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决胜阶段,新闻媒体要拿出更多有声势的精品力作,讲好脱贫攻坚的精彩故事,提高扶贫宣传的供给质量,凝聚党心民心,鼓舞士气。陕西广播电视台策划推出脱贫攻坚典型报道“三部曲”,在精准策划和全媒体传播上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时代特色的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新的部署,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并取得显著成绩。全国各大媒体做了相应报道,形成了全社会奋力脱贫攻坚的舆论氛围。
近年来,陕西广播电视台先后推出《行进陕甘宁 革命老区扶贫行》《筑梦新家园》《脱贫攻坚陕西在行动》等系列广播、电视、网络专题专栏,全面展示陕西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凝聚全省上下全面奔小康的强大力量。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典型报道上,策划推出《“第一书记”的扶贫日记》《我的脱贫路》和《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三大品牌系列报道,形成脱贫攻坚典型报道“三部曲”,生动讲好脱贫攻坚的陕西故事。这些报道在精准策划和全媒体传播上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时代特色的媒体创新。
“三部曲”: 彰显优势,精准策划,持续发力助推脱贫攻坚决胜战役
2016年7月12日,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陕西省扶贫办和陕西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大型系列采访活动《“第一书记”的扶贫日记》,拉开了陕西台脱贫攻坚全媒体系列采访活动的序幕,三十多位驻村第一书记的生动实践开始在《陕西新闻》《全省新闻联播》等重点广播新闻节目及西部网、陕西头条等新媒体平台正式推出。截至2016年年底,共播出《第一书记的扶贫日记》系列广播录音报道50多篇,充分展现出“第一书记”们在扶贫攻坚道路上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
采访活动启动仪式被国务院新闻办官方网站、央广网、环球网等国内40多家大型门户网站转发。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组认为:陕西广播电视台大型广播系列报道“第一书记的扶贫日记”,创新运用富有广播特色的报道方法,聚焦“第一书记”们的扶贫实践,展现全省扶贫攻坚的新进展、新亮点,为凝聚和提振全省上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信念营造出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展现了省级主流媒体的大局意识和专业水准,值得赞扬与鼓励。
干部群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2017年5月23日,陕西广播电视台再次联合陕西省扶贫办、省农业厅等九部门推出大型全媒体系列采访活动《我的脱贫路》,聚焦一批通过自身努力和各方扶助真正走上脱贫路的困难群众;从5月26日开始,《我的脱贫路》系列报道开始在陕西台的广播、电视、网络全媒体平台上陆续推出,系列报道充分发挥媒体的聚合能量,营造脱贫攻坚的强大舆论氛围。《我的脱贫路》系列报道通过部门推荐和记者走访的形式,全年推出30位脱贫群众典型,彰显困难群众在全社会帮扶下,自强不息、立志脱贫的信心。
2018年是陕西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将是陕西广播电视台脱贫攻坚全媒体系列采访活动的第三部曲,也将为全省脱贫攻坚进一步夯实基础。《“第一书记”的扶贫日记》《我的脱贫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脱贫攻坚典型系列报道“三部曲”从策划到实施,摆脱程式化、说教味,让脱贫攻坚报道走得深、抓得准、讲得好,是这场历史性攻坚战中,主流媒体应该担当的神圣职责与使命。
深度记录:呈现脱贫攻坚一线最真实、最动人的故事
从《第一书记的扶贫日记》开始,陕西台的记者们就走进田间地头、村民家中,真正沉入基层,“吃透”国家相关扶贫政策,用发现的眼光捕捉一个个典型、生动的细节,用受众能听懂的“大白话”讲好脱贫故事。
饱满、真实的人物形象要靠具体的事例来支撑,而不是感性的造神运动。记者只有通过驻村的深入采访,转作风、改文风,摒弃典型报道的说教气,淡化宣传印迹,才能生动、真实地讲述好扶贫故事。
