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练好“硬功夫” 巧施“软身段”

郭 金 《 新闻战线 》(

    新时代,如何使对外传播在国际上更具影响力,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念?今晚报海外版锻炼“硬功夫”,运用过硬的国际传播技巧,完成严肃的外宣任务,严正发出中国声音;施展“软身段” ,选好典型人、典型事,通过精心策划主题,潜移默化地讲好中国故事,在提高国际传播的有效性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今晚报     新闻报道     国际传播     中国故事

    为落实中央关于新闻宣传“走出去”的战略,从2002年创办第一块海外版至今,今晚报在全球五大洲29个国家及地区的31座城市,与当地媒体合作,创办了50块海外版,其中外文版达到23个,涉及英、日、西、韩、法、德、俄7个语种,受众数量庞大,在全国地方纸媒中独树一帜。

    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今晚报探索走“刚柔并济”的路子,发挥“硬”和“软”两种不同风格的角色作用,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锻炼“硬功夫”,施展“软身段”。

    “硬功夫”:严正发出中国声音

    这里说的“硬功夫”,一方面指执行严肃的外宣任务,发布“硬苛”内容,且是不需要任何“软包装”的庄重措辞——对外阐述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和态度,对外宣布中国政府的新政策和新主张;另一方面是指在国际传播的新闻业务手段上过硬,越是对外传播中国政府发布的内容,越应讲究技巧手法的过硬,比如策划版面整体的报道效果,包括图片的选用、内容安排上的递进层次、标题的制作方式(字数、字体、位置)等,做到一气呵成,既突出发布内容的权威性,也注重营造视觉的冲击效果。

    这里以2016年今晚报海外版遵照中宣部部署,三次大规模推出主题系列报道专版为例,探讨对外传播作品展现“硬功夫”的一面。

    2016年7月,“南海仲裁案”沸沸扬扬。所谓“菲律宾控告中国案”,是一个临时组建的仲裁庭,就菲律宾政府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进行所谓“裁决”,其实质是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

    7月4日,今晚报首次接到中宣部直接部署的外宣任务,就南海问题对外阐明中国立场并驳斥非法仲裁。分布在全球各地的今晚报海外版准备展开巨大宣传攻势,戳穿“南海仲裁案”整个事件的图谋,有力地向世界发出中国政府的声音。

    7月12日,所谓“南海仲裁案”公布“最终裁决”。这一恶意裁决完全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是一张充斥谎言的废纸。中国反对且不接受任何基于该仲裁裁决的主张和行动。7月11日至8月10日,今晚报海外版共编辑169个《聚焦南海问题》专版,刊发在包括美国《侨报》和《欧洲时报》在内的几十家海外合作媒体上,语言包括中文、英文、日文、韩文和法文,积极在海外传播中国政府在南海仲裁问题上的立场主张。尤其是在美国《侨报》上,以整版的篇幅、醒目震撼的超规格头条标题,图文并茂地宣示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向仲裁案的幕后指使者美国发出了严正的声音。该报道从选用稿件和图片、版式的设计和标题的制作等方面均作了精心安排,视觉冲击力强,对外宣传效果显著。(见下页图)

    专版报道刊出后,编辑部及时收到了旅美华人团体、瑞典华人社团、韩国华人社团以及《旅罗华人报》《中日新报》等媒体发来的大量支持中国捍卫南海主权的集会和声明的现场画面和视频反馈,与海外的正义声音形成相互支持和团结互动。

    完成“南海仲裁案”报道任务不久,8月17日,今晚报接到中宣部关于做好G20杭州峰会主题外宣报道的指示。今晚报海外版编排60多块G20杭州峰会专版,刊发在22个国家的合作媒体,语言涉及中文、英文、日文、韩文、法文和西班牙文,图文并茂地向世界报道了这一全球瞩目的领导人盛会。版面精美、赏心悦目,受到当地读者的喜爱,增大了报纸发行量。

    11月14日,今晚报接到中宣部关于“围绕习主席访问拉美做一期专版”的指示。在一周的时间里,今晚报海外版编发了50块专版,全面报道习主席拉美之行的成果。

    2016年下半年,今晚报圆满完成中宣部部署的“南海仲裁案”“G20杭州峰会”和“习主席出访拉美”三项国家级外宣任务,在国内地方媒体中是唯一的,受到了中宣部国际联络局的肯定和鼓励。

    “软身段”:潜移默化讲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是提升国际传播效果的重要途径。

    今晚报海外版在贯彻执行中宣部部署,对外宣传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政策,练好“硬功夫”的同时,注重施展自己的“软身段”——讲好中国故事。越是想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越要耐心地、精心地讲述发生在外国读者身边的真实生活,尽可能地让报道贴近海外读者,让海外版的内容深深吸引受众,成为他们的知音。

    讲故事首要的是选好典型人、典型事。尽量从细节上挖掘共性、从看似普通的事情上体现价值观追求,从人物和事件背后的社会意义角度考虑,策划出新闻主题。笔者认为,做好策划是打造国际传播作品最重要的基础,主题的质量就是整个作品的价值。

    这里以两件笔者亲历的事为例:

