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1月09日 星期一

课文拍成微电影 学生参演兴致高

课本剧形式带来的新思考

本报记者 刘菲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1月09日   第 08 版)

  山东济南市经五路小学的课本剧《去年的树》

  浙江嘉兴南湖国际实验学校的课本剧《晏子使楚》

  江苏太仓小学生的课本剧《丑小鸭》

  日前,中国首部公益中小学课本剧《语文故事》制作团队宣布启动小演员海选程序,课本剧也因此进入了大众视野。所谓课本剧,就是把语文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其实,课本剧并不是一个新词,在近年来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就大力倡导课本剧进课堂,提倡以课本剧为载体,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那么,这种教学形式的探索给我们带来什么新思考呢?

  语文课的意义无以替代

  过去,人们往往把识字说成学文化,把能阅读的人称为文化人,可见语文和文化的密切关系。语文也是贯穿一个人从小学启蒙到高中毕业全过程的一门主课:《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中小学的语文既不是语言学,也不是文字学;既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课,也不是文学理论、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鉴赏课。然而,语文与它们又都有关系。同时,语文还联系着现实生活、文化传统及连带的民族生态、心理、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特征等。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意如指出,虽然无论什么学科的教育都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但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却是比较直接地呈现了价值观,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学习语文,既是学习汉语这个交流工具的使用,也可以借此通向人类精神文化的宝库,从而给予人基本的文化修养,促成人的精神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任何科目课程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课本剧适合孩子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对于语文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语文教学形式则相对稳定,少有变化。

  现在的孩子很早就开始接触电脑、手机,若延用过去写错一个字罚抄十遍乃至几十遍的死板做法,不但很难被孩子接受,就连现在已为人父母的“80后”家长对此做法也颇不以为然。

  儿童的认知特点是以形象为中介,许多进行过课本剧实践的老师反映,直观、生动的课本剧既顺应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要求,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因而达到了优化学习过程的目的。

  重庆市永川区一所小学的王老师说,课本剧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热情:能写的编剧本,爱想象的当导演,善于模仿的做演员,能画的设计布景,实在什么都不擅长的还可以当评委和观众。总之,全体投入,一个都不少。学生在课本剧编、排、演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增强了能力,语文教学也因此变得更加愉快而高效。

  美国波士顿一所中文学校的张老师上学期也尝试着为学生编排了课本剧《三个和尚》。学生及家长积极参与,制作服装、准备道具、背台词,海外儿童学中文的热情被激发起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课文内容,也学到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新形式是一种补充

  近年来,语文教学形式的创新尝试不断涌现,比如开设语文综合活动实践课,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入社会,体验生活,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观察、理解等能力的目的。开设演讲课,让学生将所学内容编写成演讲稿,既锻炼了写作,又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

  唐山市外国语学校高中语文老师刘冬认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型学习。课本剧这种教学形式的创新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将课本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学生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就会去深入解读课本,对课文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透彻。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

  河北省献县第一中学语文教师祁金金认为,语文教学形式的创新要有针对性,不同地区学生情况不同,所采取的教学形式也不能完全相同。一般来说,城市学生大方,表现欲强,编演课本剧易取得好效果;而农村学生普遍比较羞涩,课本剧不一定适合他们。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课本剧等形式作为课堂外的辅助比较好。

  鲁迅先生在《中国语文的新生》一文中说:“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不论是海外的中文学校,还是国内的中小学,有针对性地创新语文教学形式都是必要的,但需切记创新的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更高效地学习语文。

我最好的朋友
课本剧形式带来的新思考
记忆中的家乡
初秋的信息
教卡洛斯学中文
广州变化大
孔院扎根本土很精彩
责编:刘菲 邮箱:haiwaibanli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