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传统媒体分享大数据战略机遇的路径

袁晓航 《 新闻战线 》(

    打车软件给全国人民撒礼花,一般短途只需支付0.01元钱即可。“快滴”和“滴滴”的战火让人意犹未尽,其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大数据采集!在你打车的同时,打车软件会记录你的起终点,然后汇总每一个人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最终形成一个类似商业地图的大数据。

    这堪称是大数据的“中国实践”。目前,几乎所有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都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大数据产业,无论社交平台逐鹿、电商价格大战,还是门户小网站竞争,都有它的影子。大数据正在改变当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大数据的引领下,传统媒体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蜕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抢抓大数据带来的历史机遇,还是举步不前,将成为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分水岭。 

    在大数据产业链上,一场没有硝烟的“圈地运动”已然启动。作为传统媒体,如何运用自身优势掘金大数据,选择好路径至关重要。

    即时新闻与大数据运用 

    大数据为挖掘新闻、解释新闻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微信、微博爆发增长的今天,突发新闻更是公民记者的阵地。2014年3月8日,马航MH370失联。事发后,媒体迅速发酵。中国、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泰国、澳大利亚、英国等20多个国家派出飞机和舰船在可疑海域搜救,网上迅速将航班信息、乘客姓名、搜救进展、事态转折、家属情况、历史空难等诸多信息都一一挖掘出来,虽然飞机尚在寻找中,但关于该事件的全数据几乎在网上都能找到,从而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信息。 

    在处理突发新闻事件时,大数据显得尤其重要。CCN有个重点节目《I Report》,由公民记者适时播发突发新闻,收视率极高。又如英国卫报《The Guardian》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报网互动机制,对于突发事件,能及时地在网上进行民意检测,激发网民对热点事件的讨论,把网民有价值的讨论放到第二天的报纸上去。这两个案例的模式我们可能一下子模仿不了,但有一点值得深思,那就是公民记者确实具有很强大的感染力,关键是我们把它们摆在什么位置,如何让他们在有限的空间做主角,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都市快报》就做了不少有益尝试。

    近年来,《都市快报》在原19楼论坛的基础上,建立起了都快网,并以此为阵地,加强报网互动。都快网内容丰富,有19楼论坛、都快博客,也有交友、旅游、美食、时尚、亲子、汽车等频道,拓展了读者的参与空间。其中,在“路边社”频道,读者、网友可将生活中的吃喝拉撒、鸡毛蒜皮、重大突发事件上传,既能实现与其他读者、网友的互动,又能为记者提供新闻线索,记者可以有选择性地介入事件调查。有时,针对当前的热点话题,比如杭州汽车限牌、浙江水污染等热点问题,版主会及时推出讨论话题,网友的观点,或许就是次日报纸的主题。

    在拓展报网互动的同时,《都市快报》在传统途径上也进行了一些尝试。2010年11月,《都市快报》与杭州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合作推出的《快报时间》在华数电视0频道开播。其中,《好奇实验室》栏目立足“实验”二字,以数据说话,深得人心,通过记者亲手做实验,帮助读者和观众求证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把原本枯燥刻板的实验过程做得新鲜好看,让大家在轻松中实现科普,推出至今,深受读者和观众好评,已形成品牌效应,并被许多电视台、网站模仿。《好奇实验室》不仅在电视台播出,也在网上播出,2013年8月6日在优酷网正式上线,20天时间内推出了37集节目,总播放量达到1044万人次,平均每集播放28.2万次,优酷指数24.9万(该指数为点击量、搜索量、评论和站外引用等全方位综合指数)。

    不管是19楼论坛、都快网,还是《快报时间》,都尝试着在报网互动和传播介质上进行探索,在新闻获取和传播两个最关键的环节上下工夫,其所积累的数据,为挖掘新闻、解释新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经济报道与大数据互动

    相对于大数据时代,以前人工数据分析可谓是“小数据”了,而“小数据”的处理方式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根据笔者多年的新闻采编经验,在“小数据时代”,经济新闻中的数据往往源自政府部门、机关单位、专家学者,以及记者对经济现象的观察、调查,且都不是原始数据,而是加工过的“二手数据”,大数据来袭,势必颠覆传统的新闻采写方式。

