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立足独特优势 寻求独特表达

——嘉兴日报社平湖分社大型新闻行动的探索与实践

● 蔡美兴 《 新闻战线 》(

    摘要:“解密2758 平沪边界行”接轨上海大型新闻行动系列报道中,嘉兴日报社平湖分社挖掘鲜活故事,用小人物讲述大变迁;在传播环节中设置“边界对话”,通过对相关人物的采访,用小切口体现大融合;通过设置“密码背景”,运用精准的背景材料,以小板块展示了平湖接轨上海的大主题;变“纸媒”为“指媒”,在传播路径上做文章,用小细节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主题报道     新闻故事     边界对话     理念创新

    主题报道如何表达才能引起受众关注,一直是各级主流媒体传播实践和探索的话题。特别是处在最基层的县市级党报,在面对一些“统一考卷”式主题报道题材时,如何利用好小地方的区位优势,作出一些独特的新闻表达,吸引受众眼球,显得更加迫切。

    接轨上海的宣传报道,是嘉兴市、浙江省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大小主流媒体的“统一考卷”。特别是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到支持嘉兴建设“浙江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各级媒体都在推出大量接轨上海的报道。平湖的区域位置得天独厚,既面向大海,又背靠上海,在接轨上海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平湖是浙江省唯一与上海市海陆相连的县级市,拥有27公里长的海岸线,与上海有着58公里的边界线。市委市政府将这“2758”两组数据作为该市接轨上海的独特“密码”。在长三角地区媒体“统一考卷”面前,如何把平湖这一独特优势,以独特的视角去表达?嘉兴日报社平湖分社用足用好这4个数字,以新媒体的传播思路、手法,在众多县市级媒体中,率先策划了“解密2758 平沪边界行”接轨上海大型新闻行动系列报道。报道一经推出,吸引了当地读者眼球,由于时机抓得准,角度找得新,故事挖得深,形式做得活,在众多接轨上海的“统一考卷”中,给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答案”,实现了小平台大传播的效果。

    新闻故事——小人物讲述大变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那么,县市级的党报媒体,如何通过创新来实现分众化、差异化传播?嘉兴日报社平湖分社从受众的需求出发,把读者所需作为策划的靶心。作为当地读者,一定很想知道坐拥区位优势的平湖,在接轨上海进程中,在平湖的海岸线以及与上海接壤的边界,究竟发生了怎样振奋人心的故事?边界百姓有着怎样的感受?接轨上海又在哪些领域改变或者影响着百姓生活?《嘉兴日报?平湖版》推出的大型新闻行动,正好回答了这些领导关切、百姓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记者沿海岸线和平沪陆上边界线,采访一个人、一户人家、一家企业、一个特色小镇等,从百姓生活的小处入手,在接轨上海的大处落笔,以讲故事的形式,倾情讲述了接轨上海“2758”这组具有特殊含义数据背后的精彩故事。

    2017年7月14日,《嘉兴日报?平湖版》率先推出了“解密2758 平沪边界行”接轨上海大型新闻行动,推出的时间正是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之后,嘉兴市加快推进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大会召开之前,时机把握得非常好,是浙江省嘉兴各县市区最早推出的接轨上海的系列报道。由于活动前期策划的精细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精准,每个题材的选择都体现了用心。按照“27”和“58”的海岸线和陆上边界线,以由南向北为总体行进方向,一路向北,沿上海市金山区石化街道、廊下镇、吕巷镇、兴塔镇、枫经镇等边界前行采访。每地推出一篇字数在1500字左右的新闻报道,并配发现场图片。

    作为喜迎党的十九大的系列报道,见报的19篇稿件中,题材涉及了两地在工业、农业、交通、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方面的融合发展,挖掘了接轨上海的鲜活故事。比如开篇之作《一位渔民眼中的“大港口”时代》,讲述了一名普通的独山港镇渔民,结束30多年的海上捕捞生涯,成为一名码头水手,见证了“独山快航”直达上海洋山港的变迁,从滩涂养虾到走进大港口时代,亲历了海岸线上,接轨上海声声“浪涛”给平湖海洋经济带来的巨大变化。而《一个上海“经理”的新埭新家》,则讲述一名原来在上海企业工作的高级技术员,跟着企业一起来平湖落户,从租房到买房,新埭这座临沪小镇让他有了“归属感”。通过这样一个小人物的故事,展示的是平湖近年来利用区位优势,把握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引进大量沪上企业、人才、技术等成效,充分体现出平湖接轨上海的区位优势所带来的活力、魅力和潜力。

