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头条背后的故事之二十一

就是“不一样”

● 刘 杰 《 新闻战线 》(

    摘要:好的新闻报道瞄准的就是“不一样”:“不一样”的报道主题,“不一样”的新闻采撷,“不一样”的谋篇布局,“不一样”的语言风格,表现在新闻作风和新闻写作上就是不断改进创新,最后给人“大不一样”的新闻感受。

    关键词:头版头条     新闻采撷     谋篇布局     新闻感受 

    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会想到流行歌手陶喆,想到他唱的那首很有名的流行歌曲《不一样》。然而,我要说的跟他的流行歌《不一样》有些不一样,这个“不一样”是在自己的采访中,切切实实获得的那种不一样的感觉,而且写到了通讯标题上,《“精神头大不一样了”!》上了人民日报头版,还与其他报道不一样地放在了头条位置。你如果抽空翻一翻2008年9月3日那天的报纸,就一定能看到那个醒目的大标题,真的跟陶喆所唱的那个《不一样》有点儿不一样。

    陶喆生于香港,台北长大,后定居美国,是华语创作流行歌手,为实力派唱将。首张专辑的成功就让他成为在华人区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歌手。曾登上2015年央视羊年春晚舞台,参演《明星反串闹新春》,演唱歌曲《万事如意》。他的歌曲很有点摇滚乐的欢快,很能和观众互动,也很能博得观众的喝彩,他用比较“放”的方式,自然地诠释着自由而有情趣的感情,张口就来,轻松自在,律动感强,歌舞欢快,一下子就把人带到了疯狂的摇滚乐之中。当然,在看似随意唱出的歌调之中,他也不忘展示出自己的追求:“只要你有那火热的心,什么都摆得平,去创造新的生命”,然后就会:“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想)怎么样,我就是不一样。”

    (一)

    我们报道的这个“不一样”,不如陶喆那个《不一样》来得轻松,不如他如此洒脱,这是一个改革方面的“不一样”,是人事管理机制上探索创新的“不一样”,话题很重大,推进有难度,只不过是做好了才会有好效果,才会唤醒大家一起投入到火辣辣的工作生活中,才会让每个参与者怀揣着一样火热的心肠,点燃起一样澎湃的激情,一样地“去创造新的生命”,最终才会出现如陶喆所唱的那样:“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那年,我们去见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想就改革的事情请教采访。合肥从大拆违开始,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大胆着手各项事业改革,其中一项就是首次实施的市机关科级以下公务员交流轮岗,全市1600多名公务员顺利走上了新岗位。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这是我们的第一个问题。通过与人事组织部门座谈交流,我们了解到,在过去一直实行的干部人事制度中,“一次分配定终身”的“终老”现象比较突出。一旦进了一个部门,如果没有什么特殊原因,往往就会长期蜗居一处,成了什么什么部门的人,天天就是那些事,天天就见那几个人,上下左右也是基本固定的走向,久而久之,视野狭窄,见识有限,工作的热情和创业的激情逐渐衰退,最终势必影响到工作质量和效率。那时网上常常曝光“三难”现象,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恐怕也多与此不无关联。

    “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有一支精干的复合型公务员队伍,推进公务员交流轮岗,就是要从制度上为他们成才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在多种环境中摔打磨炼,在多个平台上施展才华。”孙金龙如是说。在我写作此篇文章的2016年二三月里,这位作风干练、风风火火、富有激情和改革精神的领导,如今又从湖南调任新疆建设兵团政委,满城都在议论着,对他当年在合肥各项举动给予再次高度评说,当然也包括这项难度不小的人事制度改革。时间所赋予的真诚赞赏,让人再次感慨“政声人去后”,公道在人心,金杯银杯,真的不如百姓的口碑,真干事的人老百姓会永远记在心里,讲在口上。

    不过,与此时的夸赞不一样的是,当年推行此项改革时并不那么顺畅。很多人担心交流会走过场,或者是一种借机整人,又或者是趁机安排人的阴谋。为了打消人们的顾虑和观望情绪,合肥市用相当长时间,相继召开6个层面100多人的座谈会,对80个市直机关6000多名公务员问卷调查,然后面向全体公务员,形成“人人要交流”“人人能交流”的强大舆论氛围。市里制定了细致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交流对象和重点,锁定三类重点对象,即县处级后备干部,优秀年轻公务员以及执法执纪、干部人事、财务审计、项目审批、资金管理等“要害岗位”的公务员。

