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夕阳红》:“黄金时代”的记录者

● 周 宇 《 新闻战线 》(

    为紧抓老年读者群体,温州都市报从2014年10月开始推出《夕阳红》周刊,通过精准定位和服务,甫一出刊就得到了老年读者的喜爱。

    出刊之前,我们先对老年读者群做了调查分析,了解他们对报纸内容、版式等各方面的需求和爱好,针对他们反映较多的字号偏小问题,《夕阳红》周刊选用了比其他正常版面文字大两号的字体,更方便老人阅读。这一调整,得到了老年读者的热烈欢迎。调查显示,由于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改善,知识水平的提高,现在的老年人早已不同于以往,概括而言,即更富裕、健康和有行动力,他们不喜欢被说老,喜欢研究养生、更讲求生活情趣。

    《夕阳红》抓住这一时代特色,从一开始就确立了“黄金时代”的报道理念。我们认为从生理年龄上,60岁已经被划入老年人范畴,但许许多多的老年人都拥有一颗年轻的心,60岁以上其实是人生的另一个“黄金时代”。定位的准确使得报道频频出新,加上推出多项针对性极强的征集活动,使得老年读者纷纷致电编辑部或者直接登门造访,不仅巩固了读者的忠诚度,增强了老人的参与度,而且扩散性地吸引了更多中青年读者,走出了一条以老人带发展的路子。

    “幸福”作品征集令,全方位展现老年人生活

    新世纪,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夕阳红》周刊从一开始,就发布了“幸福”作品征集令,征集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散文、诗歌、书法、摄影、绘画等各种作品。征集令一出,作品像雪花一样飞来,重现当年纸媒鼎盛期的盛况。作品类型也丰富多彩,只要能表现老年人爱好的作品,包括演唱视频、游记攻略等等,均在我们的征集之列,征集的作品会在温州都市报的6大传播平台上以多种方式发布,报纸登照片,官方微信发视频游记,官网设置作品展示页面,等等。

    人老心不老,老年人更加注重自身的名声,为此,每刊登一幅作品,我们一定会同时刊登出老人的姓名、年龄以及近照。虽然工作量大增,但是一张小小的真人头像,会让老人视若珍宝,甚至制作成可以长期保存的水晶制品。每一张作品的刊登,都会引发一个家族的追捧,老年人会将报纸在亲朋好友间传阅,还会把报纸拍下来,发到家族微信群中,让每一个小辈都亲眼目睹他们的风采。一个老人的一件作品会带动其圈子里其他人的投稿,来稿数量持续激增,老年读者参与热情也更加高涨。

    除了爱好,老人大半生的生活经验也被纳入了征集范围。我们还开办《拿手家常菜》栏目,由老年人自己报名最拿手的家常菜,我们邀请国家一级厨师跟随记者一起上门,看老人如何做菜,当场点评,并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制作成视频,在官方微信中发布。由于点评权威,生活气息浓郁,许多没有诗书画特长的老人,也可以在这里找到一展才能的平台。接下来,我们还将联合各大社区开展“拿手菜”大赛,让更多的老人参与进来。

    定位“轻老未老”,记录老年人的改变与故事

    许多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不仅不服老,做出来的事情甚至让年轻人都汗颜。对这些有年轻心态和行动力的老人,我们定义了一个“轻老”概念,在创刊词中写道:“花甲之上,轻老未老。”

    这一理念抓住了许多老年人的心,他们主动地把自己的故事讲给我们听,为《夕阳红》周刊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新闻线索。同时我们会用活泼现代的行文方式进行报道,把老年话题做出了新意,不仅老人爱看,年轻人也爱看。

    《我和老伴就挺厉害的 7年去了94个国家,自助哦!》的线索就是主人公王老伯主动打电话报的料。他和老伴克服了语言、计算机等种种障碍,成功实现自助游的“疯狂”经历,不仅对很多老年朋友是一个鼓舞,同时引发了许多年轻读者的感慨,一位读者表示:“我们年轻人还在纠结什么时候才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王老伯伉俪竟然7年走了94个国家,佩服!”

