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2017年中国传媒生态、媒体业态、媒介形态的变化,可以看到传媒转型步子加大的同时困境伴随而来,也可看出转型的机遇和新技术进步带来的发展前景。2018年,内容价值提升、智能化发展将成为更加热门的话题。
新技术推动下内容产品不断创新
2017年,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各类新媒体平台,都在热议媒体的“下半场”怎么布局,并积极实施转型方案或适时跟进新技术、谋求新发展。
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央厨房”。媒体中央厨房建设已有几年了,如何实现更有效的运作,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各媒体纷纷出新招。2017年,人民日报着力推动中央厨房与媒体智库融合转型;新华社中央厨房全媒体报道平台扩容升级,初步形成了资源整合、融合加工、舆情监测、业务管理、影响力评估、远程指挥等六大功能。在中央主流媒体的带动下,各媒体结合自身特色,打造个性化“中央厨房”,融通采编发环节,促使传统媒体更加有效地统合新媒体,使新闻信息的交互传播焕发新的活力。
短视频、网络直播风头正劲。经过几年的试水,短视频和网络直播成为2017年媒体的一大景观。为提升报道的影响力,以生产图文报道为强项的各大传统媒体主动创建自己的视频品牌。6月,中国青年网短视频团队“青蜂侠”宣告成立。截至10月,这个只有5名正式员工的小团队已上传381条短视频,总播放量超过 9200万,平均每条短视频的播放量超过24万。人民网“大直播”也强势出击,充分体现了人民网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强化为用户服务的诚意。“内容+平台”的强强联手,让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快速、便捷、高质地享受到了移动直播新技术带来的价值,是积极实践“用好创新引擎”、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算法内容推荐在发展中又有创新亮点。在全新理念、媒介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等因素的助力下,原有的媒体和各类传媒平台瞄准新的高度攀升,出现了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新的内容产品。信息分发市场形成了以传统媒体为代表的媒体型产品、以微博微信等平台为代表的交互型产品、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算法推荐型产品等。后生的算法推荐,又衍生出新的接收信息方法获得用户青睐。2017年9月初上线的“即时推”,使新浪客户端成为国内首款基于用户“即时兴趣”进行内容推荐的综合资讯客户端。以往各大新闻客户端的算法内容推荐,都是通过用户浏览行为的大数据来权衡信息比重,没有针对用户即时的兴趣来推荐内容。“即时推”在保持了大数据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即时兴趣的推荐。人工智能系统会根据刚刚所阅读的内容以及用户兴趣的相关性,再推荐一条相关兴趣内容,并以动态插入的形式呈现在之前所阅读内容的下方。依据用户感兴趣的内容,系统会持续推荐,直至用户跳过推荐内容。引导用户就当前兴趣点进行持续阅读,这是新浪对于内容算法推荐的一种自我创新。当然,对算法也不能过分热捧。算法虽能根据用户的阅读习惯,精准地推送符合其需求的内容,但在运用此类算法推荐机制的内容平台中,为追逐流量而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地跌入“低质化”的泥淖。面对智能算法,我们也应多些包容与理解,给技术不断进化、成长与完善的时间与空间。
“智能化”进入媒体视野。新技术带来的更具智慧的媒介产品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往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特别是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的应用与产业升级,引发各方人士的高度关注。2017年4月11日,新华网发布公告称,将与阿里创投、新媒文化、中经社以及数问云共同设立新华智云科技有限公司。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为4.9亿元,其中新华网拟以自有资金现金出资2亿元,持股比例为40.8%。新华网为打造一个涉及存储、生产、分发、计算等全产业链的专有技术和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的技术平台,与在大数据、云服务领域居于互联网行业领先地位的阿里合作顺理成章。双方的合作具有优势互补意义,有利于通过强强联合提高公司科技水平和融合发展能力,促进媒体融合与转型升级。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在大数据的应用方面加强跨界合作,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转型中的艰难探索与反思
纵观2017年传媒业发展,尽管有许多鼓舞人心的亮点,但也有不少令人困扰的案例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
媒体的发展目标是要达到“两强”——强大的传播力、强大的经济实力。把传媒业做强做大,既是国家出于舆论安全提出的要求,也是媒体自身的生存之道。京华时报2017年年初停止纸质版印刷,全面转型新媒体,8月14日又宣布停止更新其新媒体内容,将其经营的“京华圈”等资源加以整合,并入北京日报新媒体矩阵,对京华时报69名在职员工进行分流安置。京华时报全面转型发展新媒体业务的本意是找到突围之路,其新媒体停更昭示着京华时报转型的失败。
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在转型中应该注重内容的质量并遵循新媒体运营规律,努力获得用户认可,提升自己的品牌影响力,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媒介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京华时报的消失绝不是特例。无论坚守还是转型,如果不在创新求变中找到商业模式,最终都有可能遭遇灭顶之灾。当然,那种无须考虑经营效益,只强调社会价值的媒体除外。即便这类媒体,也要在创新中提升传播力,才能体现社会价值。