    从改革初衷到重点对象,看得出合肥重在呼唤人才,重在优秀干部培养,重在重点岗位干部的廉政培育,目的显然是让更多具有发展潜质的年轻干部挣脱传统体制机制的束缚,到更宽广的舞台上接受锻炼,施展才能,尽快脱颖而出。这让我们想到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和《病梅馆记》两首诗中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及“疗梅”之法。

    龚自珍,浙江杭州人。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最著名的诗作为《己亥杂诗》。“不拘一格降人才”与“疗梅”一样都表明了他的政治主张,透视着革除弊政和“更法”“改图”的坚毅志向。

    不过,合肥的改革与龚自珍的政治主张和他所说的“病梅”也不一样。市有关人士说,“龚自珍面对的是危机深重的封建旧时代,那时的改革是直指旧时代的种种病根,‘病梅’也是‘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现在不一样的是要改革传统的用人体制和机制,要用活的体制和机制管理干部,让人才流动起来,尽可能多地使其在不同岗位上经受历练,增长才能,以便更好地发现和使用人才,所有人才不是人为束缚之,而是需要更好的流动体制和机制。”

    这种全新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及“疗梅”之法,与龚自珍对时局不胜其忧确是“不一样”。合肥的轮岗交流,全员参与,人人交流,自愿选择,尊重意愿,让光明照亮每个角落,让个性在阳光下张扬。此项改革在全国都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和示范作用,是一项走在全国前列的改革举措,我们向编辑部举荐了这一选题,立马得到充分肯定。在如此“不一样”的感受下,于是就想写出一篇大“不一样”的稿子来,为合肥改革举措点上一赞。

    (二)

    我们注意到,与其他地方所做的轮岗 “不一样”的是,合肥的公务员大交流,一是面积大,二是以人为本。整个交流活动以公道为准,不搞组织单方调配和强制命令。市里要求,在人选产生上,把个人申请放在整个程序的首位环节;在去向确定上,把个人志愿作为第一依据;在职位填报上,赋予交流人员3个职位的选择空间;在人岗匹配上,实行第一志愿、第一顺序、唯一志愿“三个优先”。市里实行“阳光操作”,所有程序全部公开公示,关键环节由专家设计的电脑操作软件完成。正因如此,个人的去向选择成了每个参与交流人员最揪心的事。对于年轻人而言,这样的机会太有吸引力和挑战性了,每个人都会慎重考虑自己的志愿,有的说“感觉就像高考填志愿一样!”

    尊重个人选择,是调动年轻人积极参与交流,进而点燃工作激情的良方妙计。在报道中,我们用“点亮了广大公务员心中的希望之光”来评价此次活动。我们为此采访了大量参与交流的年轻人,感觉合肥此项改革让每个人都有一种成就感,既可放心去考试,又可用心去选择,最终是70%的人以第一志愿确定了职位,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抉择。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这在以往大学生毕业就业时都是无法做到的,而在合肥公务员大交流中却变成了现实。市里还规定轮岗不搞“拉郞配”,单位也不许借机“甩包袱”,选择单位和岗位就看自己的志愿。由于初心公道,保障有力,合肥科学的交流轮岗机制使公务员由“怕交流”,变成了“愿交流”“想交流”“盼交流”,这就为造就大批复合型干部提供了内生动力。

    在今天许多地方还会为提拔一个科级干部而打点奔走,为换个岗位而绞尽脑汁,为有个好环境而找人帮忙时,合肥在交流轮岗中,通过输入志愿、分数、职位等信息,人岗匹配结果就会直接生成,怎能不让人大呼“不一样”!而更“不一样”的是由此激发出的工作热情和精神状态。为了采访此次交流轮岗改革举措的效果,我们在采访中选择了许多典型,其中一个是最为偏远的淝河派出所。所长和教导员都是同时交流轮岗过来的,是从城区一级所交流到了现在的四级所,没想到仅仅两个月时间,两个人就把一个原来乱糟糟的单位整治得焕然一新,警民关系大为改善,刑事案件大幅下降,交流让他们再次检验了自己的能力,成就感给了他们更多的自信。通讯稿的一开头就引用了新所长的话:“说实话,两个月前刚来时,看到这里到处乱糟糟的,心里多少有点凉意。”而现在却很有成就感,觉得交流一下,换换环境,虽然辛苦,但更能锻炼和检验自己。

    我们还走访了许许多多这样的人和单位,同样感觉到改革到位使许多人有了不一样的心情,迸发出不一样的活力。在市公安局信息中心工作了16年的王远秋,一直想做些自己喜欢的法律工作,自学了法律知识,读了在职法律研究生,但没机会走出来。加大公务员多岗位锻炼,点亮了王远秋等一批有志于个人热爱的工作的希望之光。王远秋介绍,这次公务员大交流,最突出、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尊重个人志愿,个人意愿可决定工作去向。她第一志愿选择了劳教办,结果如愿以偿,她说,这下好了,要大量接触案件,不仅学有所用,还利用自己原来工作岗位所掌握的信息通信专业特长,推动劳教办的信息化办公。

