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融合时代教育报刊编辑素质的重构

● 何 刚 《 新闻战线 》(

    摘要:媒体融合不仅打破了媒介之间的界限,也给传统编辑理念以及工作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教育报刊编辑要紧跟时代发展,深入了解媒体融合的本质与内涵,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重构新媒体环境下的职业素质。

    关键词:媒体融合     教育报刊     编辑素质

    教育报刊编辑亦面临媒体融合挑战

    教育报刊编辑承担着传播教育思想、弘扬教育文化的任务,政治意识和政策理论水平尤为重要。在我国,教育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始终存在“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价值问题以及“怎样培养人”的技术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反映出教育的特殊性和阶级性,这也是教育的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作为教育行业的从业者之一,教育报刊编辑必须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更清醒的认识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种复杂信息中,对良莠不齐的内容去伪存真,摒弃低俗,传播正能量,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育报刊,进而进学校、进师生头脑。

    在媒体融合时代,不同传播手段可以互为所用,实现多渠道传播,这促使编辑工作者必须从单一媒体内容编辑加工角色向多种媒体内容提供者角色转变。对于教育报刊编辑而言,必须要努力去适应这种数字化的生存方式,具备能与媒体融合新形势相匹配的新媒体能力。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教育报刊编辑的工作方法发生了转变,新媒体工具搭建了相应的智能平台,可以为教育报刊编辑的约稿、编稿、审稿、排版、校稿等常规工作提供最新的技术手段,大规模地提高工作效率。但从另外一个方面看,这种新技术、新工具也对教育报刊编辑提出了新的挑战,编辑人员必须能够掌握这些技术手段,并熟练地运用这些技术手段,正确、快速地完成编辑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当前不少教育报刊已经在媒体融合发展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或主办微信公众号,或开通微博,或上线手机APP,这就要求教育报刊编辑必须了解新媒体特点,掌握新技术,成为跨媒体型编辑。

    教育报刊编辑须强化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意识

    互联网已渗透到每个人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教育报刊编辑,必须从观念和意识上加以改变,强化、提升自己的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意识,积极参与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所谓互联网思维,即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对教育报刊编辑而言,提升自己的互联网思维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产品意识和用户意识,站在互联网+的角度来打造产品(报刊)和服务用户(读者)。

    当前,人们更习惯于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而且阅读的社交化倾向逐步明显。教育报刊编辑需要将传统纸质报刊业务的内容、品牌、渠道等资源与新媒体产品有效对接,在选题策划、编辑加工等各环节都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提高品牌竞争力,辐射更广泛、更优质的用户(读者)群体。此外,在产品生产(即出版教育报刊)过程中,力求做到用户(读者)高度参与,充分增加用户(读者)的参与感与体验感,使其参与到内容生产过程中。目前,打造数字出版产业链已逐步成为众多媒体单位的共识,作为教育报刊编辑同样需要思考如何针对自己产品(报刊)的用户(读者),进行服务型商业模式的开发。相关研究显示,目前国外教育类数字出版产品形态大致有在线课程、家庭作业管理、在线测试、电子书、在线课外辅导、在线虚拟体验材料等6 大方面,就教育报刊而言,都可以介入研发,如为师生成长服务提供在线教育、培训,或利用已有纸质资源,开发电子书包、电子阅读器等终端产品。

    在强化互联网思维的同时,教育报刊编辑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新媒体意识。首先,应改变原先较为封闭的编辑改稿模式,而是要有互动传播意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与作者互动、与读者互动。教育报刊具有专业性、读者指向性明确的特点,通过作者或读者微信群,可以较好地建立与作者、读者的沟通渠道。教育报刊编辑还需要关注教育专家、业内人士的个人微博或微信朋友圈,了解他们的最新动态,从中产生灵感或选题,并进一步约稿、组稿等。其次,教育报刊编辑还需要具备网络营销意识,比如将自己编辑的文章上传到个人微博或微信朋友圈,并营造一定的话题,让读者参与传播,造成纸媒达不到的网络影响力。在海量信息传播的新媒体时代,浅阅读已经成为常态,读者兴趣的引发往往取决于微博、微信的标题或短短几十字的导语。因此教育报刊编辑在进行网络营销时,需要改变自己编辑纸质稿件时的习惯,融入新媒体语言,将最精彩、最具社会性话题的部分制作成微博或微信的标题与导语。当然,网络营销也需要掌握一个度,不能造成有负面影响的网络传播。

    教育报刊编辑的终极目标:成为“一专多能”型人才

    面对媒体融合的挑战,教育报刊编辑需要掌握新媒体技术,强化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意识。在此基础上,要往前更进一步,重构新媒体环境下的编辑素质,成为“一专多能”型人才。

    不管技术如何进步,无论媒体怎样融合,“内容为王”永不过时,依旧是新闻出版的最核心要素、最基本原则。因此,教育报刊编辑必须术业有“专”攻,在内容生产方面成为教育专家型编辑,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教育报刊编辑应具备把握教育前沿的能力,通过参加相关论坛、学术交流会议、活动等,了解教育的发展现状、最新的教育理论和前瞻性教育话题,进而才能及时约稿、刊发符合教育发展方向、前沿领域的文章,增加报刊的读者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其次,在这个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新媒体时代,教育报刊编辑要将不断学习新知识变成一种自觉行为,特别是要加强对教育专业知识的继续学习,既可以继续深造,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段上网学习、移动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教育报刊编辑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有研究专长,才能成为真正的专家型编辑。

    当然,在新媒体环境下重构编辑素质仅仅有“一专”还不够,教育报刊编辑们还需要向“十项全能”发展。除了需要具备新媒体技术、新媒体能力外,教育报刊编辑还需要具备以下这些能力:

    一是创新能力。当今很多报刊之所以逐渐丧失受众群体,归根结底是因为版面、内容的陈旧和乏味。快速阅读、碎片化阅读已成大势所趋,这就要求教育报刊编辑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能生产出既“可读”,又“好看”的报刊产品。“可读”指信息高度浓缩,有足够的含金量,读者读了后感觉有用;“好看”指版式设计要新颖,能吸引眼球。

    二是资源整合能力。在媒体融合时代,编辑的资源整合能力至关重要,如果教育报刊编辑能通过内容资源整合,使同一个主题得到多种形式的表现、多重角度的利用,最终形成包括纸质出版物、网络出版物和新媒体出版物等在内的多个出版样态,那么就真正提高了出版资源的使用效能,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三是策划能力。与新媒体相比,传统纸媒的时效性是短板,教育报刊编辑必须在新、深上下功夫,这就要求有较强的策划能力,把时效性强的话题做深、做透,才能赢得一线生机。教育报刊编辑应将这三种能力与新媒体能力融为一体,延伸使用到新媒体产品的生产经营上,再加上内容生产方面的专业优势,才能真正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

    (作者单位: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责任编辑:武艳珍

    参考文献:

    ①胡小英:《全媒体时代报刊编辑素养》,《今传媒》2013年第9期。

    ②高伟:《教育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综合素质的再提升》,《继续教育研究》2014年第5期。

    ③洪瑞:《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编辑能力的培养》,《知与行》2015年第4期。

“融合媒介”与“融合新闻”的实践与思考
媒体融合变革中的公益动力与空间
“以用户为中心”的媒体融合路径
正在发生变化的新闻播报
融合时代教育报刊编辑素质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