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以独特的地域风情和文化内涵呈现优势

● 包丹虹 《 新闻战线 》(

    报界有名言曰:“新闻为攻,副刊为守”。在资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新闻的同质化已成为各级报纸不得不面对的严峻局面。而副刊因其独特的地域风情和文化内涵,却呈现出“异质”的竞争优势。所以,办好富有个性的副刊,也就成了地方报纸的着力点。

    一张报纸能否让读者长期保持兴趣,就看它是否贴近生活,是否有耐人寻味的文化底蕴。鉴于上述出发点,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鄞州日报副刊“钱湖?风情”和“钱湖?风雅”,一个版侧重于反映生活;一个版侧重于挖掘人文,宗旨就是彰显地域优势,坚守文化品位。

    地域文化:副刊的根基和宝藏

    在同一方水土的养育下,报纸与其所对应的地域文化必然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而读者对自己的生存环境自然有着明显的亲近感。

    所以,衡量地方报副刊办得好不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它有无地方文化特色。鄞州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唐代诗人贺知章、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南宋词人吴文英、学者王应麟、史学家万斯同、全祖望等等,都在鄞州留下了历史痕迹。鄞州还拥有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如东钱湖、天童寺、阿育王寺、它山堰古水利工程等,以及梁祝公园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历史人物、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都是副刊挖掘不尽的本土资源。

    设置带有地方印记的栏目,插配具有地方风情的照片。这类做法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鄞州日报副刊“钱湖?风情”、“钱湖?风雅”,名称源于著名的风光胜地——东钱湖,本身就富有地理特色。 《鄮山堇水》是描写记叙鄞州山山水水的栏目,这种独一无二的地方标签,是区别报纸同质化最鲜明的旗帜。另外,不定期与地方有关部门合办的一些专栏,比如《百姓修志》《鄞州往事》等等,地方特色也十分浓厚。 

    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需求上来说,副刊常常会配照片。我们通常选择反映当地自然景观或风物人情的照片。这一方面是为了版面的美观,给一片黑压压的文字透气;另一方面也是以图片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景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照片更能直观地表情达意,或给读者以赏心悦目之感,或具备令人震撼的视觉冲击力。鄞州日报副刊开设了《边行边摄》栏目,就是用短篇幅的旅游散文加上与主题相关的照片,而图文所呈现的大都是本地的人、事、物、景。文字因有了照片的观照更具形象之美,而照片因有了语言的艺术解读更使人心领神会。这种具有双重审美效果的摄影文学形式,不仅读者喜闻乐见,而且也符合当代快节奏生活对报纸的要求。

    做好富有地域特色文章的重头戏。地方报纸在传承弘扬地域文化时,要充分利用当地历史资源,挖掘同城其他媒体没有做过的、但能引起当地读者情感共鸣与记忆回闪的题材。另外,为显示报纸的“异质”,在重塑本土性时,花样翻新,融合新闻元素,多角度多侧面地予以传播,也是一种好办法。鄞州日报副刊上《访古寻幽》《桑梓人物》《食全食美》等栏目,无不是凸显地域文化的展示台。

    鄞州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建制县之一,而宁波市区过去一直为鄞县县治。可以说,鄞州与宁波市区的历史文化是不可分的。因此,在编副刊时,在无法避免同城媒体类似的当下生活情景时,那就要选择视角独特、内容新鲜的文章。

    比如副刊《钱湖?风情》上发过一篇文章《我为老外主持中式婚礼》,写的是老外用宁波当地传统婚俗仪式迎亲的事。新郎德国小伙是一家外企工程师,迎娶的新娘是鄞州人。

    如今宁波城市人的婚礼,大都是穿西装,披婚纱,坐豪车,开香槟,切蛋糕……就在西洋婚礼兴盛的时候,突然鼓乐喧天,冒出一支用八台花轿迎娶新娘的队伍。那“十里红妆”的地域婚俗文化,沿途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拍照。参加婚礼的外国人也无比新奇,不断伸大拇指夸: Wonderful(真棒)!这就印证了一个道理:越是本土的,就越有生命力。

