体报道重大议程、传达核心价值的作用。

    纵观此次中国新闻奖获奖网络作品,给人的整体印象是网络作品坚守内容质量、结合网络特色、运用多元技术讲好了中国故事。

    获奖网络作品特点

    关联重大议程,把握时代脉搏 

    重大题材始终是媒体报道的绝对主角。媒体通过对重大题材的报道,传达重要时政信息,解读重大时事政策,引领正确舆论导向。此次网络新闻获奖作品主要关注十九大会议、脱贫攻坚、“一带一路”等重大议程,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记录伟大时代。

    获奖作品中,共有7部作品直接与十九大会议相关联。从报道角度来看,既有宏观的全面式专题报道,也有相对微观的十九大代表访谈。其中荣获特别奖的网络专题《央视网零首页十九大特别报道矩阵设计》,从宏观角度全方位立体化报道十九大会议内容,传达十九大会议精神。通过丰富的组合形式,根据大会的进程,利用传播矩阵实现多层次多样态信息的传递,确保了会前预热期、会中集中报道期、会后发酵期、报告精神学习期不同阶段报道节奏的递进。符合中国新闻奖所遵循的积极宣传党的主张,深入反映群众呼声,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记录伟大时代的宗旨。①对十九大代表的访谈同样值得关注。央广网制作推送的《十九大代表说|王民:要把自己放在既重要又平常的位置》,以全国为数不多、连续四次当选党代表的老党员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为采访对象,不仅使用相机、摄像机等传统设备,还使用无人机等新兴技术,生动展现了国之重器巨臂擎天的壮观风采。同时,访谈紧扣十九大主题主线,展现了中国制造进入新时代的新气象新作为。

    “脱贫攻坚”亦是本届新闻奖网络作品的主要选题之一,有5份获奖作品与此紧密关联。2015年中央明确提出,到2020年,即“十三五”末,要确保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②在这五篇获奖作品中,有对现阶段脱贫工作总结的作品,特别是华声在线制作推送的网络专题《十八洞的19张笑脸》,以小见大,以“精准扶贫”代表地区十八洞村的脱贫经历为典例,融合图文、动漫、音视频、H5等表达方式,呈现十八洞村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精准帮扶下实现脱贫后村民们幸福的生活。而由北部湾在线刊发的网络评论《“先进”盆景化凸显政绩观被扭曲》和伊犁新闻网刊发的网络评论《“一口水也没喝上”的扶贫问题出在哪儿?》两篇获三等奖的作品,则尖锐地指出现阶段扶贫工作出现的问题,发挥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体现了新闻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关注舆论焦点,紧扣社会热点

    传递信息、反映和引导舆论是新闻的天职。好的新闻作品应该关注舆论焦点、紧扣社会热点,及时反映和引导舆论,维持舆论场的稳定。作为中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中国新闻奖的部分获奖作品关联重大舆情事件,紧扣社会热点,作出合理分析与解读,对于引导正确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良好的助力。

    获网络评论一等奖的作品《极恶!拿慰安妇头像做表情包,良心何在!》,对网络上流传的电影《二十二》的表情包进行深刻抨击。该表情包以电影中慰安妇老人们痛苦哭泣的场景为图,并配以“我真的委屈啊”“无语凝噎”等文字,娱乐化解读这些老人的苦痛经历,无视民族的难愈疤痕。该篇评论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逻辑、充分的论证,抨击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捍卫公序良俗,同时深入问题本质,对社会道德问题提出深刻独到见解,语言亦不乏网络表达轻盈活泼的特质。尤为可贵的是,在舆情爆发仅半天便做出快速反应,得到众多主流媒体及自媒体的广泛转发,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获二等奖的网络评论《于欢案直播,让公众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针对2017年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于欢案”终审直播,深刻剖析该案网络公开庭审的重大社会意义,点明司法公开对于建设法治社会、推动依法治国的重要作用。作者在观看直播时快速成稿,在庭审结束半小时内即发布该评论,第一时间把握舆论主动权,充分体现了网络评论准确及时、快速反应的特点。

    除社会热点事件外,此次获奖的网络作品也有关注国际形势、两岸关系,解读热点问题的新闻作品。由中国新闻网制作的网络访谈《权威专家解析印军非法侵入我国领土的背后》,紧扣印军非法侵入我国领土的新闻热点,通过对权威专家的采访,结合时事形势,深刻剖析印度所作所为的意图,解读中方的反制措施手段。该访谈时效性强、信息丰富,播出后引发境内外网友热议,有效稳定了国内舆情,提升了我国对外传播力度。同时,中新网发挥融媒体优势,多渠道进行该访谈的直播推广,并结合访谈亮点刊发多条稿件促进二次传播,扩大影响力。此外,中国台湾网刊发的网络评论《用“创”的力量找回“茫”的迷失》,同样紧密联系热点,通过两岸不同的年度汉字回顾点评2017年两岸关系,解读当下两岸形势,有助于引导两岸网友凝聚共识,正确认识理解两岸关系。

