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6月12日 星期五

中国高考遇上美国高考(华媒广角●美国)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6月12日   第 13 版)

  虽然中国恢复高考38年来,从高考人数到考生时间、考试内容、录取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在这一天大部分的中国媒体关注的焦点仍然是:关于警车开道,关于丢准考证,关于高考作文题目,关于家长汗流浃背等在考场外……

  就在舆论的焦点盯紧上述元素之时,远在美国的学生也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考——SAT的考试日(素有“美国高考”之称)。

  由于中国内地没有考点,大批高中生已分赴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等地参加考试。换句话说,去参加SAT考试的中国内地考生,基本已经放弃了后一天的中国内地高考。

  SAT全称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由美国大学委员会主办,其成绩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大学入学资格及奖学金的重要参考,它与ACT都被称为美国高考。但是它们只是录取学生时参考的材料之一,不像中国高考那样起完全决定性的作用,其成绩有效期为2年。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学生对美国高考狂热。究其原因主要是美国高考不设限,让世界各国的学生都能报考SAT申请美国的大学。

  从认可程度上,世界上有120多个国家认可美国的高考成绩。中国高考成绩目前有澳大利亚、美国、韩国、新西兰、德国、意大利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认可。

  如今,中美高考都在改革,考察的内容更全面、更接地气。

  据了解,SAT考试将于2016年全面改革,改革后的SAT将重回1600分时代,写作成为选考科目。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改革内容是:SAT考试将考察美国历史重要文献及其相关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SAT所进行的改革,在中国国内也正在以另外一种形式进行着。

  随着文凭论的不断被质疑,中国官方及家长对于“高考成绩”的认识更加理性。伴随高考内容的相关改革,也凸显出中国对于培养综合型人才的考虑。

  对于中国学生和家长来说,最关注的还是考试内容的变化。1983年,英语被列入高考科目。1989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决定在全国推行标准化考试。标准化考试推广10年后,弊端逐渐显现。文科学生不懂基本理化常识,理科学生人文素养缺乏,受到普遍诟病。1999年,广东率先进行高考“3+X”试点。

  之后,各省单独命题成为潮流。但随之而来的是各地考试难易程度的差异,掩盖了学生水平的差异。近几年,各地又逐步回归全国一张试卷。今年使用全国统一命题的省份达到18个,比去年增加两个。

  2014年9月,备受关注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高考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考两次,成为最大热点,在高考是教育“指挥棒”的中国,此举影响将在两年后逐步显现。

  (摘自美国侨报网) 

海外华媒蓄力两微一端
中国高考遇上美国高考(华媒广角●美国)
《北平记忆》图片展巴黎开幕(华媒掠影●法国)
健身气功推介中华文化(华媒资讯●加拿大)
中国赴英游客首次出现下滑(华媒聚焦●英国)
链接
责编:刘 峣 邮箱:abc29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