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新常态”下如何改进党报经济报道

● 邓 崴 《 新闻战线 》(

    新常态不仅仅是引领中国经济的大逻辑,也是指导党报经济报道的大逻辑。在新常态下,党报经济报道面临一个“转方式调结构”的问题:要从单纯关注发展速度、规模转移到关注质量效率的提高、关注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报道要鲜明体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观——“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这也是衡量新常态下经济新闻价值的重要标尺。

    把握“稳中求进”,做好“顶层设计”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稳中有进,转中向好。党报经济报道要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进展、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变化、百姓民生改善的新成果予以浓墨重彩的报道,把握好“稳中求进”这一总基调。

    策划好栏目载体,凸显新常态下党报经济报道的新主题,做好新闻“顶层设计”。作为市场经济先发省份,浙江实际上比全国更早地感受到、表现出新常态的一些特征变化,浙江也比较早地推出了一些主动适应新常态的部署决策。如“四张清单一张网”等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等转型升级组合拳,推进浙商回归、狠抓有效投资的稳增长举措。2014年,浙江日报在一版常态化开出《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改革攻坚看浙江》《打好五水共治攻坚战》等专栏。《改革攻坚看浙江》专栏,用一版发消息配短评、内版做专版深度报道的“1+1”形式强势推出,既凸显典型的新闻含金量,又充分深入地报道了典型的新经验、新启示。 

    把新常态与各地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挖掘新常态下的新战略、新部署和新亮点,推出一批新常态下的新典型。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思想,这些年来浙江以此为指导,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围绕绿色发展的主题,2014年浙江日报推出了三个各有特色的典型。第一篇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看山区小县新昌如何践行“绿色发展”》,抓住新昌是个山区县、工业县的特点,从“生态约束加大带来产业优化升级”,“科技创新是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桥梁”,以及“越坚持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就越相得益彰”三个层次来阐述这一主题。第二篇是《取消GDP考核后看淳安如何绿色发展——一湖秀水的三道考题》,则抓住省里取消对淳安GDP考核的新闻由头,总结出“GDP不考核了,但生态保护的要求却更高了”、“经济总体增速可以慢一些,但生态经济发展必须更快更好”、“经济总量可以少点,但农民收入必须多起来”三个观点。第三篇是《绿水青山开新衢——衢州以生态建设引领转型升级纪事》,从“下好生态先手棋”、“打造转型驱动力”、“共享幸福新生活”三个角度,剖析作为浙江省生态屏障的衢州如何用生态建设引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三篇报道各有侧重,从不同角度回答了如何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问题。

    强化问题导向,深入剖析新问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实际工作的难点、热点,也常常是人们思想认识的盲点。经济新常态下,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伴生而来,如产能过剩问题,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问题,经济增长和环境容量的矛盾,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的矛盾……党报的经济报道要以中央关于经济新常态的思想为指导,学会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中揭示经济新常态的普遍规律,给人以启迪。

    无论是典型报道还是热点报道,都离不开问题导向。做典型报道,就是要带着面上的问题,深入基层去寻找点上的答案。比如对于产业“腾笼换鸟”问题,“换鸟”比“腾笼”更难。只要政府下定决心壮士断腕,没有腾不出的笼子。但“腾笼”之后,“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从何而来?浙江日报做了一篇典型报道《金凤凰,从哪来——腾笼换鸟引浙商的“长兴样本”》。对产能过剩这一各方关注的经济热点,浙江日报也推出了一组经济观察,从义乌出现了一条生意红火的“库存街”说起,对浙江的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能够发现问题,更要善于分析问题。从我们的体会来看,分析新常态下的新问题,需要学会这么几个方法:

    一是平衡观。做好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要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要实现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增长与转型、生产与生活、生产与生态之间新的平衡。浙江日报刊登过的《鄞州:转型实现新速度》,就是基于这种平衡观。

    二是系统观。新常态下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也是和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相协调的包容性发展,要学会用系统的观念来分析发展中的现象和问题。比如“五水共治”是浙江省“转型升级组合拳”中的一项重头工作,要做好治水报道,不能就治水讲治水,而要看到山水林田湖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关系,看到水和生产生活的关系,看到水的跨区域、全流域特征,统筹考虑生态环境系统的治理,统筹推动治水与产业转型,统筹协调上下游的发展与保护,进行全流域管理。

    三是两点论。新常态下,经济增速下调带来各类隐性风险的显性化,如实体经济经营难度加大,房地产、金融领域的高杠杆、泡沫化,生态环境的压力等问题。对这些风险,要用两点论来辩证分析,既要正视风险、不讳疾忌医,又要客观分析风险的根源,推动风险的化解。浙江日报2014年推出了一组《来自母亲河的报告》,聚焦水污染问题,既尖锐提出了问题,对当地水污染的严峻现实进行了充分暴露,但也具体分析了问题,讲清问题的由来,如实反映当地干部群众努力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四是历史观。新常态下,对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要过去时、现在时和未来时相结合,历史地分析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大趋势,体现前瞻性,帮助大众正确认识新常态下的经济形势。如浙江日报刊登的《穿越峰谷向大洋——来自舟山造船业的调查》这篇报道,面对行业产能过剩、正处不景气区间的造船业,拉长时间尺度进行考察,回首十年看舟山造船业在全国地位的显著提升,引导舆论客观看到舟山造船业的历史性进步,并提出了市场经济有其内在的周期性,作为企业如何穿越市场周期这么一个超越船舶产业本身、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报道新常态要有新视角、新语言、新形态

    新常态下的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这给新常态的报道开辟了新视角,要从过去单一的经济视角转换到经济、生态、民生、人文等多重视角。

    比如,当下中国外向型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万向集团这两年来连续收购了美国新能源电池企业A123、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企业菲斯克。浙江日报在做这些报道的时候,不是单纯从经济视角报道其如何借此引进先进技术、占领国际市场,而是突出体现万向集团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强调和谐双赢的包容性发展理念。

    报道新常态,更要改进文风和话语方式,创新传播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层领导率先垂范,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体现出的新文风让人耳目一新、喜闻乐见。作为党报,更要在“走转改”中切实改变文风,提高感染力、亲和力和可读性。传统的党报话语方式往往是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规范有余、个性不足,抽象有余、具象不足,高调有余、亲和不足,“官气”有余,“民味”不足,布道式宣讲有余、平等式讨论不足……报道结构也常常模式化、程式化。这种传统的话语方式难以适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等新要求。党报必须“惟陈言之务去”,摒弃“我说你听”的传统模式,既要“代民立言”更要“让群众说话”,特别要注意倾听那些“沉默的声音”,在用平等的姿态和各方的对话互动中来凝聚共识、引导舆论。

    媒体传播格局的变化,受众习惯的改变,迫切要求党报创新传播形态,增强传播力。浙江日报与集团新上线的“浙江新闻”客户端,2014年在融合传播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浙江日报刊登的一组“转型升级有实招”报道,经新闻客户端进行了适应手机界面传播的重新设计,用图表的形式对新闻要素予以可视化呈现,让经济报道轻松悦读,不但提升了报道的传播影响力,也实现了新闻价值的再提升。

    (作者系浙江日报经济新闻部主任)

    责任编辑:祝晓虎

“新常态”下如何改进党报经济报道
用高价值提升党报影响力
“五个融合”力促报业转型升级
地方城市新闻网站的“边界”发展
做活做好慈善新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