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做活做好慈善新闻的探索

● 翁礼清 《 新闻战线 》(

    温州商报于2011年3月7日开出了浙江平面媒体中首个慈善新闻专版《商报公益》。这几年来,温州商报以专版为载体,推出“百名爱心人士结对百名贫困单亲家庭儿童”、 “救助困难家庭‘水晶宝宝’”、“温州市慈善素食宴”、“爱心一公斤”、“寻找百名城市美容师”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慈善新闻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温州商报还依托《商报公益》专版,成立了“温州商报义工团”、“温州仁爱义工队”等专门为慈善事业服务的组织,建立“温州商报善基金”专项基金,初步形成了慈善新闻、义工组织、慈善基金等三大平台。通过4年多的努力,共募捐善款近400万元,征集慈善物品价值达300万元,有528名单亲贫困家庭孩子得到结对资助,36名重病早产儿得到有效救治,700多名学龄儿童受助学习用品。这个版面与新媒体融合,以关注弱势群体、践行媒体社会责任、传播先进公益理念为定位,以新闻力量整合社会财富,以“微”慈善积极推动公益事业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同时,也探索出做活做强慈善新闻的传播特点。

    融合“旧”“新”媒体,充分体现新闻性

    新闻性是慈善新闻的立足之“魂”。温州商报作为地方区域性报纸,从2006年开始推出网络版,之后,又逐步推出温商网、官方微博和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温州商报报道的慈善新闻内容,不但体现在纸媒上,在新媒体上也得以充分及时传播,实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建立了以公益活动为支撑,报纸、网络有机联动,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新闻传播模式。

    在《商报公益》专版中,每届“百名爱心人士结对百名贫困单亲儿童”大型救助活动都在每年的7、8月份启动。活动开始后,在专版上刊登在全市范围内寻找百名贫困单亲家庭的孩子,寻找百名爱心人士的内容。虽然天气炎热,但记者仍深入温州11个县(市、区),来到单亲贫困儿童家庭孩子的身边,深入了解这些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并在第一时间以报道的形式反馈于社会各界人士;社会爱心人士则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认领结对资助。

    报道注重现场感,接地气。在第四届“百名爱心人士结对百名贫困单亲儿童”系列报道即将结束时,《商报公益》专版及时刊出标题为《活动结束了  缘分刚开始》的通讯报道,其中捐赠者的话语“有空多给阿姨打电话”、“孩子,别哭,你们不会孤单”、“真想把他们接到家里生活”、“以后有困难可以找哥哥”等温馨的语言;受资助的单亲孩子“原来妈妈的拥抱是这样的,很温馨”等感人的语言活灵活现在版面上,十分感人。

    此外,“爱心一公斤”、“温州市慈善素食宴”、“水晶宝宝”、“善品拍卖”活动等新闻事件的报道,也充分体现在新闻版面上,通过新闻报道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困难群体,让慈善成为更多人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以媒体的优势,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利用媒体手段,努力增强互动性

    互动性是慈善新闻的活力之源。《商报公益》版面在做好慈善新闻的同时,充分利用温商网、商报微博和微信平台与读者互动,面对公民意识增强、民间慈善升温的现实情况,积极寻求众多互动路径,通过“爱心一公斤” 、“温州市慈善素食宴” 、“水晶宝宝”、“善品拍卖”等活动,寻求广大读者积极参与,广泛搭建社会慈善平台,千方百计筹集善款。

    “爱心一公斤”活动,是利用外出旅游人士与爱心相结合为贫困山区的孩子赠送物品的慈善活动。为帮助那些在山区的贫困孩子,温州商报联合温州海外旅游有限公司、市文教体育用品商会、温州萤火虫义工团等,每月组织爱心人士,在外出乡野旅游时,除了带好自己的行李物品,多背一公斤或更多的爱心物资,包括两三件衣服,或一包文具、几件生活用品、几斤大米,在前往目的地的途中,到当地山区帮助贫困家庭孩子,边旅游边行善。这几年,温州商报的这种活动足迹遍及文成、永嘉、泰顺等县的农村,为这些边远农村的孩子送去衣物、文件等生活、学习用品,价值近100万元,使700多名孩子受惠。

