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融媒时代的党报文化报道

李 艳 《 新闻战线 》(

    福建日报坚守文化报道阵地,明确定位,要求“高站位”;打造精品,引导“深阅读”。一方面积极发挥传统媒体的内容价值优势,另一方面主动探索,打破传播瓶颈,借助多媒体手段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走出了一条文化融合报道的新路。

    近些年,不少纸媒为节约办报成本,缩减了相对窄众、缺乏时效与市场吸引力的文化板块。

    这是否意味着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和传播技术深刻变革的融媒时代,纸媒的文化报道只能被动退让而无所作为?文化报道能否对媒体融合有所贡献?

    福建日报在坚守文化报道阵地的同时,一方面积极发挥传统媒体的内容价值优势,另一方面主动探索,打破传播瓶颈,借助多媒体手段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走出了一条文化融合报道的新路子。

    坚守文化阵地  凸显人文品格   

    文化报道是党报舆论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化报道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涵和人文关怀,是党报人文品格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在闽工作期间,就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指出要弘扬“闽东之光”,鼓励文化工作者多出力作、佳作、大作、杰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精神支撑;他重视舆论阵地、文化传播载体建设,亲自推动闽东报复刊,关心、支持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宣传思想工作,为讲述“福建故事”搭好平台。①这为福建的媒体工作者做好文化报道提供了思想指引。

    因此,福建日报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文化领域的宣传报道,一贯保持着较高的文化水准和人文品格。除设置有日常的文化新闻常规版面,还陆续创办了《文化大观》《文化视点》《读书》《文史》等周刊版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福建本土特色文化,打响了党报文化报道的品牌,精品频出。

    2011年初,福建日报《文化大观》周刊改版,创办《文化视点》周刊。与以往版面偏重即时性、碎片化信息不同,《文化视点》周刊以深度报道和专题策划见长。

    2016年8月,又将《文化视点》拆分为《读书》和《文史》两个周刊,将大文化板块耕耘得更深更专更细。

    福建日报文化报道采编团队,有着丰富的采编经验。无论是常规报道还是专题策划,都精心组织用心打造,特别是在主流价值观报道中,做到文化报道不缺位、有作为、显特色。

    2015年是中国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文化视点》周刊开辟纪念专栏,从文化文艺的别样视角铭记家国之殇,深思抗战精神。

    宣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报文化报道的重要内容。从2015年初开始,《文化视点》周刊策划了《探访闽文化的精神力量》专栏,连续发稿近30期,对福建省内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标识进行盘点,深挖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当代意义。系列文章刊出后,读者们纷纷盛赞:当代需要这样的精神力量!

    通过这些策划和报道,收获了大批稳定的读者,社会反响良好。更重要的是,通过为受众提供内涵深刻、形式精致的文化产品,福建日报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体现了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较高的人文品格。

    走出“边缘心理”  深耕内容价值

    要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提升优质文化产品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党报的文化报道就应该走出“边缘心理”,充分发挥内容优势,拥抱新媒体,改变与读者之间的依附方式,全方位服务读者。

    明确定位,坚守“高站位”

    调查显示,虽有70%左右的受众把新媒体作为获取信息的第一信源,但70%左右的受众仍将传统媒体视为最可信赖的信源。这表明,注意力资源仍需要优质的内容来获取,刻意迎合大众口味,不是党报文化报道的应有姿态。福建日报的文化报道,尤其注重“高站位”原则,在题材选择上,注重高格调;在报道角度上,凸显高品位。

    福建有着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如船政文化、朱子文化、闽南文化、妈祖文化等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传承这些优秀文化,弘扬其思想精髓?从2014年4月底开始,福建日报通过版面联动的方式,开辟《福建文化品牌巡礼》专栏,连续推出系列文章,在社会上引发对这些优秀文化的研讨热潮,让一大批福建文化品牌大放光彩。

