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破解地市主流媒体深度报道的“密码”

——南湖晚报《深度0573》的创新与实践

姜鹏飞 张奎超 《 新闻战线 》(

    南湖晚报推出《深度0573》,着力打造晚报深度报道品牌栏目,通过小故事阐述大道理,让“身边的感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让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记录和聚焦城市变迁,紧盯城市热点事件,善于挖掘真、善、美,聚焦社会正能量,彰显和传递人文情怀;坚守担当、回应关切,坚持正面发声、权威发声,彰显了主流媒体的使命和价值。

    地市主流媒体     深度报道     《深度0573》

    全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来势汹涌的新兴媒体,主流媒体在新常态下,更需要审时度势、从容应对,实现新突破、新作为、新担当。

    作为红船旁的主流媒体,南湖晚报着眼长远,组建团队、创新机制、完善考核、科学编排,从2015年1月起精心推出《深度0573》,着力打造晚报深度报道品牌栏目,弘扬高尚情操,聚焦民生热点,记录城市变迁,抢占舆论新高地,提升和凸显主流媒体影响力。3年来,推出了近150篇有深度、有温度、有广度、有维度的报道,许多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先后获得浙江新闻奖、赵超构新闻奖等各类新闻奖项。

    寻找和挖掘“身边的感动”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温暖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对于地方主流媒体而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符合和顺应民意的时代强音,也彰显了自身深厚的传统底蕴以及鲜明的时代特征。

    对于地方媒体而言,人是经济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物报道向来是受众最关注的新闻类型之一。《深度0573》栏目不仅抽调精兵强将,同时创新考核机制,调动所有部门和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开辟“绿色通道”。聚焦和挖掘“身边的感动”,传递真、善、美,激发社会正能量,“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一名成绩优异的中学生,面对严重酗酒的养父和轻微智障的养母,担负起家庭的重担,洗衣做饭,利用节假日帮做环卫工的母亲扫马路;产下双胞胎后一直昏迷的妈妈永远离开了,却以器官捐献的方式留在了这个世界,挽救了4个人的生命,让2个人重见光明;35岁的海宁女子患有白血病,却对18万爱心款分文不取,病好后悉数捐出;盲人中医朱丽华在黑暗中生活了40多年,既未婚嫁更无子女,却选择用毕生所得去点亮贫困学子的未来,在她26年的助学生涯中,共资助贫困学生381人次;为了敬老院,母亲把女儿“拖下了水”,母女两院长,二十六载伴夕阳;父亲张新志是嘉兴南湖红船的“守护者”,母亲徐金巧曾是南湖革命纪念馆“金牌讲解员”、红船“传播者”,女儿张一如今接过了“传播者”的接力棒,一家三口都以不同方式传承和践行“红船精神”……

    发现人物价值,激发身边榜样的力量。《深度0573》结合媒体定位,将目光锁定这些符合时代特征、激发社会正能量的普通人物,积极寻找“身边的感动”。在具体的采访报道中,带着情感和思考走近这些鲜活而富有时代特征的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物群体,挖掘他们的道德风尚、职业操守、人文情怀,通过身边普通人物的故事,展示寻常百姓的崇高精神与高尚品质,体现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让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

    “文者,贯道之器也。”信息时代,谁的故事能打动人,谁就能得到更多的受众、更好的传播。在深度报道中,不能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而要把“道”贯通其中,《深度0573》充分挖掘故事细节,发现价值的闪光点和魅力,立体、多层次地展现人物形象。在采访写作中,不追求大而全,用小故事阐述大道理,让“身边的感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让平凡的人物可信、可亲、可敬、可学,让核心价值观释放出温情、温暖的力量。

    70多年前,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长秦村年近九旬的章忠泉老人,其父亲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向朋友陆松茂借了4担米。陆家当时也不富裕,但还是慷慨借出了4担米。这4担米相当于400斤,在当时足以帮一家人渡过难关。章忠泉的父亲病重弥留之际,又提起了4担米的事情,再次嘱咐章忠泉,等日子好过了,一定记得把米还回去。章家两代人惦念的背后,是一个雪中送炭的温情故事,更是一份诚实守信的家族传承。

    《深度0573》栏目组派出记者深入采访,并与杭州媒体联动,辗转在杭州找到了陆松茂的三儿子,并陪同章忠泉老人赶赴杭州替父亲了却心愿。在扎实采访的基础上,推出了《从4担米的恩情到1万元的捐助》深度报道,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具体的故事和细节中,彰显了时代主旋律,传递了社会正能量,感动了嘉兴万千读者,全国众多媒体纷纷转载,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赢得了一片点赞声。该报道也获得了2016年度浙江新闻奖。