    2010年8月11日上午,笔者突然接到一个从美国纽约打来的越洋电话,电话的另一端是一位华裔美国公交车司机,他叫查理·章,平时喜欢看美国《侨报》上的天津专版。他想要在国内寻亲,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按照报纸上刊登的电话号码找到笔者,希望在国内得到帮助。我马上意识到,这是国内媒体通过服务美国读者,增强对外宣传亲和力和影响力的好机会。之后,我立刻投入到帮助查理·章寻亲的紧张忙碌中。经过不懈努力,终于通过安徽合肥市蜀山区派出所查到了查理·章姐姐的线索。与章女士通话时,她不敢相信失散了14年的弟弟被找到了!当天还是她58周岁生日,章女士激动得泣不成声。她不知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竟坚持先跪下来再跟笔者继续通话。原来,她和国内的家人多年来已经通过很多渠道寻找亲人,均未如愿。万万想不到,一位国内热心的新闻工作者给全家带来了希望。她后来专门给笔者打来电话,激动地讲述找到亲人后,全家人永生难忘的一幕:查理·章得到亲人的电话号码,第一时间与年迈的老母亲通话,时隔14年后再次听到亲人的声音,隔着大洋,失声痛哭,很长时间里竟激动得谁也说不出话来!这一通电话,直打到查理·章的手机没电……

    查理·章找到了家人!他的同事、邻居纷纷热情地祝贺他,大家被中国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所打动,啧啧称赞。此事成为当地暖心的一段佳话,十几家国外媒体转发了这则报道。笔者也成为查理·章一家人的好朋友。

    这件事也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做对外传播报道,讲好身边事、小中见大,对受众的传播效果是最直接、最深刻的,胜过任何说教式宣传,因为生硬地讲道理,总不如讲故事让人听得进、愿意听、喜欢听。

    2016年10月,在天津举行的第十三届和平杯京剧票友大赛中,因痴迷京剧在中国生活了20多年的英国人格法,获得“海外名票”殊荣。时年55岁的他说:“为了京剧我放弃了自己原来的生活。现在,京剧就是我的生活。”这是外国人学习中国京剧多么鲜活的典型,这是对外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多好的素材!可是当时对这次大赛的报道,只有进程性的几篇短消息。笔者认真策划“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主题,积极创作国际传播作品,帮助文化新闻记者重新采访进行再创作,从细节上深挖这个典型人、这件典型事。作品翔实地讲述了英国京剧迷格法对中国艺术瑰宝的追求和为此付出艰辛努力的感人故事,同时还重点介绍了他如何用英语推广京剧、取得更好演出效果的具体思路和举措,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借鉴。功夫不负有心人,由笔者精心打造的作品《执著“洋猴王” 京剧传播狂》,于2016年11月22日在《欧洲时报》刊发,并在专版上以头条的形式见报,在欧洲的华人世界和当地京剧爱好者中,引起强烈共鸣。《欧洲时报》和英国《华商报》编辑都在来电中介绍他们在当地接到众多海外票友和读者的咨询和反馈,希望在本国也能举办这样的比赛,推广京剧艺术,并积极准备到中国参加下一届的京剧大赛。该作品对弘扬中国的传统京剧艺术和推广中国文化“走出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荣获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二等奖。

    通过生动讲述“一个典型人物为追求自己梦想,而坚持23年不懈努力”的故事,来体现一种奋斗精神、一种价值观,能够引起受众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核心是该故事的主题——向世界推广中国京剧,向外国受众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这才是我们对该作品精雕细琢并进行国际传播的目的所在。

    传播能力建设仍然在路上

    拥有包括7种语言的50块海外版,今晚报的外宣工作在全国新闻界树立了一个品牌,但在国际传播效果方面所起的作用还是有限的,在能力建设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以为,练好“硬功夫”还要在拓展业务能力上有所作为,要想在海外赢得更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必须有自己的腔调,对时事的分析和评论是吸引受众关注的渠道,对热点事件给出及时的点评、拿出自己的态度,就能在人们聚焦的问题上指点迷津、给出答案,让大家思考和分享,这样便于与受众形成互动,而有思想和情感上的碰撞和交流才是影响力产生的前提。比如,中美之间发生的贸易摩擦,美国单方面发起了制裁行动,仅仅是因为中国在贸易上的顺差吗?美国发动贸易战,仅仅是为了挽回逆差的损失吗?美国通过表象上与中国“讨价还价”,运用传播手段对西方民众混淆视听,博取理解和同情,其背后的真实目的是借贸易战遏制中国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而有了点评栏目,就会在国外读者中揭示涉华事件的真相,让人们心中有数,有自己的见解和是非判断,这样有利于亮出我们的立场和主张。

    而在“软身段”的讲故事环节,应有意识地发掘正能量主题,以此作为选稿子、写稿子的目的。简单来说,就要有目的地讲故事,讲有目的性的故事,功夫下在讲好讲活身边的典型事。在形式上不妨开辟栏目,作为一个与受众互动的园地,吸引眼球聚集人气,潜移默化地引导读者,在娓娓的叙述中传播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念。

    弗朗西丝·斯托纳·桑德斯在《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一书中讲到,文化于人的影响犹如鱼生活在水中却不知道水的存在。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间的利益冲突无时不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大片、吃快餐、读畅销书、购物……在休闲和消费的同时,无形中也被其中蕴涵的文化渗透着、感染着。

    文化传播能力反映出国家的软实力。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党中央对外宣工作提出的要求和希望。下功夫加强业务能力建设,与时俱进,在新时代更好更巧地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新闻工作者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作者单位:今晚报社)

    责任编辑:郭潇颖

“头条背后的故事”之三十三有准备和有情趣
省级党报新媒体如何打造爆款H5
练好“硬功夫” 巧施“软身段”
新形势下 “三农” 新闻的时代之变
新媒体背景下如何有效传播“正史”
重大题材策划中的三维冲击力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微视频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