    培养一支本土作者队伍。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于生存环境具有根深蒂固的依赖和认同。而所谓媒介的地方性就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媒介因其与所在地方的人口素质、文化生态和社会条件的特定关联而表现出来的共同特性。所以,鄞州日报副刊拥有一批以当地作者为核心的通讯员队伍,是报纸保持地域文化稳定性的基础。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养,是需要时间的。对作者、读者和编者来说,报纸副刊是融入地域文化的最好土壤,它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慢慢地让人生根开花结果。本地老作者因长期投稿,对当地报纸副刊的版性栏目都很熟悉, 文章质量能够保证,是编辑依靠的中坚力量。发展新作者也是重要任务,尽管他们稿子需要指点帮助,但从长远培养、壮大作者群体来说,这是编辑必须花工夫的。比如常常浏览博客、微信等网络平台时,发现好苗子就留言建立联系。

    价值引领:副刊的品位和担当   

    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新媒体,无疑对传统纸媒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面对信息泛滥、资讯爆炸所带来的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局面,人们往往也会感觉真假难辨,无所适从。这时,报纸凭借主流媒体公信力的引导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而副刊作为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历来承担着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重任。

    新闻招客,副刊留客。相比快餐式的互联网上的信息化碎片,报纸副刊所营造的那种让人耐下心来细细品味的文化感,就显得尤其珍贵。雅俗共赏一直是鄞州日报副刊的定位,我们努力办好贴近生活的“钱湖?风情”版,也追求“钱湖?风雅”版有文化品位的文章。

    当地文史专家戴松岳老师曾撰写过一组很出色的散文,即宁波与四大名著系列:《〈红楼梦中〉的宁波人物》《〈水浒传〉中的宁波人物、语言和故事》《屠隆和〈金瓶梅〉》《〈三国演义〉与宁波》。作者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将四部文学名著与宁波的文化联系起来,而且其观点的鲜明性、论据的充分性、论述的逻辑性和议论的风趣性,给读者以深刻的影响。那组文化散文把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典范之作和宁波地方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地方文化与全国学术研究成果的结合与传播中作了一个很有价值的尝试。这组散文在副刊“钱湖?风雅”发表后,宁波天一文化讲堂和宁波电视台等单位都约请作者去讲座,将这种学术与地方文化的综合成果向更多的群众传播。

    当今副刊切忌低俗媚俗,在最喧哗的时候越是要保持自己的格调,文学性和思想性两者皆不可少。如果为了赶潮流吸引眼球而降低文化品位,甚至迎合某些不健康的审美,就会把立足之本给丢了。须知越是在浮躁的时代,读者也越需要寻觅能安顿精神的家园,向往高雅艺术的熏陶与享受,从而使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慰藉。

    当然,副刊在保持品位的同时,无论内容与形式都要与时俱进,力求多刊登贴近时代、清新高雅的文章并用美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强化传统纸媒的功能,凝聚一批新老读者群。

    在当下,副刊不仅倡导主流价值观,把最具有营养价值的精神食粮提供给读者,而且从长远的意义上来说,它在地域文化追本溯源过程中,已自觉地承担起了挖掘整理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名人是地方文化的靓丽名片,他们既能吸引读者眼球,提高报纸知名度,又能呈显地域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不少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名人并不为大家所熟知,这就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将他们挖掘出来,变成即时新闻资源予以报道纪念。

    比如,去年当地政协举行《杨懿朱国选合集》首发式, 副刊“钱湖?风雅”配合新闻,发表了一篇《杨懿:湮没在历史烟尘中的好官》的文章。作品描写刻画了一位已去世258年的清代好官形象——杨懿,他一心为民,辛勤治水,事迹感人至深。文章紧扣其身上体现的地域文化和地域精神的光辉,把他和另外两位历史上做出不朽功绩的县令王元暐、王安石放在一起进行解读,并对朱国选这位为杨懿治水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乡民的事迹进行了链接补充。文章大气厚重,具有广阔的历史纵深感,从而提炼出这份精神遗产对当代鄞州的现实意义。

    作品刊发后,收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杨懿虽然是历史人物,但他的事迹及其从政理念,对当下有着较强的启发性,尤其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五水共治”行动的背景下,让很多党员干部从中感受到精神的力量,为弘扬地域文化和地域精神起到了宣传和鼓舞作用。

    (作者单位:鄞州日报)

    责任编辑:祝晓虎

让新闻平易近人
以独特的地域风情和文化内涵呈现优势
《夕阳红》:“黄金时代”的记录者
党报评论:搭造一间温暖的屋子
传播本土文化,提升地方广播的吸引力
“问题报道”的表达与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