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国航党委书记樊澄之前,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已经听说了与他有关的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在国航,员工们都喜欢用“老蔡”、“老樊”来称呼总裁蔡剑江和党委书记樊澄。第二件事是有位国航基层员工,因为一线缺少员工休息场所等问题给樊澄写封了邮件:“老樊,我们公司是卖服务的。公司高层多次强调旅客界面的服务要如何如何,那么我们领导在员工界面的服务做得怎么样了?”樊澄把这封信刊发在公司内部刊物上,对信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整改,并将问题的落实情况回复给了来信的员工。
在国航总部的会客室里,坐在记者面前的樊澄,与想象中的“老樊”几乎完全一样:温和,健谈,彬彬有礼,思路敏捷。谈起国航正在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樊澄几乎不假思索地说:“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总结出来的执政理念,就是要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依靠群众才能发展
樊澄说:“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才能求发展。”国航2002年重组之初,总资产573亿元,飞机118架,员工2万余人,当年利润不到2亿元。但今天的国航总资产1969亿元,飞机461架,员工队伍超过5万人,网络遍及全球,利润连续3年在世界航空公司中排在前三位。樊澄对记者表示,2003年非典肆虐,市场疲软,国航动员全体职工抓市场,当年实现大幅赢利。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国航面对困难,高管降薪,普通员工则不减薪、不裁员,得到员工支持。汶川大地震,国航率先派出救援包机飞往灾区。北京奥运会,国航的圣火号、奥运号载奥运火炬飞往国内外数十个城市,运送奥运大家庭成员50908人次。2011年初,利比亚政局动荡,国航机组第一时间赶到利比亚机场,成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直接从利比亚撤回中国公民的航班。
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国航几年来不断引进更安全舒适的机型,对现有机型进行座椅改造,推出机上定制无线上网、空地互联,推出欧美城市经北京中转行李直挂,以节省中转时间。为了搜集旅客意见,国航在机舱、柜台等地方提供各种形式的问卷、意见卡,通过呼叫中心进行电话回访。去年5月,一位旅行者在西藏遭遇车祸,盆骨骨折。国航通过微博获悉此事后,打破常规全力救助,将旅客安全送往成都治疗。
樊澄说,他非常赞成国航总裁蔡剑江的一个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这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国航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写照,也是国航发展中不可动摇的信念。”在这个信念的带领下,10年来,国航始终保持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航空公司的差距,一度成为世界上市值最大、赢利能力最强的航空公司。
危机中也有机会
在外人看来,国航是行业中的领先者。樊澄更关注的却是顾客和员工还有什么不满。今年8月,国航邀请旅客代表等进行交流,一位旅客代表拿出一份长达7000字的发言稿,对国航提出了直率的意见,引起了高度重视。国航领导班子成员的联系点也直接设到了基层的党支部,每人每年至少要与20名一线员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谈心。
国航有一个“和谐温度计”调查项目,以网络匿名参与的方式搜集了200多个城市中3万名国航员工的意见,各种存在的问题都通过数字、图表展示了出来,成为改进工作的可靠依据。今年,国航又开展了“群情直通”调查,背靠背地征求员工意见。而樊澄心目中理想的信息沟通机制是一种双向的机制。“我们的工作决定了必须和员工天天‘粘在一起’,才能有感觉。一定要有员工通报情况的渠道,让他们能够有所表达。同时,还要让员工的疑问能得到答案,对员工要有反馈。”
樊澄说:“我们是服务行业,对内服务员工,对外服务客户。做好服务的关键是感情基础和立场。如果立场放在自己身上,就会有千百条理由。如果放在对方的身上,就不同了。比如飞机准点的问题,虽然有些因素我们控制不了,但我们能控制的就要控制好。比如5分钟、10分钟的误点,只要抓好每个细节,就能尽量避免。要有明确、充分的授权机制和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发生意外时,就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我生活上不是一个特别注重细节的人,关注细节主要是在工作上。我是学化工的,后来搞过投资,现在又在民航工作。这三者有个共同点:要有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处理能力。所谓抓细节,其实就是抓风险。魔鬼总是出现在细节里,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对于一个企业家或者一个高级管理者来说,对风险的敏感度决定了他的成败。你一定要比别人看得远一点,看到可能存在的风险。”樊澄说。
就在不久前,樊澄在给国航管理人员培训的时候,特意强调了危机意识。他告诉本刊记者:“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个人素质有三条要求:战略思维能力,执行工作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换言之,要想对事情,干对事情和处理好事情。对管理者来说,面对危机要比别人更冷静。很可能你也没有办法解决,但要冷静,一着急可能什么事情都会发生。其次要会抓住机会。即使在危机中,还是有机会的。”
在樊澄看来,国航的一线员工需要这样的“危机处理”训练。“今后我们要尽可能让有经验的人在一线服务,他们经历的事情比较多,心理上比较冷静。举个例子说,一个年轻员工看到有人伤口出血,可能很紧张,有经验的员工就会拿来一个创可贴,安慰一下对方,事情就解决了。”
想干出名堂就得心无旁骛
樊澄的管理风格,或许与他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化工部,上世纪90年代初到央企工作。因为工作需要,我搞过财务管理,现在又担任了党委书记,行业也与化工风马牛不相及。我喜欢读书,但读得比较杂,不过也钻研过几次。大学时对当工程师信心满满。实习的时候,我把工厂每个阀门都画了下来。后来搞财务管理,也细细钻研了一下,因为没有这方面的基础,不学就要出洋相。十几年的时间,我把当时能看到的好点的财务、会计、经济学书籍都看了。但其实,做企业不在于你掌握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学商务的人做销售,做到老板后,就要涉及生产和管理,还要做人的工作。”
樊澄认为,要想成功,最重要的是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弄清自己的人生目标。“上世纪90年代末,有一个跨国企业要在中国设办事处,他们找到了我。我想了很久,后来谢绝了他们,因为我心里觉得,我不太想帮外人做事。当然,如果当时去了,我相信我也会做得很好。我读MBA的时候,也有同学说,老樊,我们一起做个企业,你来负责。我说你们干,我不参加。我不想自己当老板。”
“搞国企肯定是难的,但我就是想在这个平台上干。假如我们踏踏实实在国企干,也未必干不出名堂,让别人不敢小觑我们。我常和公司年轻员工说,想在我们这个行业干出点名堂,就要心无旁骛,不患得患失。”樊澄说。国航有不少出色的员工。有一位乘务长工作多年,被旅客称为“微笑仙女”,她始终随身带着刚工作时旅客写给她的投诉信,鞭策自己。还有一位行李服务员,曾经凌晨4点下班后赶去行李箱专卖店,为旅客修理破损的行李。樊澄非常欣赏这些敬业的员工。“我们要给员工成就感。幸福感来自一个人对自己所做事情的认同度。如果一个员工把为旅客提供好的服务视为一种成就,他就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