    慈善宴是温州商报推出的以拍卖爱心位、拍卖善品为一体的慈善素食宴会,是社会爱心人士与美食相结合的筹集善款慈善活动。在慈善宴会上,爱心人士一边品尝素食,一边和嘉宾们交流如何做慈善的经验与心得,一边举行义卖活动,这种形式在全国独一无二。2011年5月,温州商报和市慈善总会那兰陀慈善基金联合举办的“素食健康 慈善快乐”慈善素食宴如期开席,54位爱心人士和6位主导嘉宾在新城好一品素食馆内共进午餐,并在现场举行义拍。拍卖会上,6件善品全部拍出,所得善款146400元,加上54个“爱心位”拍卖所得10800元,此次活动总共筹集善款157200元。

    同年10月,第二场“慈善素食宴”在金田一村大酒店举行,本次宴会上,黄杨木雕、书法作品等15件善品成功拍出,募得善款144000元。加上现场募捐38845元、113个爱心位拍卖所得34100元(其中一市民花500元拍位置),此次活动总共募集善款216945元。加上后来的一次慈善宴活动,总共募集善款583000多元。这笔善款大部分用于定向救助贫困山区儿童,以及捐给世界微笑联盟组织,用于救助唇腭裂儿童患者。

    每年的6月份是“水晶宝宝”集中救助活动月,活动的形式是义卖、义诊等。为了使更多的脆弱小生命得到救助,温州商报要求广大爱心人士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共同为“水晶宝宝”公益救助行动出一分力量,献一分爱心。至今已经有九三学社温州市委会、温医大附二院、育英儿童医院等数十个单位响应。

    此外,温州商报还会根据需要,不定期举行“水晶宝宝”联谊会;组织爱心市民到医院看望“水晶宝宝”救助过程;对救助的“水晶宝宝”进行走访,给救助过的宝宝建立健康档案。

    至今,该项目通过公益活动已募集善款750300元,救助病危新生儿36名,共花费善款345000元,剩余善款仍然列为本专项的救助金。救助对象则由医院临床筛查或患者家属自主申请,经主治医师和医学志愿者核实身份、病情、家庭状况——提交申请书——救助金额讨论——下发救助金的程序进行。

    专项救助资金挂靠在温州市慈善总会的账户之下,做到专款专用,每年年底公布善款收支明细,接受社会监督。

    通过以上活动,形成了以读者为中心,参与面广泛、互动性强的善举,创造了各方互动互赢的慈善模式。

    积极深入基层,强化新闻创新性

    创新性是慈善新闻之翼。在助孤活动中,记者改变了以往通过各类线索获取受助对象信息的方式,而是主动走进山区、老区和社区等基层一线,与这些特殊群体面对面交谈,感受悲情,体验生活,触摸环境,获得第一手鲜活的资料。在第一届“百名爱心人士结对百名贫困单亲儿童”大型新闻公益活动中,一个月的时间内,记者走访8个县(市、区)的孤儿,连续刊发近20篇消息、通讯、特写等组合报道。作品以反映典型孤儿的困境为核心,以活动报道为脉络,构成了全方位的报道平台。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不仅是采访者,同时也是参与者。他们有的将自身携带的物品送给孩子,有的带了城里的孩子过去与单亲孩子交朋友。在泰顺山区采访中,记者看到14岁的雷晓红在田里干活,便挽起袖口帮忙,一边干活一边聊天,忘记自己是在采访。正因为记者的参与和投入,写出了鲜活的公益新闻,许多单亲孩子在见报当天就被爱心人士成功结对。

