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兴传播途径,新媒体为大众提供了认识、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有效渠道。其交互性、即时性、便捷性等特点,使新媒体不仅能更加快捷有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和价值体系,还能提高信息接收度,使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新媒体 马克思主义思想 传播路径
先进的思想,若无先进的传播手段支撑,便很难深入人心;正确的主张,若没有快速多样的先进技术传播,便无法有效占据舆论阵地。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新媒体为其快速有效传播搭建了有利的平台。
从真理性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科,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活动背后的阶级关系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是社会变革的动力,推动着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看待客观世界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对无产阶级运动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立足于现实,其不同组成部分分别是对人类社会、客观世界以及阶级运动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人类行动提供了真理性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普遍适用性,它立足于全人类的解放,而不仅仅限于某一部分人或某一个阶级。马克思主义旨在将人从人对人的依赖、人对物的依赖中解放出来,以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普遍意义上的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终极关怀,不仅仅涵盖每一个人的自由与发展,而且是每一个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全面发展。
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21世纪的人类社会,新媒体已经深深根植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生活等诸多方面,成为信息化浪潮中与国家前途息息相关的重要因素。新媒体克服了传统媒体信息传递速度慢的弱点,使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互联网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并逐步认同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的认知方式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走向网络。
和传统方式相比,新媒体扩大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覆盖面。人们可以更容易地通过新媒体手段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使更多人接受并信仰马克思主义,从而提高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运用新媒体传播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可以从以往受众被动接受、没有信息反馈转变为相互交流,传者与受者之间互动更广泛、更直接、更深入。受众不再是单向度地被动接受信息或观点,而是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随时积极表达自我,做到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对任何人进行互动传播。新媒体的运用也强化了不同主体间的互动性,不同的参与者都能够表现出自身的主体性。
新媒体时代在给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新媒体时代,不良思潮、非理性价值观泛滥,进而对社会发展、受众思想产生严重冲击。
首先,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在时间、空间上没有阻碍。在互联网上,每个人既可以是信息的发出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网络传播的这种交互性,使得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既有进步、健康的信息,也有负面的垃圾的信息,信息海量的网络传播给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知带来影响。
其次,新媒体时效性强、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为人们了解世界、开阔眼界、传播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快速传播的大量乃至泛滥的信息中,不免混有腐朽、错误的思想。这对于网民的道德水准和知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自律性较差的人或认知有限的人难以对信息的内容以及表达出来的思想倾向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新媒体传播方式使得传播者的实在性消失,往往通过匿名或化名在虚拟环境中自由行动。由于摆脱了现实社会的束缚,有的人会抛弃社会规则、规范,肆意散播低俗文化,不利于正确信仰的传播。
最后,虽然互联网为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不同的文化类型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网络文化交流并非完全依照平等原则,发展中国家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着文化安全方面的挑战。由于网络资源占有不平等,传播渠道被少数国家掌握,在网络中形成“文化霸权”。一些国家通过话语霸权和网络技术优势潜移默化地传播有违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些资产阶级观念,对我国政治制度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进行歪曲,试图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然而,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当今中国是开放的中国。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需要更好地了解世界,世界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需要在新媒体时代占有一席之地,运用中国话语、丰富的信息资讯、广阔的历史眼光,传播中国声音与马克思主义思想。
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路径
借助新媒体平台,拓展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形式
网络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具有信息承载量大,交互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已成为一种强大的传播媒体,给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在新媒体时代,运用网络对人们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使更多人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大众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丰富,如果单纯依靠理论宣讲,很难拓展传播路径。所以,应借助新媒体平台将内容优化整合,充分利用网络视频、微博、论坛、云端数据库等交流平台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广泛传播。
运用社交软件,推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人际传播
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沟通交流不可或缺的工具。这些社交工具在推送信息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声音、图文并茂,同时还可以通过视频、H5、超链接等形式传播信息。这些新媒体传播方式,提高了信息接收度,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社交软件获取信息。
利用手机媒体,拓展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新渠道
如今,手机已经不仅是单纯的通信工具,人们可以利用它随时随地上网获取信息、了解新闻、收看电视、互发视频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53亿,占整体网民比例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使用率均出现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时间,以手机为中心的智能设备,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手机媒体以其快捷、互动等传播特性,日益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学习实践、开展工作、传递情感的重要工具,也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搭建了崭新的平台。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平台日趋多样化,应在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传播环境等方面不断整合和创新,使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新阵地得以拓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稳步前进。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育维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批准号:17BKS130阶段性成果;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5KSB03,项目名称:“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16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霍耐特社会批判理论视野下‘蔑视’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编号:16SHC01。
(作者系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武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