    边界对话——小切口体现大融合

    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事业,要强化传播意识,提高议题设置能力,让我们设置的议题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话题。

    毫无疑问,在媒体传播形式上,之于微信公众平台、H5等新媒介表现手法,传统媒体报纸版面的表达形式有其局限性。但如果将H5等模板方式引入传统版式,通过精心设置议题,同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

    在这组系列报道中,亮眼之处就是在传播环节中设置了一个“小程序”,与故事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让整个篇幅内容瞬间活起来。这就是“边界对话”。每个故事的展开,场景都发生在平湖与上海两地的交界处,仅用故事穿插表达两地接轨融合,容易缺乏高度。而分别对上海金山和平湖边界两地相关人物进行采访,以“边界对话”的形式串联起来,虽然只有300多字,却产生了深化报道的效果,同时还丰富了版面形式。

    在2017年7月21日见报的《裴家弄,道不尽的平沪情缘》中,“边界对话”分别采访了当地原村党支部书记和金山区石化街道东村居委会工作站站长,通过两地两人的对话,道出了之前裴家弄的混居状态,不仅体现在两地居民共同居住在同一块土地上,两地儿女间彼此婚嫁,生活上相互照应,更有两地深层次的产业联系,上海石化总厂建造的时候,所需的劳动力很多都来自平湖一带,平湖的石头、水泥等建筑材料也源源不断地供应给上海石化。而后来的很长时间里,两地村民经常交叉工作,不分地域。这些对话,表达了平湖与上海的深度融合,从报道中可以追寻到30多年前平湖就已经迈出了接轨上海的脚步。

    在“边界对话”人物的选择上,每一组对话人物,都遵循了土生土长、熟悉地方、掌握历史、了解产业等关键要素,这样才能对话到点子上、寻找到共鸣点。比如在《一个现代农业园区的“路”线图》报道中,记者分别选择了上海市金山区现代农业园区管理中心招商开发科科长和广陈镇龙萌村党总支书记。前者回顾了原来因为交通限制,两地产业、人员交流较少,平朱公路开通后,大大缩短了上海进入平湖乡镇的时间,两地交流进一步密切;而后者则讲述了随着交通的发展,很多来自上海的农业项目落户村里,百姓的土地流转了,收入也越来越高。通过这样的对话,既向受众传递了平湖接轨上海的各类实用信息,又让受众在阅读中感知两地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知识。

    密码背景——小板块反映大主题

    在新闻表达过程中,常常会碰到表达语境的冲突。比如写鲜活的现场新闻、新闻故事,其表达语境与综述类稿件的语境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需要在策划上设置不同的版块,使用精准的背景材料来实现新闻表达的统一。正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麦尔文·曼切尔所言:“不使用背景材料,几乎没有什么报道是全面的。”因此,嘉兴日报社平湖分社采编人员在采访、编辑此次系列报道的过程中,“精修绿叶扶红花”,用心写好新闻背景。

    在“解密2758 平沪边界行”系列报道中,如果说边界故事讲得言犹未尽、边界对话说得点到为止,那么“密码背景”的设置,则以小板块,展示了近年来平湖接轨上海的大主题,这也契合了接轨上海主题报道的需要。事实上,平湖具备独特的地理优势,接轨上海的成就报道在中央、省级等很多主流媒体中都有出现,作为当地党报,嘉兴日报社平湖分社自然不能缺位和失声。在这次大型新闻行动中,策划前期就导入了成就报道的元素,设置专门版块,来展示当地“接轨上海首位战略”的成就和亮点工作。但如何展示和宣传,找准载体非常重要。