    不妨来看一则新闻:2013年12月17日,《温州商报》刊登了一则题为《温州淘宝趣味数据:中福大厦买了391万元安全套》的新闻,报道称,温州中福大厦全年共花费3910448元买TT(安全套),这是一个性生活最和谐的生活圈。

    与此同时,该组数据还显示:温州最爱车的小区是瓯海区的“联众华庭”,全年人均购买28727元汽车产品;而最闷骚的是龙湾区文英路附近,全年人均购买25380元情趣内衣;节奏最快的是万盛锦园,这里的人用淘宝点点全年人均购买18136元外卖;而乐清双雁大厦全年人均购买17478元家装,估计小区经常有人在装修敲敲打打,恐怕噪声也是最厉害的了。

    这样的新闻吸引人眼球,有趣、耐读,同时也能反映一些社会问题,而该组数据出处自然是淘宝数据库。笔者想说的是,如果没有淘宝数据库的支撑,这样的新闻很难让一个记者从庞大的数据信息中挖掘出来,且不说这样的数据记者很难掌握到,单就数以亿计的淘宝用户数据的分析、比较,人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而近年来,像这样出自淘宝大数据的新闻还非常多,比如,2012年“网购中国地图”显示,“最疼老公最舍得为男人花钱的女人在浙江”、“江苏人花2.6亿买书”、“川妹子最爱买裙子”、“少数民族喜欢珠宝”等。

    事实上,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这种于数据中透出海量信息和新闻眼的爆料,正在成为媒体瓜分市场特别是“笼络”80后、90后受众的杀手锏。

    而传统媒体生存状态堪忧,主要则表现在对新闻生产方式上的颠覆。实际上,在美国已经出现利用计算机分析撰写新闻报道的先例。Narrative 是一家拥有大约30名员工的美国公司,它运用Narrative Science 算法,大约每30秒就能够撰写出一篇新闻报道。2011年该软件通过收集相关信息写出了大约40万则关于少年棒球联盟的新闻报道。2012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150万。未来新闻生产所呈现的新趋势,值得业界深思。

    纸媒转型与大数据战略 

    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IT业对传媒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它不断地在改变传媒的外部形态,比如网络媒体、自媒体、社交媒体等各种新型传播平台的创建,同时还不断地在改变传媒内容生产的思维与方式,要想分享大数据利好,传媒业唯有加深与IT业的融合。

    2012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与腾讯网强强联手,依托浙江地区庞大的QQ用户群,为用户提供快速、贴心、实用的本地新闻、消费资讯、生活服务产品;同时,搭建Q友会、社区微博、在线咨询等社交化互动平台,给用户带来一种全新的网络生活方式,用户只要登录QQ,就会获得最即时的定向推介。

    这样的合作,对浙报集团有两大益处:其一,借用腾讯网平台可以实现新闻的实时报道,弥补了纸质媒体在时效性方面的天然缺陷;其二,能共享腾讯网的大数据分析能力,腾讯网可通过分析用户浏览新闻的习惯,定向推介特定的新闻,增强了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和影响力。

    新媒体顺应时代趋势,它不是“敌人”而是“朋友”。当前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兴起,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都市快报》迅速注册、认证官方微博@都市快报,并由专人负责转发、撰写有趣的新闻、评论,粉丝与日俱增。2013年1月,新浪浙江在杭州发布的“新浪微博浙江2012年度媒体微博影响力”榜单,都市快报官方微博“@都市快报”在浙江1000多家媒体中名列第一,粉丝已达240多万,在全国所有媒体官方微博中都名列前茅。

    而在此之前,为迎合读者的移动阅读习惯,2009年10月,《都市快报》Iphine 和Android(安卓)手机客户端上线,短短一个月内,都市快报手机客户端在苹果公司的APP软件市场,以及谷歌公司的安卓市场里,就有数千人下载,下载量排名升至APP新闻内客户端下载榜的前列。

