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全媒体时代的采编生产流程再造

李 进 《 新闻战线 》(

    适应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发展,必须对新闻采编生产进行改造和优化,提升采编时效性;细分受众群体,提高采编针对性;加强对大数据的应用,突出采编工作的时代化特征;深入挖掘、跟踪报道,提高全媒体下新闻采编生产的质量,为市场与受众提供良好的新闻服务。

    全媒体是伴随着数字媒介技术平台下的媒介融合而出现的概念,旨在建构一种全新媒介生产和传播的技术平台,随后演化为一种全新的媒介运营模式,并由此生发出对媒介内容的生产、传播、消费等传统形式的颠覆和再造等内涵。①全媒体的出现,使信息的传播范围前所未有地扩大,人们接收信息的途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与此同时,受众对于新闻信息传播的需求也变得更高,不仅要速度快、内容丰富,同时还要具有个人针对性,能够满足个体的口味喜好。显然,传统的新闻采编生产流程是实现不了这样的效果的,全媒体时代,我们必须要对传统新闻采编生产流程进行再造和改进。

    全媒体的基本特点

    集信息流手段之大成。从广义上来讲,信息流指的是以各种方式实现的信息汇集、交流以及处理,如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检索、分析等渠道和过程;从狭义上来讲,信息流主要指的是信息数据在网络中和相关设备系统中的流动。传统新闻采编生产流程的信息流手段较为单一,新闻信息收集、传递、存储检索以及分析的渠道和过程固定,对网络和计算机等设备的应用更是非常有限②。而全媒体由于融合了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所以其信息流手段非常的丰富,可以说集当前的信息流手段之大成,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改进,新闻信息采编生产与传播变得异常的丰富和快捷。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新兴媒体的技术优势是非常显著的:开放性程度高,增加了受众参与新闻信息传播的主观体验;但缺陷也令人担忧:管控难度高,信息真假难辨。传统媒体的优势是新闻信息内容的真实性、权威性有所保障,缺陷是信息呈单向传播,用户参与度和主观体验度低。全媒体实现了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补,一方面新闻信息的传播环境保持开放,受众依旧可以主观参与、主观体验,另一方面其审核严格,信息内容的真实性不会发生缺失。

    侧重“个体”性。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传统媒体的新闻采编生产只能站在绝大多数受众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而且容易受到采编人员主观思想的影响,这使得受众只能接受大众化的新闻信息,即使这些信息并非自己真正所关心的、所需求的,或是其采编表现形式并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全媒体之下,新闻采编生产则更侧重对“个体”的考虑,其以丰富的采编内容和形式,来满足不同受众的个性化需求,甚至还能实现受众的个人订制。

    受众群体精准化。传统新闻采编生产对于受众群体的划分非常之笼统,而全媒体由于平台的技术优势,其受众群体不仅可以按接入渠道划分,同时还能按年龄、兴趣爱好等参数进行划分,非常精细,这可以为新闻的采编生产提供参考。

    全媒体生产流程再造

    进一步提升采编时效性。全媒体时代,新闻采编生产必须要突出一个“新”字,即要快速、有时效性。传统的新闻采编生产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和为保证新闻信息内容的真实性、权威性和解读深度,所以在时效上较差,事件的发生与新闻播出之间有一个明显的时间延迟。

    为什么提出流程再造?现在,很多媒体存在两个流程,传统新闻采编是一个流程,新兴媒体是一个流程,导致编辑部门决策滞后,新闻采写和发布相对迟缓,采编之间缺乏互动沟通。需要解决“两股劲儿”“两张皮”“两拨人”的问题,形成流程合一、全员参与,以适应移动互联时代传播形态的深刻变化,实现现有新闻采编生产流程与全媒体传播的完全对接,彻底打通报纸与新媒体的采编流程,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一体化发展。