    与往常人事变动不一样的是,不光没有人为的背后操作,还给一些原来在单位没有被安排交流计划的人有了“试试看”的机会,反而带来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风景。市台办对外联络处处长徐生彬,市侨联副科级干事唐远远,都是在组织不想让交流的情况下,自愿报名参加了交流。唐远远发现自己有40多种岗位可以选择,经过慎重考虑,她选择了市人大人事处作为第一志愿。市里强调“把客观标准放到最大,把主观因素减至最少。”匹配结果揭晓,以第一志愿确定职位的人数约占70%。如唐远远一样,市交通局团委的朱胜利,在填报志愿时有意避开以前从事过的党群工作、人事工作岗位,选择了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市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处岗位,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改善知识结构,上任后他说:“这个决心实在不容易下。但是对于年轻人而言,这样的机会太有吸引力了!”

    不一样的机制,换来不一样的改革成果,带来不一样的精神风貌。在合肥采访时,记者时刻被新机制焕发的活力激荡着,时刻觉得改革最能激活每颗沉睡的心,最能让阳光普照各个以前被遗忘的角落,改革是最受欢迎的“天公”,最有威力的“风雷”,最能造成“不拘一格”的新局面。合肥改革用人机制,通过大面积公务员轮岗实现成功交流,给许多人提供了学以致用的新平台,打开了观察问题的新角度,释放了立体思维的新能量,点燃了勤勉工作的新激情,创造了积累知识的新机遇,铺设了服务合肥的新事业。这一连串新话语可不是记者总结的,是一位通过交流走上新岗位的博士研究生有感而发、向记者道出的心声。这位博士研究生本是市农委监察室主任,交流到市政府法制办任监察处处长。他表示,“在法制办工作更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新岗位也正是催化工作激情的一剂良药。”

    不一样的交流,更解决了多年不能解决的“机关顽症”,让市民群众如沐春风。记者看到,在市建委市政公用处,一位4次造访此处的老人,情绪激动地向新任处长诉说着自家自来水出户问题。一个高声大气地讲,一个俯首耐心地听,然后是平心静气地解释政策,问题虽然一时不能解决,老人似乎也是满意的。微笑能够扫除如晦的愁云,耐心拉近了干部与百姓的距离。送走老人后,刚刚交流而来的处长说,有些问题在现行的政策条件下虽然没办法解决,但无论如何,对待前来办事人的态度要友善,不能让别人带着问题来,再带着怨气走。这位原来一直在市财政局工作的副处长,因为表现优秀来市政处两个月就去掉了“副”字,成为此次交流干部中第一个“有进步”的人。看着一个个在新岗位上努力工作的年轻人,听到最多的评价是:“人还是那个人,但精神头大不一样了!”我们把这句由衷的赞语写进了报道之中,后来成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标题,同样也给了读者大“不一样”的触动。

    “不一样”的感觉还在于不光上了头条,编辑部还加了不一样的“编者按”,给了头条更为鲜亮的包装:“合肥市积极探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眼于干部能进能出,通过交流轮岗,打破‘一次分配定终身’,给公务员提供多岗位锻炼的机会,培养更多复合型干部。合肥的实践,受到干部群众普遍欢迎和领导同志充分肯定。”然后又进一步点评:“合肥市的做法启发我们思考: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把优秀人才放到能够发挥作用的岗位上,人得其位,事得其人,激发公务员队伍在新的岗位上的工作热情,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增进党群、干群的密切联系,更加有效地推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按语如此评说,更使“不一样”的报道变得“大不一样了”!也使合肥“不一样”的轮岗交流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突出了用体制机制改革管好人,用好人,使公务员队伍建设更加健康推进,出效率,更出人才。

    与“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唤所“不一样”的还在于,这里不再只是一种意愿,而是一种行动,一种赋予了改革意识的有效办法,让人看到,只有有了“不拘一格”的改革措施,才能实现“降人才”的良好愿望。这也与流行歌《不一样》所唱得有些“不一样”,不是因为“只要你有那火热的心,什么都摆得平”,就能够“去创造新的生命”,而是探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眼于干部能进能出,通过交流轮岗,打破“一次分配定终身”,给公务员提供多岗位锻炼的机会,才能激发新的热情活力,然后“去创造新的生命”。

    (三)