    先进典型、身边的榜样,一旦和核心价值观宣传有效对接,便能够让光彩的故事四处流传,也能让核心价值观宣传入脑入心。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深度0573》推出了《“红船家庭”的红船情缘》《母女两院长 二十六载伴夕阳》《盲人中医师朱丽华的“希望工程”》等各类“身边的感动”人物报道超过50篇,均以整版或跨版的形式推出,图文并茂,将抽象的理论细化成家常的话语,转化成深入浅出的人物故事和实际行动,着力提升深度报道的影响力、凝聚力、生命力。

    这些身边的榜样,通过感动人心、催人泪下的先进事迹、平凡点滴,将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温暖温馨、善解人意、崇德向善等进行充分展现,得到了受众认同和省、市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批示肯定、高度评价。

    记录和聚焦城市变迁 彰显和传递人文情怀

    《深度0573》既锁定符合时代特征、激发社会正能量的普通人物,同时结合媒体定位,聚焦重大事件,记录和聚焦城市变迁,见证和彰显人文情怀。

    嘉兴城市之“根”——子城计划打造“城市会客厅”与“城市之眼”,规划设计方案公开征求意见;曾创造了嘉兴工业发展史上的辉煌的东塔路片区启动征收,时代变迁的点滴,既叩问着历史的起承转合,也讲述了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唤起了老嘉兴人久远的记忆;南湖,嘉兴的一张名片,随着城市外延的不断扩张,南湖湖滨区域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开工,让湖滨区域的深度“蝶变”变得触手可及……作为红船旁的主流媒体,《深度0573》用独特的新闻视角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感受着以城市为浓缩点的时代的脚步频率、脉搏节奏。

    嘉兴被誉为“浙北粮仓”,嘉兴市中心粮库承担着国家储备粮存储重任,根据市区城东片区的改造升级计划,市中心粮库将全部列入拆迁范围,中心粮库计划于2017年12月底前完成搬迁。作为建国以来嘉兴最大规模的粮库搬迁,粮食安全是事关百姓的头等大事。

    为什么要搬迁?如何搬迁?新库有什么优势特色?面对这一重大事件和“同题作文”,《深度0573》记者带着思考,历时近一个月,选取粮库即将完成搬迁运走“最后一船粮”的特殊时点,多次深入现场跟踪采访,采用图像、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结合融媒体全方位展示,以小见大,用小视角展现了嘉兴农民增收、城乡统筹和城市有机更新的大背景,既有强烈的时代和城市气息,又具浓郁的江南水乡情怀。为了记录和见证嘉兴这一历史变迁,南湖晚报新媒体还进行了持续跟踪现场拍摄采访,并实现了多终端发布,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

    实际上,每个人生活的城市,都是历史的见证,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悲欢离合和沧海桑田。《深度0573》在记录城市变迁的同时,紧盯城市热点事件,打破以往传统的报道方式,善于挖掘真、善、美,聚焦社会正能量,彰显和传递人文情怀。

    2017年5月4日,21岁四川籍女孩刘国群因意外导致脑死亡,善良的家人忍痛作出捐献器官的决定,成功挽救3名器官衰竭患者。来自北京、杭州、嘉兴的多家医院专家开展了爱心接力,并使用直升机和民航客机联运脏器,这在全国尚属首例。《深度0573》联合新媒体部门,推出了《一颗爱心的空中大接力》深度跨版报道,引起了社会各方广泛关注,众多媒体纷纷赶赴嘉兴采访。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第二天,《深度0573》派出多名记者,再次走近女孩的家人、朋友、同事和接受捐献的受体,推出《千言万语 想让另一个世界的她听到》深度跨版报道,提升了主题价值,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在采访和写作中,着眼人性关怀,质朴而又温情,彰显了城市的大爱。

    在新媒体日渐崛起的时代,都市类主流媒体深度报道除了坚守“阵地”和“责任田”外,还必须敢于突破,结合重要节点,提高深度报道议题设置能力,传递城市温情和人间温暖。

    3年来,《深度0573》结合重要节点和节假日等,精心策划深度报道,反映不同社会群体不为人知的疾苦,激发全社会对他们的人文关怀——“3·5”之际,精心策划推出深度报道《每个人心中都一个雷锋》,定格一张张在我们人生困厄之际伸出援手的平凡面孔,外化于行的善举或许已被时间淡忘,但那份善意却早已内化于心;清明节之际,策划推出了《一路离愁 一路别绪》深度报道,多名记者蹲点采访,真情记录说不尽的相思、道不尽的怀念;教师节之际,推出《一起致敬那些年启蒙过我们的恩师》深度报道,走进老师和市民,聆听他们之间的动人故事……