    运用多元技术,注重创意表达

    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网络作品表达提供了更多可能,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报道已逐渐成为网络作品共同的追求。文字、图片、视频、flash早已成为许多网络作品的必备元素,而H5、VR、直播以及近年来大热的短视频也逐渐被运用到网络作品中,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作品借助新技术,相较于传统媒体能传递更多信息,带来更多观感上的体验,扩大新闻作品的影响力。坚守内容质量,结合前沿技术,注重创意表达都应是优秀新闻作品所具有的特性。

    获得网页设计二等奖的作品《打开这幅手绘长卷,带你一起“川”越5年!》,用色彩水墨风格的画卷形式,以多场景动态H5无缝连接方式进行呈现,并融入GIF动画作为“彩蛋”,设计处处体现创新及用心。该作品重视场景搭建,立体呈现芦山地震灾区3年重建、四川自贸试验区挂牌、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开建等15个场景,以一键滑动的便捷方式、轻量化的阅读体验、创新性的交互场景,生动形象地展示四川过去5年在政经民生领域的重大变化,引发网友共鸣,在微信等社交媒体中广泛传播。

    由新华网制作推送的网页设计作品《“新时代 新征程 新篇章” 新华网十九大大型融媒体专题》,设置丰富多样的栏目,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动画、H5、轻应用、交互游戏、全景体验等全媒形态相互配合,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传达十九大会议精神,解读十九大会议内容。据介绍,新华网高度重视相关专题报道设计工作,组建骨干团队提前半年精心策划,专题共承载中文文字稿件925条、图片638张、视频426条。同时,为顺应移动传播发展的趋势,新华网不仅实现了所有页面移动终端全适配,还打通两端界限,开发出一键直通移动平台功能,使更便捷的浏览成为现实。前沿技术的合理运用结合精良的制作,使得该专题在十九大期间访问量高达1.5亿,得到网友的一致点赞,展示了主流媒体全媒体形态报道的风采。

    问题及趋势展望

    此次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整体质量上乘,既报道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现出了良好的社会风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尖锐指出社会问题的作品。但笔者在评选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民生选题较少,有些作品不太接地气儿;部分作品“网味”不够,仅是在网络上发表,但缺乏网络特色。

    选题相对集中,民生选题较少

    中国新闻奖获奖网络作品需要为重大议程发声,为时代发声,但也要聆听人民的声音,做人民的“传声筒”。在此次获奖作品及参评作品中,与民生相关的选题相对较少,难以听到群众的声音。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中明确指出:开展“两奖”的评选,旨在展示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和“走转改”活动成果,深入反映群众呼声。希望在以后的选题方面除重大主题外,能有更多涉及民生方面的选题,真正发扬“走转改”精神,全面反映社会生活,用心倾听人民声音、传达群众诉求。

    部分作品“网味”不够,缺乏网络特色

    网络作品相较于传统新闻作品,可以打破时空限制,依靠多媒体呈现更多形式内容,同时可以凭借互动渠道达到更优传播效果。因此,网络作品的网络特征不可或缺,网络特征的有无及结合程度成为中国新闻奖网络作品评选的重要标准。以网络评论为例,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中强调网络评论要具有鲜明的网络特色。而在此次评选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网络作品仅仅是形式上的网络新闻,采用固定的模式,套用成型的模板,生硬糅合。单独拿出观察,难以分辨出是在网络传播还在传统媒体呈现。好的网络作品不应仅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的堆叠,更应是技术与内容的融合,以优质的内容结合网络的特性,可达到更优的传播效果,拥有更强大的传播力度。中国新闻奖自2006年首次设立网络新闻奖以来,网络作品的发展迅速,成果显著,但仍需继续变革传统思维,呈现出更多更优更具“网味”的网络作品。

    此次中国新闻奖首设媒体融合奖项,旨在顺应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媒体融合在我国已进行多年,成果斐然,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媒体融合停留在表层,只是“技术加内容”,将形式创新等同于融合创新,难以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③在传统媒体不断寻求转型的今天,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的设立无疑为媒体融合树立了旗帜,提供了范本,有力助推了更深层次的媒体融合,为媒体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者黄楚新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五届长江韬奋奖评委;郑智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陈利云

    注释:

    ①《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办法(2018年度)》,中国记协网,

    http://www.xinhuanet.com/zgjx/2018-02/13/c_136969775.htm,2018年2月13日。

    ②《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中国政府网,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2/02/content_5142197.htm,2016年12月2日。

    ③黄楚新、彭韵佳:《2017年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现代传播》2018年第4期。

导向正确 融合创新 专业引领 规则探索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什么样的网络作品能获得中国新闻奖
构建多元立体高效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
“软制度”塑造职业价值共识与规范共识
用声音记录时代强音
提升“四力” 砥砺前行
关注前沿问题,恪守研究规范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评论的守正创新
构建新时代的主流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