一般来说,有商业模式的传播平台往往也拥有众多用户。因此,无论从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来看,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是非常重要的。也许是出于这一考虑,在全国颇有影响力的财新传媒一直在进行商业模式的探索。2017年,他们又有新动作。据财新网公告显示,财新传媒于11月6日起,正式启动财经新闻全面收费。这是财新成立近8年来的一次商业模式转型,也是财新“借鉴国际同行经验,为寻求基业长青做出的重要探索”。财新成为免费互联网的又一挑战者,引发了业内外的高度关注。它的最终发展,不仅在于用户付费习惯的形成,也在于财新的产品能否吸引用户为其付费,并成为较为忠实的付费用户。这不仅要求高水平的内容营销、对用户习惯的揣摩,也需要媒体口碑的积累以及稳定的高质量内容的输出。
传统媒体在经营新媒体的时候,水土不服的问题依旧存在。社交媒体上的很多传统媒体建立的平台收效不大,这可能是因为传统媒体在转型时理念未及时更新。传统媒体用户理念较弱,转型时未考虑新型用户的习惯与需求。另外,互联网“人设”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文风培养、与用户的互动累积等,瞬时的转变会显得尴尬而突兀。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如果受制于原有的运作思维和路径依赖,很难突破困境。失去了广告价值、渠道价值、内容提供价值和影响社会的价值之后,新媒体在发展中的弊端也正在显现,比如专业性缺失、舆论引导能力的缺失、潜移默化影响的减弱以及架构社会理性和社会合意的能力的缺失等。
重构内容价值与智能化产业推进
经过几年的转型探索,媒体从成功与失败的考验中逐步明晰了自己的思路。从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优势来说,媒体将会重构内容的价值;同时为了适应和加快转型的步伐,也将更重视智能化的发展,而政府也会在这方面予以推动。2018年,这些方面会凸显出来。
重构媒体内容价值。其一,新闻内容。做好新闻内容是媒体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的社会责任,国家主管部门也绝不会放松对这方面的管理和支持,因为这是关系到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巩固的大问题。介入热点的专业化的深度报道、评论依然有很大的影响力和价值。流量之争使得内容的质量有所下降,也面临着传媒读物吸引力不足的问题,而改变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在新闻事件发生时沉下心来,去询问和追逐其中的真相,在纷乱的舆论场中成为理性的大本营。比如2017年3月南方周末发表的《刺死辱母者》深度报道、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辱母杀人案:法律如何回应伦理困局》,对该案进行系统梳理,引发社会大众的深度反思,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信息大爆炸时代,用户并不缺一般的信息供给,而是对媒体在重大事件中的态度和分析非常关注。媒体作为筛选者的角色会更加重要,而专业化的深度报道可能会更多地进入公众视野。不过,权威的深度报道和评论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价值,却并不能直接解决经营的困境问题。但是,社会价值能带来品牌价值的提升,在获取社会资源中间接变现,政府也会对坚守内容社会价值生产的媒体予以扶持。可以预见,2018年政府对主流媒体的支持力度会加大。
其二,新闻内容之外的其他内容,甚至不只是文字内容,还包括各种各样的行为呈现。万物皆媒时代,形式也是内容。泛内容概念会在媒体中扩散开来,这不只有社会价值,而且有直接的变现价值。包括付费阅读、线上线下的内容活动获取的费用支持,而更多的是通过生产量身定做的内容连接机构、连接项目、连接产业。如南方日报社近年来在广东佛山的这类项目就有4大类型共66项。既然媒体有做这方面内容的优势,今后也将会有更多的媒体介入这方面的业务,逐渐形成一定规模的内容产业。
另外,短视频所具有的嵌入性和社交性,只占用碎片时间的休闲方式,适应着智慧城市的建立推广。所以,短视频目前的盛行可能只是一个开端,而各大公司也正在短视频领域频频布局。百度宣布战略投资中国最大的海外短视频内容社区人人视频;腾讯3.5亿美元领投快手;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也宣布土豆全面转型为短视频平台,并砸下重金20亿开启“大鱼计划”,扶植短视频内容创业者。经过2017年的布局,这些公司在新的一年将更有作为,而且还会不断地涌现介入者。当然,介入的多了,有些也会在大浪淘沙中出局。
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媒体将越来越重视智能化布局。国家在2017年明显加大了行政干预的力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月印发了《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其中谈到“加紧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微机电系统等新兴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布局,尽快实现部分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在全球率先取得突破”。尔后,各部委纷纷出台指引新产业发展的举措。2017年3月5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加快培育壮大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兴产业,“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能力,使其能有效连接自身与传统行业,还能够解决当下的社会难题。人工智能的进步将会极大改变人们的媒介生活,推动传媒行业的变革。2018年,各媒体将会有新布局和行动。媒体对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使用会更加成熟,对AR、VR和MR的探索也会更有媒体属性。技术在更精确、更专业、更细分、适应性更强的同时,与专业内容互为表里,对深度报道的辅助功能和对一般性报道的替代功能将愈发明显。
坚守媒体的核心价值,主动拥抱技术革新和社会变迁,形成信息与用户的智能匹配,探索更多的应用形式,媒体才能更有作为。
(作者田佳惠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范以锦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武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