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海东:最强力量攻脱贫

□ 特约记者 颜金梅 李富生 《 民生周刊 》(

    海东紧紧围绕到2020年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这个目标,把最优的资源、最强的力量向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一线倾斜。

    2月26日,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大庄村彩旗飘扬,白雪覆盖下的村庄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贫困户米金花盘腿坐在热炕上飞针走线,绣着盘绣。近两年来,家里靠她在素隆姑刺绣有限公司绣盘绣挣了不少钱。像米金花一样的“绣娘”在海东市互助县东沟乡、丹麻镇、五十镇有不少。而这仅仅是海东市脱贫攻坚中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资金投向“偏深度”

    2016年8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冒着蒙蒙细雨,来到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考察易地扶贫搬迁新村建设情况。

    近年来,海东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加强扶贫工作的要求,勠力同心,主动作为,稳扎稳打,务求实效,取得新进展,创新和亮点不断涌现。

    围绕“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按照“聚焦深度贫困、集中力量攻坚”原则,海东将65%以上近12000万元的资金投入到全市25个深度贫困乡镇,实施基础设施改造、扶贫产业培育、重点民生保障等。

    在扶贫过程中,海东市注重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生产生活问题。2018年9月21日,在互助土族自治县松多藏族乡花园村、前隆村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分配仪式上,领到钥匙的前隆村村民马元葆用手机对着自家老屋拍照留念。分配给他的楼房已完成装修,马元葆一家四口就要挪出“穷窝”搬入县城,开始新生活。

    和马元葆一样搬到城里居住的还有互助县松多藏族乡花园、前隆两村的287户979人。花园、前隆两村是互助县安置到县城的两个村子。互助县委、县政府考虑到村民搬迁后的收入等后续问题,将安置点选在了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和孵化基地培训楼的旁边,以便群众就近务工,还可以通过培训增加一技之长。

    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后学生上学问题,海东市决定利用7700万帮扶资金及5000万自筹资金,在乐都七里店这个拥有2300余户7900余名群众的全省最大移民集中安置点附近,新建一所容纳1400名学生的海东·无锡希望学校。

    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的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引进江苏振发能源集团,投入资金1600万元,帮助班彦新村建设2兆瓦村级光伏扶贫项目,帮助114户搬迁农户每年增收2500元。

    不仅如此,海东市还注重深度贫困地区医疗保障问题。投入470万元为25个深度贫困乡镇的4.7万贫困人口购买“健康保”商业补充保险,切实兜住民生底线;利用2997万元帮扶资金为25个深度贫困乡镇新修或改扩建乡村卫生室,实现深度贫困地区乡村卫生室100%达标,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群众就医环境。

    同时,海东市还注重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发展问题。利用894万元帮扶资金,在深度贫困乡镇扶持发展沙棘、民族服饰加工、肉驴养殖、杂果种植、奶产业基地建设等扶贫产业,将带动8800多人受益;引进江苏籍光伏企业投资2.7亿元,带动6275户贫困户增收。

    根除“思想之贫、理念之穷”

    与扶贫协作城市无锡相比,海东最根本的差距是思想理念的差距。为此,海东市委、市政府“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全面学习无锡先进理念,培育先进人才。

    海东市组织近2000名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致富带头人,选派220名优秀的医院院长、学校校长、重点科室负责人,选派20名村书记以及30名教师、60名学生到无锡考察交流、学习提升。这些人员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更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想,激发了斗志,助力海东根除“思想之贫、理念之穷”。

    海东市还出台人才引进政策,按照“不求所有,只为所用”的理念,以聘请导师顾问等方式,吸引无锡各界人才在海东成立院士工作站、九三学社工作站等,实施扶志扶智,在互助青稞酒场办班传授酿酒工艺,为富硒黑蒜加工精准指导,为特色农产品加工调优配方。同时,引进“无人律师所”助推法治进程,开展科技扶贫、智力扶贫。