    从每篇报道的谋篇布局来看,文字最后部分的“密码背景”板块就是有意为之的尝试。短短250字左右,把新闻故事相对应的平湖全市取得的接轨上海工作成效进行概括性展示,既像新闻链接,又像阅读“小贴士”,方便了读者阅读。在每篇“密码背景”内容中,读者可以了解到平湖近年来接轨上海的亮点招数、创新举措、特色成效等,让读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017年8月25日见报的《两个“山塘”的融合故事》一文的“密码背景”小板块中,不仅以古诗“山塘桥下水东流,渔火江枫几度秋。宛似姑苏城外路,烟波十里荡轻舟”道出民国初期上海平湖两地南北同名山塘村的历史,同时也描绘了当下两个“山塘”的接轨现状。平湖的南山塘村已列入2017年度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和历史文化村落一般村创建名单,而上海金山的北山塘村荣获了“中国最美村镇”称号。目前南北两山塘采取融合式、差异化、互补型发展,增强古镇浙沪融合特色,让读者了解了“一桥两山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样,9月1日见报的《一个“联合党支部”的新天地》一文报道的是平湖与金山区的一项在全国创新的工作,把在故事表述中很难穿插的综述内容,在“密码背景”中充分展现。报道告诉读者,8月17日,平湖与上海金山区“毗邻党建”引领区域联合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形成了“1+6+4”合作框架,共同打造“一带六廊”,为平湖“全要素接轨、全方位提升”注入了强劲的红色动力。

    手法创新——小细节助力大传播

    传播效果要实现最大化,创新理念和手法是不二选择。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李宝善就特别强调,要“用理念创新提高融合生产力,靠技术创新丰富新闻表现力,以机制创新扩大媒体传播力”。

    二维码成为近年来移动设备上流行的信息容器,因为小小的二维码能够容纳海量信息,已经被媒体广泛采用。嘉兴日报社平湖分社在此次接轨上海的系列报道中,同样借力扫码,以展示更多的新闻数据类型。

    在这组系列报道中,其传播力的“微能量”就隐蔽在文末的二维码以及小图片、报花中。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有效组合,形成传播路径的可追溯、可延伸,为整个宣传报道增添了传播趣味,增强了传播效果。

    编排在文末的三张小图片,看似简单排列,实际上体现出策划的用心。左边编排一张百度地图截图,标注的是平沪边界采访的具体地点,告诉受众此次大型新闻行动的路径“在哪里”;中间设置的图片是记者与被采访对象一起拿着新闻行动旗帜的合影,告诉大家记者在“干什么”;右边亮出的是读者熟悉的二维码,可以随手扫一扫,里面有整个活动的文字、图片报道以及现场带同期声的采访报道小视频,告诉受众这次报道“做得怎么样”。在这三张小图的下方,是本次大型新闻行动的主打报花,既有接轨上海的元素,又有报道推出的进展刻度。

    媒体融合是当下媒体创新发展的“网红”词,但如何真正融合起来,需要更多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解密2758 平沪边界行”这组系列报道,在传播手法上也是作了有益有效的实践。从此次大型新闻行动活动中,除了在行动之前跨省与上海金山区新闻中心进行了联合采访,获得更多捕捉新闻信息渠道外,更多地在传播路径上做文章,用小细节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首先是定期刊发,每周五在《嘉兴日报?平湖版》倒头条位置,准时刊发“解密2758 平沪边界行”稿件;其次是通过平湖网、平湖发布、看平湖、爱平湖“一网两微一端”推送转发,扩大受众面;三是充分发挥手机阅读功能,变“纸媒”为“指媒”,把此次活动所有系列报道集成为手机网络专题,运用视频、图片、动画、图表等,丰富传播内容,吸引了大众点击阅读。

    《嘉兴日报?平湖版》的这组系列报道说明,只要抓住时机,精准策划,用好平台,创新文本,县市级党报的主题报道同样能够做得轻松活泼、生动有趣、可看可读。这组报道推出后,“独特优势独特表达”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得到了市委领导和市接轨上海办公室专家的充分肯定,嘉兴市新闻阅评工作小组《阅评动态》刊物专门对这组系列报道作了点评表扬。同时,这次接轨上海大型新闻行动和推出的系列报道,也得到了上海市金山区委宣传部和新闻媒体同行的点赞,实现了浙沪边界主流媒体的良性互动。

    (作者系嘉兴日报社平湖分社副社长)

    责任编辑:郭潇颖

渴望筑起真正的“铁壁”
“盘活”版面存量 开“窗”赢得受众
立足独特优势 寻求独特表达
法律文化的传播机制
讲好家庭故事 汇聚向善力量
做好品牌栏目 增强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