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浅析移动互联网对美国主流报纸的影响

● 耿 磊 《 新闻战线 》(

    在移动互联时代,报纸媒体将受到移动互联网越来越多的影响。对于移动媒体终端的争夺,将成为报纸数字化转型成败的关键。本文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华盛顿邮报》《赫芬顿邮报》等具有全美影响力的主流报纸媒体为研究对象,从新闻形式、新闻生产、发行渠道及新闻价值生成四个方面分析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影响。

    新闻形式多元化:视频新闻崛起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单纯的文字、图片新闻已经不能满足受众需求,音频、视频新闻迅速发展。基于移动流媒体技术的视频新闻,以其生动性、个性化吸引了大批年轻受众。

    思科(CISCO)《2014-2019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预测,2014年用户每月平均观看3小时视频,而到2019年可达到36小时,每月平均移动数据流量将超过4GB。①移动视频新闻在未来将会成为移动新闻的主要形式之一。

    流媒体是通过互联网和局域网实现实时的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内容传输的连续数据流。将流媒体技术应用于新闻的制作传播就是常见的流媒体视频新闻。

    流媒体新闻避免了大量占用本地空间的尴尬,并且具有“视频点播”和互动性强等优势。但是由于视频文件过大,在以往的移动网络中难以实施高速、高质量传输。到2014年,4G网络平均下载速度已达到6.5MBPs,相较3G网络提高了10倍以上。根据美国最大移动运营商Verizon Wireless的报告显示,2013年底,其旗下的4G网络已经覆盖全美超过500个城市,95%美国人口,3.03亿人。

    高速移动网络的普及和完善为流媒体视频新闻的发展提供了硬件基础。通过高速稳定的移动网络,用户不但可以随时点播自己感兴趣的视频新闻,更可以将身边发生的或者亲眼见证的新闻事件通过视频形式随时随地上传至新闻网站。

    目前,视频新闻的发布主要有两种方式:

    专门的视频新闻应用

    美国最大的新闻聚合平台《赫芬顿邮报》早在2012年就推出了自己的专业移动流媒体新闻应用“NowThis News”。这是《赫芬顿邮报》联合创始人肯?莱勒(Ken Lerer)与前CEO埃里克?海皮奥(Eric Hippeau)联手推出的社交视频新闻应用。在读秒时代,NowThis News的视频新闻强调视频新闻的微小化与可分享性,同时主张采用“移动+社交”的传播方式,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和邮件来分享NowThis News上的视频新闻。NowThis News采取原创与第三方合作的形式,向受众提供新闻,大部分内容来自NowThis News网站,也有一部分来自用户及其他片源。

    此外,还有《华尔街日报》的著名视频应用“WSJ Live”,它支持视频点播功能,为用户提供了免费的实时新闻以及新闻回顾内容,依托于《华尔街日报》丰富的视频资料库,WSJ Live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目前,每月观看WSJ Live视频的用户数已超过700万。

    移动新闻客户端集成视频模块

    除专门的视频应用之外,最常见的形式就是主流报纸在其移动客户端中集成视频新闻模块。例如,《纽约时报》2014年开发的精品化移动新闻客户端NYT Now中就加入了视频新闻的功能,并且通过链接的形式将视频报道与更加深入的图文报道相混合,在NYT Now应用内形成了一个集文字、图像、声音为一体的立体报道体系,使互联网新闻深入性和可读性得到了较好的融合。

    此外,专业的新闻生产机构还可以通过将视频新闻分享给专门的视频网站,并由视频网站通过其移动客户端推送来传播新闻内容。

    新闻生产模式转变:“众包”与“全媒体记者”

    “众包”(Crowdsourcing)是由美国东北大学新闻学院学者杰夫?豪(Jeff Howe)提出的概念,指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大众网络的做法。“众包”新闻就是通过互联网聚合平台吸引用户,使其在满足自身表达需求的同时自愿为该平台提供新闻素材,从而降低平台投入,获得经济效益。

    “众包”可以说是互联网思维的产物,它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发展的逻辑:首先,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媒体与受众的关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化媒体逐渐向“随身型”发展。它不仅加强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联系,更使受众与受众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增加了移动新媒体的受众黏着度。其次,个性化的资讯成为媒体受众新常态。最后,自媒体与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与获取方式成为常态。② 

    《赫芬顿邮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新闻生产的“众包”模式。《赫芬顿邮报》的“众包”模式主要通过三方面实现:一、作为以博客为主的新闻网站,该报通过互联网与自媒体进行对接,专栏作家以及遍布全球的3万多名博主为深度分析和评论提供支持;二、充分发挥“公民记者”的力量。通过数百名职业记者和上万名公民记者,《赫芬顿邮报》每天可以获得全美乃至全球最新的原创新闻;三、发挥新闻聚合平台的力量,通过与其他新闻媒体合作,整合其他媒体的新闻资源,包括《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BBC、半岛电视台等知名主流媒体。通过众包模式,赫芬顿邮报不仅降低了公司运营成本,而且有效改善了新闻产品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由此可见,“众包”模式的新闻生产具有三方面的优势:第一,减轻记者队伍负担,缩减运营成本;第二,拓宽新闻渠道,提高新闻采编效率;第三,增加新闻的可读性,由于众包模式新闻很大部分是受众自己生产的,因此与受众自身的关联度比较高,换句话说就是,众包模式的新闻更“接地气”。