    在此次报道中,我们瞄准的就是“不一样”,“不一样”的报道主题,“不一样”的新闻采撷,“不一样”的谋篇布局,“不一样”的语言风格,最后给人“大不一样”的新闻感受。

    “不一样”的主题表现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改革命题,但又不是全面的改革,而是一个侧面。“一滴水见太阳”,注重在干部交流轮岗,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要交流轮岗,怎么交流轮岗,交流轮岗之后的效果如何。针对的是传统的“一次分配定终身”,把人才归属于某个单位,固定在某个岗位,从此再没有更多的出头机会,再不能激发起更好地服务群众的工作热情,同时还会滋生出许许多多的病症,造成公务员队伍的颓废,成为一潭死水。合肥的探索解决了干部能进能出的机制问题,给许许多多体制下的“病梅”以放松身心、伸展才能的广阔空间,因而受到了干部群众的由衷赞许,这就是此篇新闻报道主题的与众不同。同时,合肥还为此成立了立法工作小组,启动立法程序,制定出台有关公务员交流轮岗的地方性法规,健全交流轮岗长效机制。市领导对此概括提示说,公务员交流轮岗要有计划性,可持续性,不能是运动式的即兴之作,也不能因领导的更替而兴衰。通讯结尾如此简约的几笔,同样更加彰显出此项改革报道的“不一样”。

    “不一样”的新闻采撷、“不一样”的谋篇布局以及“不一样”的语言风格,表现在新闻写作上的进一步改进创新。其定位一开始就是直奔改革主题,很明确的就是要采写出“不一样”的新闻报道。头条报道的副题是“安徽合肥市公务员交流轮岗纪事”,既然以“纪事”出现,就要把事情说足说透,选取的方法是深挖式的细致采撷,下到生活基层中去,与各种不同类型的交流轮岗人员进行交谈,倾听他们说出自己在此次改革中“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向往以及自己“不一样”的前程打算。通篇报道中以交流轮岗故事为主,讲了七八个“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体验,而一样的是起初对改革的忐忑,期间对改革的期待,最终是对改革普遍有着很高的满意度。在谋篇布局和语言风格上特别注重平实可亲,不夸夸其谈,不故作高深,不卖弄技巧,不哗众取宠。语言讲究个性,力求新颖,虽是宣传报道,但力求远离宣传味。比如三个小标题就是三句普普通通的大实话——“打破‘一次分配定终身’”“感觉就像高考填志愿一样”;“不搞‘拉郞配’,不许‘甩包袱’”。所“不一样”的是三句大实话说出了三个大话题,三个人人明白、人人挠头的大难题,而又是合肥破解得最好的三个解答题。通讯从头到尾都在讲故事,在徐徐道来中把读者所关心的事说了个明明白白,以鲜活生动的纪事方式,求新求变,轻松欢快,如陶喆所唱,“就像那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还深刻地体现着龚自珍所说的“疗梅”和“不拘一格”的期望,最终形成的是真正“不一样”的新闻头条。

    要识得“不一样”,必须善比较,还要设标准。有比较才能识优劣,有标准才好去比较。就合肥公务员交流轮岗来说,标准就是让人才自由流动,让能人脱颖而出。以此为标准,就能看出是公开公正的交流轮岗好,还是组织上指定安排好,一比较就知道还是交流轮岗好。交流轮岗出于自愿,压力源于自身,潜能发自个人。如同梅能自由生长,就不会再出现“病梅”一样。以此为主题的新闻头条,也是用比较的方法进行采写,以“不一样”的写作方式和阅读效果为标准,最终以参与者“不一样”的感受,执行者“不一样”的操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上“不一样”的举措,主题如直梅般鲜明,文字如流行歌般轻快,从而形成了如行云流水般的通讯作品。不过,在比较采写中,标准必须要定准,如以曲梅为美,那是文人画士的标准;如以直梅为美,那是龚自珍的标准。如以变为标准,那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为美;如以不变为标准,那传统的用人方法就为美。事实是,改革的标准是求变,求直,求交流,而且要公开公正和长期管用,那么在新闻采写上,就必须以追求健康向上为标准,在比较中采写出不一样的新闻作品,让读者在“不一样”的新闻作品中欣赏到“大不一样”的美感,最终达到“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想)怎么样,我就是不一样”。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责任编辑:祝晓虎 

就是“不一样”
文学和新闻结合,讲好强军故事
以“四个坚持”坚定履行党报使命
党报评论如何插上新媒体的“翅膀”
新媒体环境下记者的专业价值
针砭时弊 雅俗共赏
散打随笔:副刊写作中的“野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