    提升采编时效性有很多途径。例如,可以广泛地布局和发展新闻线索的提供源头,尽量在第一时间获取事件现场信息,利用照片、视频等进行抢先报道,在各媒体平台同步更新、率先发布,重现事件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强调了时效性,往往对事件真相的调查和深入解读就会不足,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要保持客观,在不明确事件真相的情况下,不能做出任何的主观臆测,不能哗众取宠,具体的调查和解读应当紧跟着展开,连续报道、连续更新,实现时效性和真实性、权威性之间的平衡。 

    细分受众群体提高采编针对性。当前社会的发展,使群众的思想、兴趣与爱好等呈现多样化特点,对于新闻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可能有的喜欢财经新闻,有的喜欢民生新闻,有的喜欢体育新闻,还有的喜欢政治新闻,或是可能有的喜欢严谨一点的报道风格,有的喜欢随意、开放一点的报道风格③。全媒体时代下的新闻采编生产流程再造,应当对受众群体进行精细化的划分,划分的标准可以依据年龄和各类调查,或是利用大数据来进行分析,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采用新闻订制的方法吸引受众,由受众自己选择新闻的领域、风格。然后在进行采编生产的时候,再针对用户的分类,进行新闻信息的编排,并主动推送给受众,第一时间让受众了解到自己最感兴趣的新闻信息,提高受众对新闻服务的满意度。

    加强对大数据的应用。大数据是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从中挖掘、提取有价值信息的一种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都已经较为普遍。将大数据应用到新闻领域当中,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可以显著提高新闻采编生产工作的质量④。因此,全媒体时代下的新闻采编生产流程再造必须要加强对大数据的应用,例如新闻媒体可以构建自身的大数据平台,监测相关领域的数据变化动态,然后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如跟踪了解受众的需求变化,预测热点新闻等等,为新闻的采编生产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做好时刻应对新闻市场变化的准备工作。 

    突出采编工作的时代化特征。传统的新闻采编生产的流程、模式固定,同一类型的新闻稿件在形式上看起来都差不多,即使其内容是明显不同的,也会让受众产生一种疲倦感,觉得内容枯燥无味,尤其是在全媒体的环境下,受众对于新闻的各方面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新闻的采编生产依然沿用传统的流程、模式,势必令其产生反感和厌恶的情绪,这会导致受众群体的流失。为此,我们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受众的变化,突出采编工作的时代化特征,在新闻编排的形式上作出革新,不要过于严谨、呆板,适当应用一些网络化、现代化、年轻化的编排形式来吸引受众,语言应当更为开放、活泼和俏皮,内容的选择要以传递正能量为主,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服务性,注意避免低趣味、伪科学、小报化、看客化,在准确传播新闻事实真相的基础上,引发受众的主观思考,给受众带来一种亲切感,就好像是在与朋友对话,这样新闻才会更加受欢迎,得到受众的认可。

    深入挖掘、跟踪报道。全媒体时代下的新闻采编生产不仅要受众覆盖面广、内容丰富、时效性强,同时还要具有专业性,这是传统媒体的一大优势,我们必须要将其延展到新闻采编生产工作上来,不要顾此失彼,否则不利于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甚至可能对整个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在针对某一事件进行新闻采编的过程当中,首先是要抢占先机,这一点在前面已经阐述,其次是要保持新闻工作的专业水准,对事件的真相进行深入了解、作出客观评价,深入挖掘新闻的警示价值、教育价值,对新闻进行跟踪报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社会思想与精神文明积极、健康发展。 

    (作者系北京第八批援藏干部、拉萨晚报社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冷  梅

    注释:

    ①姚君喜、刘春娟: 《“全媒体”概念辨析》,《当代传播》2010年第6期。

    ②林华熙:《全媒体时代增强首席采编岗位制效用的策略探讨——以传统大众传媒企业为例》,《东南传播》2014年第9期。

    ③秦建莉:《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转型策略》,《传媒观察》2016年第4期。 

    ④尹宏伟:《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编辑的应对策略》,《今传媒》2015年第5期。

以主动创新应对自媒体舆论场的挑战
用融媒体产品点亮重大主题报道
做有生命力的文化新闻报道
如何由个案引爆网络热点
争做三类人 坚守两道关
全媒体时代的采编生产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