    电视剧《妈祖》收视率破纪录。福建日报文化报道采编团队抓住这一线索,打破从单一事件切入的窠臼,结合同为福建制作的影片《被偷走的那五年》以及电视剧《原乡》的热播,从更广阔的视角提炼“闽产剧”现象,组织文章关注闽产影视剧创作向好态势,探究背后成因……   

    打造精品,引导“深阅读” 

    在碎片化阅读和浅阅读大行其道的当下,党报引导“深阅读”的积极作为更显弥足珍贵。福建日报文化周刊关注人类终极命运,刊登的文章有锐度、深度、温度、高度,满足具有理性思考能力的受众对于深度阅读、价值追问的文化需求。《文化视野》《文化聚焦》等栏目文章,以深入的笔触、独特的视角,关注省内外热点文化事件、文化现象、文化人物,探讨背后成因,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漆文化源远流长八千年,福建的漆艺术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平时少有人关注。福建日报独辟蹊径,刊发《千年漆艺,如何回归生活》等文章,探讨漆艺产业化不充分的原因,并借助专业人士的眼光,对漆艺术的产业发展提出可行性意见。作为特色侨乡,福建的侨批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福建日报文化周刊精心策划,对一年来福建省对侨批的发掘、保护和开发工作进行报道,揭秘“国宝”档案背后的历史故事,让人读来兴味盎然。       

    2016年8月,通过总结文化报道的经验和成果,福建日报又改版创立了《读书》《文史》两个周刊,对大文化板块进一步专业细分。

    目前,《读书》周刊设置有《学者书架》《读书聚焦》等专栏,专门挖掘省内阅读领域的重点事件、重点现象、热点人物等。《文史》周刊设置有《说史谈屑》《乡土琐记》《艺苑大观》等专栏,形式多样, 涉笔成趣, 洋溢着阅读的乐趣。

    因为定位准确,内容深刻,福建日报的文化报道不仅获得读者的一致好评,中宣部《阅评时报》也曾刊文,对福建日报《读书》《文史》周刊的某些版面予以充分肯定。

    拥抱新媒体  相融促发展 

    从2014年开始,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打造中央厨房,推动媒体融合工作,构建起以纸媒福建日报、网端东南网、移动端“新福建”和福建日报微博微信为龙头,以各子报子刊子网及微博微信群为发布平台的移动新媒体矩阵。

    福建日报的文化报道借势求新求变,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创新传播形式,为媒体融合贡献一己之力。

    客户端“新福建”在评论频道开设文化板块,每周配合《读书》《文史》周刊定期更新,置顶推荐精品文章,将文化报道的传播空间从纸端延伸到移动端。

    当有声阅读走向前台,客户端“新福建”开辟有声阅读栏目《悦读》。栏目开办后,全国各地的阅读爱好者和朗读爱好者踊跃参与。《悦读》第102期刊播的《早春,在半径的一场艳遇》,是一位记者写的关于“蜜柚之乡”福建平和的采风佳作,经朗读者诵读播出后,大获好评。以往此类作品仅在纸媒上刊发,传播面有限,难以“激起浪花”。而借助音频技术的立体呈现,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悦读”感受。

    利用新媒体技术,尝试直播,提升传播效率,福建日报文化报道不断呈现新业态。借助拥有100多万粉丝的微博、客户端,福建日报将省内公益文化活动信息不定期发布,最大范围服务读者,并在世界读书日、博物馆日开设话题,与读者开展互动交流。这些尝试,增强了党报的服务性,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今年4月,根据人民网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报纸融合传播百强榜单,福建日报以78.4分排名第二十位,在地方媒体中排名第八位,在全国省级党报中位列第四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福建日报文化报道功不可没。    

    (作者单位:福建日报理论文艺部)

    责任编辑:杨芳秀

    注释:

    ①《引领时代,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文化篇》,2017年8月30日福建日报头版。

新时代电视理论节目大众化路径探析
真融合的封面探索
党报地方分社如何提升境外影响力
新时代企业报变革的探索与思考
融媒时代的党报文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