脱贫攻坚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无论是第一书记、脱贫路上的困难群众或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脱贫攻坚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拦路虎,这些曾经的困惑、懈怠、畏难都是脱贫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我的脱贫路》系列报道中,贫困户赵健今年遇到了新问题:在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移村,贫困户赵健一家因病因残,被生活的重负压得直不起腰杆。这两年在各方帮扶下,赵健家中养起了满院的鸡,靠着卖土鸡和土鸡蛋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有了起色。然而今年,鸡的行情整体不好,赵健一家的生活又遇到了麻烦。赵健说:脱贫路上要不断转换思路,养鸡不行种药材,要学会多条腿走路。47岁的朱高维生活在汉江边的安康市紫阳县城关镇双坪村,他现在正在争分夺秒地向脱贫的“最后一公里”冲刺。他曾经的困惑是:我也搞过运输,做过香菇,都是环境制约了我们,(现在)国家能尽量把我们的基础设施搞好,交通搞好,自己再想各自的优势,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朱高维脱贫的劲头始终不曾减,他说:别人都能致富为什么我们不能,所以还是要想办法干好。
不简单地堆砌问题,暴露问题,重在与干部群众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坚定必胜信心,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在真实记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摒弃空话套话,摒弃堆数字、造盆景式脱贫,而是生动讲述主人公稳扎稳打解决这些问题和获取的经验,这样的报道更具说服力、也才能为更多群众脱贫攻坚提供具有实效的样本借鉴和参考,真正起到助力脱贫攻坚的舆论引导作用。
梯级传播:从策划到播出,全流程贯穿全媒体传播理念
这一脱贫攻坚系列报道活动,兼容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新媒体传播为一体,从策划思路到传播样态设计、内容资源整合利用都是融合推进的,广播、电视、微信、互联网,真正实现了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化传播,这种传播实现了生产效率和媒体影响力的双重提升。
在做好传统媒体平台新闻报道的同时,《第一书记的扶贫日记》《我的脱贫路》还以图文、音视频等的形式,在西部网、陕西头条、陕西党建网、省扶贫办官网、微信公众号“听陕西”等进行推送,通过这些推送被更多的新媒体转发。西部网作为陕西新闻门户网站和全省大型综合性新闻信息传播平台,打通PC端和陕西头条客户端、微博、微信,在各平台显要位置和重要版面放置专题页面,进行全媒体、多平台的传播。截至2016年年底,《“第一书记”的扶贫日记》相关专题和稿件的浏览量超过550万,稿件分别被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等数十家网站转发。
“陕西头条”APP是陕西广播电视台和西部网两大主流媒体融合打造的陕西门户级新闻资讯客户端,“陕西头条”不仅开辟了系列采访活动的专题页面,还将无人机航拍、延时摄影等新的传播手段运用其中,使报道更加鲜活生动,实现了报道的二次有效传播,引起众多网友转发,“第一书记”一度成为微信朋友圈里的热词。今年的《我的脱贫路》系列采访活动,除了广播、电视、网络平台的同步报道,还增加新开发的《青春直播》APP平台的视频直播,记者和贫困群众的采访过程全程直播,让受众身临其境,《我的脱贫路》又成为近期手机网友关注的热点。通过这样的融合传播,充分释放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互补效应”,真正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同频共振”。
持续营造扶贫光荣、脱贫光荣的氛围,用脱贫攻坚辉煌成就鼓舞人心,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美好前景催人奋进。《第一书记的扶贫日记》《我的脱贫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是媒体围绕脱贫攻坚大局实施的精准策划,在宣传对象的精准、宣传内容的精准、宣传形式的精准上都作出了有效的尝试;另外通过融合创新的传播方式,“三部曲”打造了脱贫攻坚典型报道的立体化宣传格局,一个持续推进的报道矩阵,用生动多样的形式,宣传脱贫攻坚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坚定必胜信心,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汇聚脱贫攻坚正能量。
(作者系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执行主编)
责任编辑:杨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