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报道

民生周刊 2023年10月2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胡咏梅:

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罗燕 《 民生周刊 》( 2023年10月23日   第 03 版)

    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前做好发展规划和资源配置调整工作,有效应对适龄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动,保障城乡教育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在5月5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断和工作要求。

    面对新的要求,教育应该如何发展?教育质量如何进一步提升?就相关问题,《民生周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胡咏梅。胡咏梅长期开展教育经济学研究,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教育适应中国人口结构发展趋势研究”。 

    “人口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有高质量的教育。”胡咏梅强调,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前做好发展规划和资源配置调整工作,有效应对适龄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动,保障城乡教育高质量发展。

    民生周刊:面对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如何进一步推进?

    胡咏梅:从资源投入的角度看,根据发达国家及教育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降低班额,降低生师比。现在我国中小学的班级规模还比较大,尤其是县城学校。另外,要增加生均教育经费,提高教育经费支出里的人员经费比。这些都是提高教育质量比较有效的资源配置举措。

    从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看,我们要思考21世纪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教育培养的应该是能够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首先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然后是教学方式改革,还有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对学校评价方式的改革。要培养出具有扎实学识和科学精神,学会学习,能够健康生活,还有一定的责任担当和创新能力的人,这才是我们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还需要做好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教师要树立新的人才观、教育观,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因为,以后知识是比较容易获取的,难得的是人的判断能力、洞察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及作决策的能力,这些都需要有探索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此外,教师还要做好家长与社区的沟通合作,家校社协同育人。现在很多家长对子女培养特别功利,只看重孩子将来能不能考一个好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要改变这种功利化倾向,需要营造一个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民生周刊:在新的人口形势下,我国可能出现学龄人口减少等情况,基础教育应如何应对?如何进一步提升育人质量?

    胡咏梅:根据“教育适应中国人口结构发展趋势研究”课题组预测,我国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的学龄人口规模相继会在“十四五”、“十五五”和“十六五”期间达到峰值,然后呈现下降态势。

    如果按照现有教育资源的配置标准和办学标准,可能会出现教育资源过剩问题。而且,城镇化建设会加速,乡村常住人口会下降,受教育人口可能会更多地向城镇集中,这样会加剧大城镇的资源压力,乡村教育供给可能会过剩。人口规模和城乡结构快速变化,对教育资源的供给弹性和适应性提出更高要求。2023—2035年间,各级各类教育专任教师的需求数量会出现增减分化,有的城镇需求可能会增加,乡村可能会减少。

    但是,如果按照教育强国的标准来建设,我国师资队伍配置还是需要加强。

    第一,要面向未来分阶段、分城乡地优化专任教师的资源配置标准,逐渐降低基础教育生师比。

    第二,“十四五”、“十五五”期间要着力降低初中和普通高中的平均班额。到2035年,全国平均班级规模基本可以达到小学35人/班、初中和普通高中40人/班的办学条件,这将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基本的办学条件保障。此外,要集中优势资源改变一些地方的办学体制,建议增加九年一贯制学校及完全中学,按需来推进城镇中小学的一体化办学和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合并转设,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三,要科学预测各级各类教师供需变化来推动基础教育教师在城乡之间的有序流动,还有调整师范教育的培养计划,并保障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行列。

    第四,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关键在于要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多培养一些小学全科教师,还要加强对小学科学类课程教师的培养。

    民生周刊:要充分挖掘“人才红利”,职业教育应如何进一步释放空间?

    胡咏梅:要把职业教育办好。一方面,增加职业教育资源投入,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逐步提高生均经费标准,让更多优秀学生、教师愿意进入职业学校。

    另一方面,打通职业学校人才成长通道,建立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比如,不仅中职学生可直升高职专科、职业本科,而且高职本科生以后还可以直升专业硕士,在某些社会特别需要的领域,还可以在职业院校中培养专业博士。

    民生周刊: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应如何进一步普及和提高?

    胡咏梅:要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还要逐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因为,要实现我国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肯定要提升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特别是进一步提升新增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这样才能带动整体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

    对照一些发达国家,我国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上还存在一定差距,虽然在202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59.6%,进入普及化阶段,但还可以向前一步,逐步发展。根据现在的发展速度,预计到203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可能达到75%。

    目前,我国高校在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方面还比较薄弱,理工科高校要切实重视产学研一体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做到产教融合。

    此外,我国很多高校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还不健全,没有根据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目录,增减专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迟滞性,要加快优化调整,让人才培养的供给侧和行业产业需求侧达到深度融合,为整个国家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充足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