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样态的出现,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持和技术保障,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衍生了诸多负面产物。教育者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正视全媒体样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作用”,寻求发挥“融作用”的路径。
全媒体样态 思想政治教育 融作用
当下,全媒体已凭其“无孔不入”的触角“融入人心”,以其信息新奇性、丰富性、快捷性、智能性、即时性、互动性等“无所不能”的优势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全媒体样态这一主环境之间的矛盾却日益显现,如何更好发挥全媒体样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作用”迫在眉睫。
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全媒体样态的正引领作用
全媒体是社会进步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但是,不论媒体融合如何革新,不论媒体形态如何变化,都必须牢牢坚持党媒姓党的政治原则,牢牢坚持党性原则、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否则媒体融合就偏离了正确轨道。因此,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
增强使命感,使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一方面,教育者要坚持“四个自信”,正确认识和深刻体会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将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于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全媒体环境中的占有额。根据大学生的接受特点对内容进行梳理、制作、包装和解读,转化成具有针对性、实际应用性的内容形式和表现风格。同时,利用全媒体“全覆盖”的特点,将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辐射式”送达受众的终端。这样既保证内容的质量,又保证数量和频次,既可起到强化的作用,又可达到“量变引起质变”的“核裂变”效果。
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性,通过“滴灌式”教学思维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根据全媒体样态下信息互动即时性的特点,教育者要按照“化整为零”的指导思想,将思想政治教育从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单向灌输模式,转向将教育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细节中的互动模式,通过微信、QQ、微博、手机APP、网站链接等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即时推送给学生,“润物细无声”地实现全媒体特色的“隐蔽式滴灌”教育。
充分发挥全媒体样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平台和环境的构建作用
全媒体样态凭借其社会影响和实际价值,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平台和主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快速发展,不仅不可将全媒体视为洪水猛兽,还要开门“恭请”进来“共话”发展大计。
实现全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缝融合,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和环境。教育者要利用全媒体跨媒介、跨平台融合的特点,将全媒体技术融入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全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经过“独立—嵌入—融合”的发展历程,一方面,要打破生存和发展领域的约束,消除相对独立的主观屏障,注重发展目标的融合。另一方面,要注重技术与思想的嵌入与融合。离开思想环境和氛围的创建,技术的创新只是暂时的辉煌;离开技术革新的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一样会渐行渐止,无法实现满意的教育效果,更会与时代脱轨。
依托全媒体多元化的教育平台和主环境,革新教学模式,搭建全媒体育人的新阵地。任何教育活动都不可割裂与环境的关系。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效果必须考虑受众心理。全媒体是当代大学生交流、沟通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利用全媒体样态下的多元化媒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保证。众多的思想政治教育事实告诉我们,单纯地灌输只会让个性张扬的教育对象产生抵触情绪。教育者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一味单向灌输和照本宣科的方式,适时运用全媒体手段,将教学内容和思想传递给学生。
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充分体现主客体在全媒体样态中的角色诠释。全媒体样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要素是大学生、教育者和全媒体。其中大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受众,教育者是客体也是主导者,全媒体是条件也是载体。三者必须恰当诠释好自己的角色作用,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一是要体现主体的话语作用,要考虑大学生的实际接受需求,根据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年龄特征、思维习惯、接受方式等,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教育计划、方案、内容、形式予以调整,避免出现教与学“两张皮”的现象。二是要体现客体的主导作用,既要把握大政方针,又要落实落细;既要占据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前沿,又要发挥“舵手”的作用,运用自身丰厚的经验和学识,通过科学引导,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三是要体现全媒体的环境作用。教与学都是在全媒体样态下进行的,运用好全媒体,是解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关键和创新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主客体都要学会和适应全媒体方式和全媒体语言。
建立健全与全媒体环境相适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和规范
全媒体样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暴露出诸多问题,比如,教育制度和规范存在较大漏洞,对于全媒体样态“措手不及”,没有相应的管理法则,任由负面产物肆意滋生;教育理念和模式过于传统,教育方式方法过于陈旧落后,与00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接受方式不相匹配等等。显然,面对全媒体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没有制定必要的应对方案。因此,全媒体样态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能够取得显著效果,关键在于相应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而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既要符合网络运营规则,又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受众的需求和接受能力。
深化协同管理体制改革。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由高校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齐抓共管,明确分工,避免无人管理和多头管理的现状。高校领导要与时俱进。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的问题,首先,突破传统体制和观念桎梏。勇于打破所谓的“体制内”规则,敢于“革自己的命”。只有各级管理者改变管理理念,才能实现由“促管理”到主动管理的转变。其次改革管理模式。要明确政治教育改革的执行规则和目标,不可盲从和流于形式,适时建立“纲举目张”协同管理的网状体系,形成新的管理模式。最后,改革管理队伍体制。一方面满足岗位需求,壮大及优化队伍组成;另一方面要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媒介使用制度。遵循“以人为本,立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建立科学、适合大学生的媒介使用制度和规范,作为指导大学生利用媒介进行学习、生活的行为准则。通过这一制度,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规范大学生媒介使用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媒介素养是大学生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理解能力、选择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以及思辨能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衡量标准,也是实现有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之一。
建立健全网络监管制度。网络监管是为了维护公众和社会利益。国家相继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高等学校计算机网络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规范了公众使用网络的行为,明确了高校的网络监管权,为高校进行网络监管提供法律依据。但目前针对大学生网络监管的相应制度还不够健全,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高校需要针对目前全媒体的发展形势,建立大学生网络监管制度,为新时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保驾护航。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7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媒体样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性应用研究”(项目号:2017SJE0965)
(作者系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郭潇颖
参考文献:
①孙伟、胡颖:《借助媒体融合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对策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年第11期。
②肖国飞:《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关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年第12期。
③臧海群:《传播学教育新方向:从媒介研究到媒介素养》,《现代传播》200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