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是北京一名普通的白领,月收入5000元。以前他就觉得,这辈子在北京买房是痴人说梦,如今更让他伤心的是:即使与人合租,每月房租也要2000元,除去吃饭、交通、通信和必要的人情费用,他基本属于“月光”状态。
一般情况下,房租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以25%左右为适中,一旦超过30%,就会让人感到压力过大,影响生活质量。而如今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房租超过收入1/3的比比皆是,有的甚至占了一半收入。
日前,北京8月居民消费水平数据显示,住房租金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4.9%,连续44个月上涨。与此同时,广州住房租金连续47个月上涨,深圳更是已连续50个月上涨。人们不禁要问,房租为什么这么高?
其实,租房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房租高低基本由供求关系决定。房租居高不下,供需失衡是最根本原因。而这背后最强劲的推手,莫过于不断上涨的商品房房价。房价持续走高,一方面把购房群体挤向了租赁市场,使租赁需求扩大;另一方面,高房价使既有房产增值,业主对租金的预期提高,自然会提高租金。而政府的限购令,把一部分本来买得起房的人挤进了租房大军,无意间成为推高房租的“帮凶”。比如北京大批企业高管,因为限购,从买房变成租房,而他们不在乎价钱高低,于是进一步推高了房租。
随着大中城市的改造,大量“城中村”消失,城乡结合部向远郊退缩,原有的低端出租房源不复存在。以前还能选择租地下室或者群租,现在有些城市因治安、卫生、管理等需要,出台了各种禁令,进一步加剧了低端租房市场的供需矛盾。部分中介公司哄抬价格,也让租房难、房租贵的问题雪上加霜。中介常会告知业主周边的租房参考价,业主也乐于了解,看自己是否吃了亏。这样一来,一户涨,户户涨,造成整片区域房租价格不断提高。
诚然,房租受市场供需影响,但通过有效的政策,仍可以最大程度确保人们拥有起码的安身之所。
新加坡的地价堪比黄金。私人公寓每平方米售价约60万元人民币,却基本实现了“居者有其屋”。80%以上的新加坡人住在政府建造的“组屋”中,这种房子价廉实用,相当于我们的经济适用房。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虽然许多穷人只能住笼屋、天台屋和板间房,但全港约30%的人能住进政府公屋,对于特别穷困的家庭和个人,政府还给予租金补贴,为买不起房的年轻人兴建青年宿舍,甚至发动民间团体为弱势群体提供优惠租房。
成熟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公租房分配一般都有严格的规定。在加拿大,想要申请公租房,必须提供详尽的个人信息,并随附报税情况、资产证明等。此外,还有各种限制条件,如存款不能超过一定数额,家中必须至少有一人年满16岁,并有自主能力。公租房的租金很便宜。法律规定,公租房房租为家庭税前收入的1/3。在许多省,除了政府公租房,还有非营利机构经营、靠政府补贴的廉租房。如某廉租房实际租金为每月900加元(1加元约合6元人民币),入住者月入1200加元,按“1/3”的规定租金只需每月400加元,每月500加元的差价由政府补贴给经营廉租房的机构。
这些国家和地区控制租金过快上涨的基本方法,简言之,就是增加公租房供应量,并确保公租房公平分配。
我国一些城市也提出类似措施,计划“加大公租房、廉租房建设力度,通过增加供给稳定房屋租赁价格”。但具体操作中,还是摆脱不了依靠行政命令的惯性思维,不同程度存在“重价格指导、轻房源提供”的倾向。有些城市的公租房,从绝对数量上看并不少,但因存在分配不公、偷梁换柱甚至利益交换等问题,相当一部分公租房并未分配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实质上是人为加大了供需矛盾。
房租何以高?在于“供需”二字。要想让房租不再这么涨下去,也必须从“供需”二字入手。对此,仅仅加大公租房建设力度,降低准入门槛还不够,关键要完善监管,严惩腐败。多管齐下,才是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