    随着商界充分挖掘大数据潜藏的巨大价值,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等也逐渐意识到大数据可能带来的巨大变革,开始摸索着向大数据时代前进,纸媒的“微传播”便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媒体精准营销与大数据思维 

    内容产品化,产品服务化,“用户”替代“读者”,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我国,绝大多数媒体都没有大财团的支撑,广告自然是媒体生存之本。2014年1月20日晚间,南都周刊总编辑陈朝华上传了一封《海尔来信》,来信称,海尔再不和杂志硬广告做朋友了。言下之意就是,海尔宣布停止杂志硬广告投放,这震惊了传统媒体的“小伙伴们”。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信息获得渠道多样化的今天,像报纸、杂志这类传统媒体的重要性已不断走低,而很多曾经名噪一时的杂志都相继停刊,步入历史的尘封。其实,报纸和杂志一样,永远都是内容为王,稿子好才是硬道理,但谁先改变形式和商业模式,或许谁就会取得更多的优势。如果海尔因为内部调整而改变了对杂志的投放,势必影响杂志的收入,能否获得海尔其他额度计划,就看杂志是否能在新媒体和其他广告形式上有所布局。

    居安思危,若海尔下一次调整是“不和报纸做朋友”了呢?纸媒面临同样的拷问。海尔是第一家吗?还是这是一个趋势?笔者认为,海尔绝对不是最后一家,在大数据时代,社交平台、新闻资讯平台承载着更好的营销效率,包括网易在内门户网站都在做更新的DSP(需求方平台)、RTB(实时竞价)等多模式广告,如此一来,杂志、报纸等平面纸媒的吸引力无疑更小。

    举这个例子,旨在强调,要掘金大数据产业,传统媒体就要处理好媒体营销定位与大数据运用之间的关系。传统纸媒该怎么做?2013年12月7日,《创业家》&黑马硅谷基地揭牌,并当场决定,2014年的黑马大赛将设置硅谷分赛区。在生存问题严峻考验纸媒的2013年,《创业家》的收入正成倍增长。

    这是怎样的一种运营模式?创办于2008年8月的《创业家》,如今已被成功打造为新崛起的一本全国一流的商业财经杂志,它汇聚精英商业力量、弘扬创业家精神、发现创新商业模式,关注中国最具创业家精神的企业领袖。《创业家》杂志很幸运,早期定位或许不明确,但它清晰知道自己的用户(而非读者)是谁:创业者(年收入在1亿元人民币规模以下的新兴企业创始人)。做什么都行,沙龙、会议、面对面的接触等,只要是跟创业者的互动。久而久之,经常会有创业者带着项目计划书找到《创业家》,《黑马》也成为杂志的王牌栏目。两年后,黑马成长营开营。又两年后,2012年6月,集一刊(创业家杂志)、一赛(黑马大赛)、一网(i黑马)、一营(黑马成长营)、一资本(黑马资本)为一体的中小企业综合创业服务平台,被中关村管委会纳入创新型孵化服务机构体系。

    从中不难看出,《创业家》的采编人员所占的比例很低,更大比例的人持有的都是类似“项目经理”这样的名片,在摸底创业者的需求。已经很难说《创业家》是一家媒体,似乎更像一家服务机构。创始人牛文文把他的互联网思维总结成:“内容产品化,产品服务化。”

    其实,这也是杭州日报一直在倡导的转型升级的思维方式,比如,“我心目中的杭州品牌”、“中山使者御街行”、“经典学堂”、中国动漫节、西湖国际博览会、杭州首届老年博览会等系列策划活动,都是“内容产品化,产品服务化”的一种诠释。每一次活动策划后面,都是一次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分析,都是一次应用大数据的转型探索,都是一次整合大数据的精准营销。

    (作者单位:杭州日报报业集团)

电视评论节目主持人20年流变与发展
传统媒体分享大数据战略机遇的路径
新时期非洲媒体对“中国”的话语建构
都市报新闻评论的现状与出路
地方台电视新闻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全球化与英美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