    为实施精准扶贫,海东市将产业项目与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相结合,努力将原本简单易行的资产分红收益方式,调整为分红给村集体,实施“千人计划”为贫困劳动人口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由乡镇政府监督、村两委组织贫困劳动人口以“以工代赈”等形式劳动收益,激励自力更生、劳动创收,摒弃“等靠要”思想,也为农村孤寡老人提供生活照料。

    “东锡”经济共同体

    只有互利互惠,才能合作长久;只有共赢共享,方能同心同德。海东市努力将超净的环境、丰富的资源、巨大的潜力与无锡充裕的资本、广阔的市场、先进的技术与理念等结合起来,提出将海东打造成无锡产业转移的承接地、资本投资的升值地、人才创业的热土地、资源要素的保障地,努力打造“东锡”经济共同体,力争思想互通、资源共用、发展成果共享。

    首先,将无锡先进的技术优势和海东丰富的农业资源结合起来,开辟科技扶贫新途径,发挥江南大学在食品领域的科技优势,帮助提升青稞酒生产、拉面经济、富硒农产品深加工、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水平。   

    其次,将无锡旺盛的市场需求和海东丰富的资源结合起来,开展劳务协作,以专场招聘等形式,组织输送富余劳动力。通过设立体验店、直营店以及农超对接、农商对接等方式,将海东特色农产品销往无锡,让无锡市民吃上正宗的青藏生态产品,也推动海东特色农产品迈入高端,使高原产品有了“高”的价值,特色产品有了“特”的地位。

    再次,将无锡雄厚的资本优势与海东庞大的招商引资需求结合起来,加强扶贫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汇编产业扶贫优惠政策和扶贫产业招商项目册,先后吸引百余家无锡市及东部企业到海东投资考察。

    目前,海东引进无锡企业9家,总投资3亿元,仅苏州腾晖公司在民和县的投资就达2.7亿元,带动125个贫困村6250名贫困人口增收,已流转土地1359亩,完成投资7560万元。

    引进的企业填补了海东空白,增添甜叶菊种植、食用菌田间轮作和林下栽种等增收模式,巩固了中药材种植产业,壮大了光伏扶贫产业,增强了消费扶贫力量,提振了群众脱贫致富信心。

    集体经济“破零”

    家住循化县清水乡下庄村的韩梅花2016年被确定为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但也是从那一年起,她家的生活开始有了起色。

    “以前连个家都没有,在哪里打工就在哪里租房子,去年通过危房改造项目,政府补贴了4.5万元,盖了房子,这才算有了一个家。”韩梅花对未来的好日子充满信心。

    近年来,海东市把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重要举措,科学谋划,精准施策,推动村集体经济“破零”发展。目前,全市已有694个村全面实现集体经济“破零”。

    同时,通过挖掘县城周边、国道两侧等自身区位优势,鼓励村集体领办企业或专业合作社,从事劳务输出、交通物流、房屋出租等,全市71个村实现了集体经济“破零”。

    乐都区碾伯镇东关村利用地处城市中心的区位优势,通过购买商铺对外出租等方式增加收入。目前,东关村集体经济资金累计达4000余万元,2018年集体经济收入达110万元。民和县川口镇史纳村整合扶持资金200万元,注册成立村属劳务公司,从事物业管理、园林绿化、保洁服务和苗木种植销售等,并通过组织村民和贫困群众承包川口镇保洁工作,获得经营性收益3.8万元,带动6户贫困户创收。

    随着海东市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推进和精准扶贫政策的逐渐落实,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但在落实一系列救助政策中遇到了新问题。海东市扶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海东市将紧紧围绕到2020年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这个目标,把最优的资源、最强的力量向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一线倾斜。

习总书记情牵深度贫困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5年,湘西交出扶贫精彩答卷
水电路通 东乡百业
安居乐业阿尔山
兰考脱贫之后
海东:最强力量攻脱贫
离京400里,张北脱贫忙
岢岚:移民新村看变化
综合发力啃下深度贫困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