    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除了父母双亡的孤儿外,实际上,温州许多地方还存在另一种“孤儿”,这些“孤儿”往往是家里父母一方去世,另一方也大多离家出走,导致孩子无人监管护养,这种单亲家庭儿童,法律意义上并不是孤儿,而生活实质上却是孤儿,他们够不到孤儿的任何优惠政策,有些过得比孤儿还艰苦。

    温州商报根据实际情况,将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助孤对象锁定为贫困单亲家庭儿童。

    从活动的参与对象看,主体并非商界大佬;救助方式从募捐救助转为结对救助和长期关注;走访调查方式从传统悲情采访转为在体验中对话,在参与中采访;回访方式从以往电话回访转为结对卡定点联系,长期陪护以及亲子互动。此外,第二届活动还分别催生了“温州商报义工团”和“温州商报善基金”的诞生。

    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报道吸引了一大批爱心人士,他们当中有慷慨解囊的小企业家群体,有普通市民,有机关干部,更有开小店的外来务工人员。甚至出现了并不富裕的农民工要分期支助孤儿的感人现象。潘安付就是其中一位,由于他本人并不富裕,一下子拿不出3000元钱,采用了“分期付款”的方式结对资助了一名孤儿。

    资助活动结束,记者还履行“回访制”,经常与捐赠者和受资助者联系,了解双方的情况。还有50%以上的捐赠者,对这些孩子进行长期结对,逢年过节送衣送物。有的家长还带着自己的孩子到受资助者家中,感受那种清苦的氛围,与受资助者结成“兄弟”;有的则为受资助者的家庭如何摆脱贫困出谋划策,出资“造血”,形成真正的良性循环。

    用心经营品牌,注重传播持续性

    持续性是慈善新闻品牌化的必经之路。2009年10月20日,温州商报在浙江平面媒体中率先开设专栏《爱是力量》;2011年3月7日专栏扩为慈善新闻专版《商报公益》,每周1~2期;2010年8月,温州商报在创刊十周年之际,联合温州市慈善总会推出了“百名爱心人士救助百名贫困儿童”特别活动,走出一条互动性极强的平民公益慈善之路。并在总结首届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再次联系温州市慈善总会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主题为“百名爱心人士结对百名贫困单亲儿童”的大型新闻公益活动。

    此外,“爱心一公斤”、“水晶宝宝”等活动也在连续开展,成为经常性的慈善活动,而且开展的时间均长达4年以上。

    这些慈善活动已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社会影响力。市慈善总会领导评价,《商报公益》是落实慈善项目和新闻栏目结合的典型,不仅整合了社会资源,创新了新闻报道,也推动了温州市慈善事业的发展。

    在新闻作品评优活动中,《商报公益》专版产生了一批有分量的新闻作品,在温州市慈善新闻奖评选中,《民间公益组织如何破“七难”》荣获一等奖,《七八月捐款不降反升定向捐赠受市民青睐》荣获二等奖,《温州民企全国首捐爱心福位》《“社会企业”何处可“起步”?》《第三届“百名爱心人士结对百名单亲儿童”活动圆满结束》等获三等奖。

    “百名爱心人士结对百名贫困单亲儿童”活动,在共青团温州市委和温州市民政局主办的“首届全市青年社团创意项目”评选中荣获优秀奖;“商报公益”活动获得温州市第二届慈善新闻奖优秀组织奖和温州市新闻奖社会活动奖。同时,这项活动是温州唯一由媒体发起的温州市十大对外救助活动之一,温州市民政局、教育局、市慈善总会等单位对此赞不绝口,是百姓无人不晓、无不拍手叫好的品牌活动。

    更重要的是,《商报公益》专版成为促进温州各界人士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养成乐善好施的社会正气和文明风尚建设,成为以新闻的力量整合社会财富、彰显媒体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窗口。

    (作者系温州商报编委)

    责任编辑:祝晓虎

“新常态”下如何改进党报经济报道
用高价值提升党报影响力
“五个融合”力促报业转型升级
地方城市新闻网站的“边界”发展
做活做好慈善新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