    许多读者来电想知道王老伯夫妇的旅游攻略,为此我们又编写了《听王老伯教你自助游》,提问了老年人最关心的7个自助游问题,将解答放入官方微信平台中发布,仅一周时间,就为官微增粉上千人,还有不少老人在公众微信号留言,表示羡慕和钦佩。

    还有81岁的胡秀兰老人,自学图片制作软件,修图本领甚至比我们不少采编人员还好;66岁的冯泽生老人退休后觉得生活“变得没劲儿”,独自行走藏区,在树上休息,在破庙过夜;74岁的李静老人退休后零基础学习国画,进步神速,如今开了自己的美术工作室等等,都脱离了以往意义上的老年人报道,充满了活力,让读者在分享老人快乐经历的同时,自身也会受到感染和鼓舞。

    巧策划,调动老年人的热情和回忆

    老年人都喜欢回忆过去,如能将过去的岁月重新包装展现,是能够契合大多数老人需求的新闻点。《夕阳红》周刊从这一想法出发,开展了“寻找最帅爷爷、最靓奶奶”活动,请老人们提供老照片来追忆逝去的青葱岁月。这一活动在老年人中引起了轰动,编辑部每天都能收到无数通过书信、电子邮件、微信等渠道发来的照片。有一位住在县里的老人,几十年没进过市里了,为了送照片专门来了一趟市区,还有很多老人派子女专程来编辑部送照片。

    我们为入选的每位老人写了一篇关于她们年轻时的短文故事,再每期设定一个主题,如“那些明星脸”,专门刊登与现在的明星“撞脸”的老照片;“我们的军旅梦”则特别刊登当年的军装照等。

    为了让自己的老照片上报,许多老年人动用各种关系来编辑部疏通,热闹无比。而这种热闹的背后,说明本次征集活动准确击中了许多老年人的心,他们急需要有这样怀念和倾诉的渠道。无论是发黄老照片呈现的历史沧桑感,还是那个年代的青春故事,都引得与之相关的每一个家庭为之喜悦、为之奔走相告。所有被胶片定格的回忆,都让一段历史长河中的小浪花重新显现,让广大读者们从中得到了许多共鸣。

    《夕阳红》周刊还联合美协等多家单位,推出美术作品展等活动,都得到了老年读者的追捧。

    正视听,粉碎老年人的偏听和偏信

    随着技术革命带来的各种颠覆性变革,现在的老年人一不留神就会与时代脱节,而老年人手中的财富却在与日俱增,这两个特点已经让老年人成为骗子们的“经济增长点”。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诈骗案开始出现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分支类型,比如电信欠费诈骗、荣誉出书诈骗、兜售三无保健品等等。上当受骗的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受骗金额更是屡出巨额。

    如何让老年读者增加防骗知识和养生知识储备,是《夕阳红》周刊的重要工作之一。针对老年读者特点,周刊刊发了《老人防骗考卷》,让小辈给老年人做一份考卷,根据老人的得分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此举既能让老人了解最新骗局,又能增进家庭成员感情,许多家庭反馈,这份考卷让小辈们知道了老人的真实防骗水平,也让家人的共聚时间变得更加充实。

    反馈的读者中相当一部分讲述了自家老人疯狂购买保健品的事情,其中不乏每年花掉十万八万的老人。采访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痴迷于购买保健品和特效药,骗子们则利用嘘寒问暖、上门接送、健康讲座忽悠等形式,让众多老年人一掷万金。我们继续推出了后续报道《蹊跷!精明了一辈子的人,咋老了一见保健品就糊涂?》,从客观原因以及身体机能方面分析了老年人为何爱买保健品、小辈们如何帮助老人走出误区、如何正确维权,尤其是回答了老人已经上当了应该怎么办的问题。有读者根据这篇报道,帮助自己的父母退回了购买三无保健品的一万多元。

    还有像《生活在山好水好空气好的农村里 为啥老人们也为“三高”烦恼?最关键的原因是:闲了,咸了》等报道,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不一味指责老人,而是给出正确的防骗、养生知识,同时让更多读者明白,老人的确是更易受骗人群这一事实。客观、权威、有人情味,让这类报道在防止老年人偏听偏信上起到了很好的正面引导作用。

    (作者单位:温州都市报)

    责任编辑:郭潇颖

让新闻平易近人
以独特的地域风情和文化内涵呈现优势
《夕阳红》:“黄金时代”的记录者
党报评论:搭造一间温暖的屋子
传播本土文化,提升地方广播的吸引力
“问题报道”的表达与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