    坚守担当回应关切 凸显主流媒体定力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遵循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针对当前传播新特点、新常态、新时代,《深度0573》紧盯社会热点和舆情动态,坚守担当,回应关切,坚持正面发声、权威发声,彰显主流媒体的使命和价值。3年来,该栏目先后推出的各类深度调查报道达20多篇,涉及楼市、医疗、家政、车市、交通、征迁等多个领域,发挥了“定海神针”和“主心骨”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传播效果。

    去年以来,随着精装修市场的兴起,各种问题随之而来,各类投诉不断增多,也对行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深度0573》记者历时多日,深入采访,直击现实“敏感问题”。除了采访大量的楼盘、中介机构相关人员等之外,还采访了装修公司、房管等部门,进行追问和求证,使得报道更加严密、扎实,有理有据,最终推出了《超4000元/平方米的精装修引争议》的深度报道。该报道一经推出,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嘉兴市建委相关部门专门开展市场专项检查等,并着手研究精装修房屋销售等相关管理对策。

    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真相。面对社会的各种谣言,主流媒体必须勇于担当,第一时间深入采访,开展深入调查,让公众了解最真实的信息。嘉兴月嫂市场出现疑似假证,加钱就能随意更改发证日期,疑点重重;嘉兴凤桥水蜜桃名声在外,一到上市季节,一些摊贩就用山东等地产的桃子进行“冒充”,真假凤桥水蜜桃迷人眼;经过改装,面包车摇身变为特种车辆——120急救车,到底有没有经过审批……《深度0573》直击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不回避热点和社会矛盾,在澄清事实的同时,最大限度回应了社会关切,打消了社会顾虑,展现了真实的力量。

    实际上,深度调查新闻能够成立的基础就在于客观、权威、公正、科学,这也是主流媒体长期以来坚持的职业操守,凸显了网络媒体无可替代的价值。对于都市类主流媒体而言,除了直面社会质疑外,必须强化深度、广度,着实提升舆论引导力。

    去年上半年,雄安新区的冲击波还未散去,经过网络发酵,嘉兴将设立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的消息又在各论坛、微信公众号、自媒体上炸开了锅。虽然这一消息看似与楼市并没有直接关系,但部分房产中介以及炒房者却好似打了“兴奋剂”,散播起“嘉兴将继续腾飞,房价又要上一层楼”“北有雄安新区,南有嘉兴示范区”等言论。一时间,楼市的各种传言四起。

    设立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嘉兴房价真的会在短期内节节攀升吗?下半年,嘉兴楼市风向到底往哪里吹?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如何权威发声,引领受众,理性客观报道?南湖晚报认真梳理当前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寻找媒体独特的观察视角,深入房企、中介、嘉兴学院和房管等部门权威求证,通过大量的数据、事实、分析等进行解答、论证,并推出了跨版报道《五问嘉兴楼市“风云变幻”》,客观理性地分析了楼市,“单刀直入”亮出观点,将道理讲明讲透。该报道在众多报道中发挥了“风向标”的作用,一经推出,立即被各大媒体转载,得到了广大受众、嘉兴市相关部门和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众多购房者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变得更加理性,嘉兴楼市乱象由此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对于传统主流媒体而言,在新的媒体语境下,深度报道不仅仅局限于固定的版面或者栏目,而是要贯穿于日常的报道中,具体包括时政、社会、财经、民生等,渗透每个新闻环节,实现从信息传播者向意见传播者的转变,从传统宣传方式向有效的新闻传播转变,提升地方主流媒体的永恒魅力和品牌影响力。因此,在日常报道中,一旦遇到好的选题、素材,南湖晚报通过召开采前会、编前会等集体商讨,优化报道方案,让深度报道做到位,最大限度地放大新闻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作者姜鹏飞系南湖晚报副总编辑;张奎超系该报总编助理)

    责任编辑:郭潇颖

把“绿”写进人心
破解地市主流媒体深度报道的“密码”
做有新时代特色的民生新闻
提高报纸编校质量的路径探析
史学副刊特点探微
强化“三种意识” 扮好“三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