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县级报社做好重大典型报道的感悟

● 沈华坤 《 新闻战线 》(

    挖掘、树立、弘扬先进典型,既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也是倡导社会正气、弘扬时代精神的需要。典型既可以是新发现和挖掘的,也可以通过不断总结、提高,让老典型焕发“新生命”。

    挖掘、树立、弘扬先进典型,既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也是倡导社会正气、弘扬时代精神的需要。近年来,浙江余姚日报社把挖掘、树立重大先进典型作为报社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先后推出了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在余姚、泗门镇谢家路村“小板凳工作法”和在转型升级中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舜宇集团等发展实体经济的先进典型。

    彰显时代精神,让“新酒”飘香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大年1月8日因病去世。随着他放弃英国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毅然回国投身科技事业并做出重要贡献的事迹被媒体披露,他的名字迅速为国人所知。

    对于这样一位中外知名的科学家,余姚日报不可能与中央级大报相比。但余姚人对黄大年的悼念具有别样的情愫,因为这里是他生命中一个重要的驿站:黄大年在余姚注册了他唯一的一家公司——宁波翔羽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还几次来姚考察。因此,我们突出黄大年在余姚的经历体现他及团队对民族的忠诚、祖国对赤子的褒奖等内容,相继推出了长篇通讯《“翔羽”,在余姚起飞》等系列报道,在四明大地激起了知识分子价值追求的热烈讨论。中共浙江省委、宁波市委先后在余姚组织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座谈会,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唐一军批示,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继续组织宣传好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弘扬黄大年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大力推进创业创新,加快建设“名城名邦”;余姚市委、市政府对黄大年的无人机项目和团队高度重视,承诺将继续全力进行培育扶持,继续黄大年未竟的事业。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关注民生,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也是新闻单位的一项主要宣传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全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余姚日报社党总支认真分析经济发展形势、面临的主要困难及突破口,在精心策划、深入采访的基础上,推出了长篇通讯《舜宇:转型升级铸就国际光学名配角》。

    通讯对舜宇这一老典型重新挖掘,将其放在“创新强省、创业富民”的新角度来考量。面临高成本时代的种种不利条件,在全球光电产业很不景气、竞争对手都是著名跨国企业的大背景下,舜宇集团却在国际“赛场”上脱颖而出,一枝独秀。65%的产品销往美、日、德等光学仪器发达国家。其光学镜片的供应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位,高端产品手机摄像模组销量在全球排名第五,手机镜头销量位居全球第六,在全球光学市场中优势明显。记者通过深入采访,从“智造: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创新:从低端市场到国际光电产业链”“整合:从单纯制造到制造服务”“管理:从粗放低效型到精益高效型”四个方面,剖析了舜宇集团的成长轨迹,回答了是什么让“舜宇”逆势成长、逆风前行,对其他企业有什么借鉴意义等问题。树立了转型升级的样板,通讯推出后受到读者一致好评,时任余姚市委书记毛宏芳同志还作了批示。

    同时,余姚日报通过今年新推出的《点睛实体经济》专栏,分“亩产效益篇”“单打冠军篇”“科技引领篇”“农业龙头篇”等不同专题,对全市企业中的先进典型进行了扫描式集中报道,挖掘出了为70%的国产汽车提供“心脏”的达可尔、填补国内新材料产业空白的江丰电子等一大批先进典型,营造了攻坚克难、奋力进取的良好氛围,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广大读者的好评。

    深入挖掘提炼,让“陈酒”更醇

    重大先进典型的报道,既可以是新发现和挖掘的,也可以不断总结、提高,让老典型焕发“新生命”。在重大先进典型报道中,余姚日报社领导认为: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媒体,县级报社应该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在深入群众中挖掘和树立典型,从而推动当地工作。只有深化“走转改”,坚持“三贴近”,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和文风,才能在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的过程中,确保新闻源头活水。

    近年来,余姚日报社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先后挖掘、推出了谢家路村“小板凳工作法”、扎根基层36年的临山供销社主任胡国森等一批先进典型,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的好评。其中谢家路村“小板凳工作法”受到了中组部和浙江省委领导的肯定。笔者通过参与报道,在采访、挖掘这些典型中得到了深刻的启迪。

    启迪之一:采访作风要深入再深入。采访、挖掘群众路线教育典型,本身就是新闻工作者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作风深入再深入,才能挖掘到典型的闪光点。如谢家路村“小板凳工作法”已坚持了10年,媒体也作过采访报道,如果“炒冷饭”,不仅是对典型和读者不负责,也难以出亮点、出闪光点。

    当时正是榨菜收割的大忙季节,我白天顶着烈日深入到田间地头,在农民收割榨菜的间歇抓住机会采访。晚上利用休息时间到村民家里走访,与村民同坐一条板凳,通过拉家常的形式获得第一手新鲜素材。胡国森扎根基层36年,但他的主要工作是农资销售,因此采访时感到事迹比较平常,难以提笔。一次不行、二次,二次不行、三次,记者和市供销联社的通讯员先后四次深入临山、黄家埠两镇,采访胡国森的同事、当地乡镇领导、农民群众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及胡国森同志的家属等共达60多人次。经过梳理,从农民信任的庄稼好“医生”,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好“顾问”,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参谋”和基层供销社改革创新的“弄潮儿”四个方面入手,写出了8000多字的长篇通讯《情系田野显身手》,全面展示了胡国森同志36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潜心为农的先进事迹,报道发表后引发了巨大的反响,不少读者来信、来电称赞余姚日报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好典型。

    启迪之二:记者要以农民群众为师,在“接地气”中长知识。群众路线教育的典型能否成功,关键是群众是否认可、是否满意,因此,既不能任意拔高,也不能“创作”,而是要实实在在,使群众感到可亲、可敬,这就需要记者放下身段,认真拜群众为师。由于地理原因,姚北地区的方言不同于余姚城区,记者对方言也不全懂,因此在涉及农业专业术语、当地群众对典型的评价等问题时,总是反复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搞懂并做好翻译工作为止。农村不像机关,按时上班、按时下班,而是要服从农民群众的时间,在谢家路村采访期间,以早饭、中饭、晚饭三个时段采访为主,既不影响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又找到了大量鲜活的素材。此外,先进典型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只有认真听取两方面的意见,才能使典型有血有肉、鲜活丰满。

    启迪之三:要善于讲故事,使典型生动有活力。在胡国森先进事迹的通讯中,记者用了大量诸如“吓跑毒蛇”、正月初一不走亲戚走田头、夜访葡萄种植户等小故事,来说明他一心为农的情怀。

    (作者单位:余姚日报社)

    责任编辑:冷  梅

地方媒体如何报道重大外事活动
从吸引读者到拥抱粉丝
重大主题活动融媒体报道的创新与实践
让“文明底色”映衬出东道主风采
县级报社做好重大典型报道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