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助番族,独立解放”,苍劲的大字在鲜红的锦缎上铺陈开来,历经70年风雨,锦缎依旧是鲜艳的红色,墨迹也还清晰可辨,这是当年萧克、王震带领的红六军团在乡城留下的珍贵印迹;泛黄的纸面上,“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字迹散发着光芒,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命令静静地诉说着过往。大到炮筒和稍带斑驳锈迹的长火药枪,小到一颗子弹和一支钢笔,渐渐地带人步入历史的长廊,而这些始终沉寂在旧时光里的物件,也开始在参观者脑海中激荡起澎湃的回响。
日前,乡城红军长征纪念馆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全面建成并举行了开馆仪式。展馆依托桑披岭寺进行规划建设,建设面积1000余平方米,馆内500余件藏品真实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那段艰苦而光辉的岁月,也生动呈现了红军在乡城期间军民团结的深厚感情。
1936年5月14日,萧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抵达乡城县城,在7天的休整中,乡城人民积极为红军筹集粮草、治疗伤员、带路送信,而红军严明的纪律,对寺庙僧侣的尊重,对百姓的帮助也给群众留下深刻印象,“枪不响、鸡不鸣、狗不叫、麻雀也安宁”的顺口溜至今还广为流传。原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将军之子萧星华、原红六军团政委王震将军之子王之出席了开馆仪式。两位老人都已年过70,谈起红军在乡城还是感慨万千:“红六军团翻越雪山到达乡城时已经非常疲惫,物资相当缺乏,是乡城各族同胞给了红六军团最大的支持,才使得他们渡过最后一个难关,胜利完成长征。”王之说,“这个纪念馆也是对藏族同胞们革命贡献的纪念。”萧星华对于纪念馆的开馆非常激动:“虽然萧克和王震两位前辈都不在了,但是我们一定要继承前辈的革命精神,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看到眼前的文物,不能不提起纪念馆内大量文物的捐赠人——樊建川。作为我国最大的民间博物馆,建川博物馆向乡城县红军博物馆捐赠了467件红军文物,而且是一次性无偿捐出。几十年的精心收藏,每一件都是难用金钱衡量的无价之宝。周围人总是调侃着:“樊馆长这是‘割肉’啊!”樊建川只有一句话:“我们给藏区做点事情是应该的。”建川博物馆在红军纪念馆的建设中还不遗余力地给予了策划、设计和建设等多方面的支持。馆内的人物雕塑邀请了中央美院的教授设计制作,“在北京做的目的就是让两位红军后人检验,是否符合萧克和王震的样貌。”樊建川说,最开始王震的雕塑选取的照片原型是嘴巴并拢的,虽然显得严肃,但不太像王震将军,“我就给王之大哥打电话,王大哥就说平时是什么样就做成什么样子,所以现在大家看到王震将军的雕塑是嘴巴张开的,更为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