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党报评论如何插上新媒体的“翅膀”

● 欧阳金雨 《 新闻战线 》(

    摘要:信息爆炸时代,观点之争、思想之争成为媒体之间一比高下的“杀手锏”。那么,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当下,党报评论又该如何插上新媒体的“翅膀”,走近每天活跃在手机端的用户呢?一条用户感兴趣的评论应该具备以下特点:蹭热点但认清事实;观点犀利但不失理性;文风好但不哗众取宠。

    关键词:党报评论     新媒体     第一落点     文风清新

    精当的评论、观点是媒体内容供给侧改革中的“抢手货”。作为主流媒体的灵魂和旗帜,党报评论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多元价值中确立主导,在与公众的交流对话中凝聚共识,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特别是面对舆论生态的多元多样,党报的价值和作用愈发凸显,党报评论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愈发光荣而艰巨。

    浏览当下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微信公众号,几乎所有新闻时政公众号推送的文章,都是以评论、观点为主。就连美国三大新闻频道也不再靠消息取胜,而是集体转型为“观点”频道,甚至有些新闻频道的评论类节目比例已高达85%。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在全媒体时代,渠道可以改变,平台可以拓展,形式可以创新,但思想观点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党报评论在新传播模式下,大有可为。

    新媒体用户想看什么样的评论

    新媒体的研究者指出,移动互联时代,用户更关心的是“家门口的那只小松鼠”。这可能是网络时代新闻人的一种无奈:我们认为重要的事情,用户未必认为是重要并喜欢的。那么,面对这种变化,评论该如何改变呢?

    简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是要提供与用户有关的评论。

    常规来讲,评论是讲道理的,但不是你把道理讲得越恢弘,就越有人看。往往是,你讲的道理与他的现实生活越有关联,他越愿意看。所以,评论要“接地气”,就是要能把宏大叙事和抽象概念细化具象为公众生活,找到理论与现实的对接点。换句话说,“媒体评论是专业知识与用户感兴趣的新闻之间的一座桥梁”。

    现在粉丝众多的评论微信公号“人民日报评论”“大家”“团结湖参考”提供的评论就是这样。

    用户感兴趣的评论有哪些特点

    蹭热点但认清事实

    评论总是需要抢时效,找“第一落点”。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部署了专项行动计划,国内、省内发生了突发事件……无论是出于“有感而发”的内在冲动,还是出于“有话要说”的诉求需要,或是出于“反映和引导舆论”的社会责任感,评论都要第一时间发声。这样,才能吸引用户的注意。

    当然,网络时代信息爆炸,也导致评论出现了两个新现象:一个是评得太快,容易被反转新闻打脸;二是反转新闻太多,评论员反倒不敢评了,往往只能像网友一样坐等新闻反转。这两种现象都严重损害着新闻评论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如何做到该“亮剑”时就“亮剑”呢?一个关键因素是认清事实。

    2016年12月2日,一条本土电视新闻震撼了湖南人的朋友圈:长沙“金牛角王”中西餐厅出售的一款“儿童牛排”竟然检测出了“鸭肉成分”。这一新闻迅速成为热点。湖南日报作为省委机关报,对这样的热点新闻有评说责任。但评论员没有着急评。先是观看了电视报道,而后又打电话请教了跑线记者,弄清事实后才撰写了三湘时评《“良心打头”才是王道》。这篇文章从事实出发,直指这款“儿童牛排”中的质量问题,并呼吁执法部门追查无良商家,维护食品安全和良好的市场秩序。该文在新湖南客户端上点击量破3万。

    新媒体发展对评论员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评论员要时刻关注热点新闻,随时准备介入话题;同时评论员又是远离新闻现场的“键盘评论员”,这需要评论员有一种远离现场的谦虚与谨慎,千万别只匆匆粗略一瞥新闻,就下笔千言。传播上有一个规律:知道得越少,越容易形成判断,而且越容易形成强烈的、单纯的、排他的、自以为垄断真理的判断。对评论员而言,自己不在现场,要多看现场中人的说法。最重要的,要远离电脑,多与人交流,多问问题,而不是坐在电脑前冥想。

    观点犀利但不失理性

    没有明确观点的评论不是好评论,但为了追求观点的鲜明而有所偏颇,一样也不是好评论。无论技术、平台、语态如何变化,决定评论品质的还是那些传统的元素:敏感的问题判断、触到痛点的角度和强大的逻辑力量。

    “罗一笑事件”喧闹多日,情节几经反转,最后以出人意料又合乎逻辑的方式收尾——经深圳市民政局、罗尔、刘侠风以及腾讯四方沟通,将260多万元网友“打赏”资金原路退回至用户零钱包。对于这一人人关注的热点问题,湖南日报发出了公允的评论《诚实,是安放爱心的基石》。文章分别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论述:一方面,在治疗费用、房产等关键问题、敏感信息上躲躲藏藏;同时,罗尔也在想方设法化解这场信任危机。正是因为两方面因素交叉影响,一次原本充满爱心的众筹,反转成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信任危机。文章就此得出结论:无论是虚拟的网络还是现实生活,诚实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抽丝剥茧、说理透彻,该文被朋友圈频频转发、分享。

    有人常问:什么样的评论用户爱看?犀利、有个性的。甚至有人说,无批评不评论。那么,评论的批评到底是为了什么?越是新媒体时代,越是要求评论的内容要客观、公正,批评性的观点要避免误导、煽动以及尽量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克制、冷静、理性,是一篇评论经得起时间检验、获得持久影响力的关键。

    文风好但不哗众取宠

    现在网络上有一种特别不好的文风:以油滑为聪明,以夸张为优美,以诡辩为机智,以抖机灵为美,以敢喷为尖锐,以把话说得极端为自信。党报评论要远离这种文风,党报主办的新媒体上的评论也要远离这种文风。

    最近,网络上一页“诗意离婚判决书”走红,网友们纷纷对其中引用的宋词和“后宫体”表示欢迎。这说明:一向严肃的诉讼都在变,我们的评论更需改文风。

    怎么改?评论首先要开门见山。开门见山,意味着怎么有利于把问题说明白,把人所未言的见解表达清楚,就怎么写。

    评论要善于讲故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精神,本是政策性、学术性比较强的评论。湖南日报评论员文章《到学生中去,到网络上去》,讲了梅贻琦《大学一解》中师生“从游”关系的故事,讲了柳宗元笔下郭橐驼“树人好比树木”的故事,文章顿时活泼起来。这说明:讲故事效果好,应该下大力气提倡。

    现在很多党报评论部都建了自己的公众号平台。新媒体平台的评论除了可转载一些报纸评论,还需要根据新媒体用户的阅读和传播特点,量身打造一些文风更适合网络的评论文章以及加工制作一些观点类图文信息、视听内容,还要与网友进行交流互动等。当然,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是最好不过的。

    无论是在传统媒体时代,还是融合时代,“内容”永远是新闻评论的核心业务,不可抛弃。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牌优势和公信力,是媒体置身媒介格局变化中最具竞争力的资本。尽管挑战重重,但党报评论的创新、发展之路压力和乐趣同在,将“摸着石头”不断前行。

    (作者单位:湖南日报理论评论部)

    责任编辑:祝晓虎

    参考文献:

    ①徐书捷:《新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新闻战线》2015年第7期。

    ②邵志择:《关于党报成为主流媒介的探讨》,《新闻记者》2002年第3期。

    ③汤代禄:《网络新媒体分析与报业应对之策》,《青年记者》2013年第3期。

就是“不一样”
文学和新闻结合,讲好强军故事
以“四个坚持”坚定履行党报使命
党报评论如何插上新媒体的“翅膀”
新媒体环境下记者的专业价值
针砭时弊 雅俗共赏
散打随笔:副刊写作中的“野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