    当然,众包模式的新闻生产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体现在:第一,非专业记者队伍导致新闻质量下降;第二,新闻真实性和权威性受到挑战。“众包”模式下,网络时代的新闻越来越像网络时代的商品,品牌变得越来越重要。

    鉴于“众包”新闻目前还存在一些弊端,部分资金实力雄厚、记者队伍强大的老牌报纸选择了通过改变记者工作方式来提升自身竞争力。

    拥有《今日美国》和多家电台、电视台的甘尼特公司就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全媒体记者”转型运动。为适应移动互联网环境,甘尼特公司要求其记者、编辑在未来能够跨越多种媒体进行写作,能够娴熟运用新媒体的硬件和软件进行编辑报道。为此,甘尼特公司提出了“MOJO”的概念,即Mobile Journalist(移动记者)。MOJO没有办公室,但是配有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以及智能手机等移动办公设备。每一名MOJO每天深入自己所负责的区域进行采访,然后利用移动办公设备现场发稿,第一时间完成专业报道。

    除甘尼特公司外,《纽约时报》也在对自己的记者队伍进行转型升级,来适应环境的变化。《纽约时报》在2014年4月一份创新报告中提出五点改革建议:一、创建受众拓展职位;二、组建数据分析团队;三、创建战略分析团队;四、鼓励跨部门合作,零距离贴近受众;五、优先招聘数字人才,助力“数字优先”战略。③以期能够更好地融合传统纸媒业务和数字业务,适应新的环境,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

    尽管新兴的《赫芬顿邮报》和老牌的《今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不同的战略侧重,但双方都是在发挥自己优势的基础上吸收了对方的可取之处。单纯地依靠“众包”模式难以生产出高质量的新闻,而单纯依靠传统新闻采编队伍难以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双方是一个不断融合的过程。

    发行渠道改变:数字为主的多平台竞争

    总体来看,报纸的发行量呈直线下滑趋势。各大主流报纸均发力数字发行领域,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今天,移动网络,移动客户端应用等方面的入口争夺已经近乎白热化。但是纵观美国报业,除《华尔街日报》早早舍弃纸质版外,大部分主流报纸均采用了多平台发行的战略。

    1996年《纽约时报》便成立英文网站,尼尔森数据显示,该网站2009年的访问量仍居全球第一。1999年《纽约时报》成立数字部,将NYTimes.com、Boston.com、NYToday.com等网站进行整合管理。2011年3月,纽约时报正式建立付费墙,至2012年3月份,《纽约时报》付费数字订户已经达到45万人,至2012年末,其数字付费订户更是达到了64万人。④2014年3月,《纽约时报》推出自己的精品付费客户端“NYT Now”以便让付费用户以每周2美元的价格享受更加精品的新闻推送。在内容方面,NYT Now推送的内容将会是经过专业新闻团队亲手编辑的精缩新闻,更加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快速阅读的需求。除此之外, NYT Now中的 “Our Pick”(我们的选择)栏目,还会推送编辑精选的来自其他媒体的文章,起到一定的聚合作用。总体来看,《纽约时报》数字发行策略可以归结为几点:以免费获得点击量,以价值获得收益,以品质赢得品牌忠诚。

    曾经的美国第一大报《今日美国》同样积极实施数字战略,并开发了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的客户端。根据2012年美国发行稽核局的媒体半年度报告,尽管在印刷版发行量下跌19%的情况下,由于移动客户端发行的带动,《今日美国》发行量依然实现了约70%的增长。⑤该报于2013年9月宣布开发“付费墙”,希望通过数字付费墙来增加发行收入。与此同时,2013年12月该报实施所谓的“蝴蝶战略”,将含有自身品牌的版面内容提供给母公司甘尼特公司旗下81家中小型报纸,从而使得《今日美国》品牌有机会进入各州和地方,覆盖二三线城市,而品牌辐射效应带来的就是平面广告的复苏和移动客户端订阅量的增加。

    2013年上半年,《华盛顿邮报》的日发行量和周发行量同比下降了7.16%和7.6%,与鼎盛时期的《华盛顿邮报》相比,下降超过40%。2013年10月1日,《华盛顿邮报》完成和亚马逊的联姻,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华盛顿邮报》利用亚马逊Kindle实现网络再造。Kindle读者群将成为邮报的目标受众,亚马逊可以通过Kindle平台推送、发行《华盛顿邮报》。而Kindle业已成熟的双重收费模式刚好可以应用于邮报。与亚马逊的联姻使得《华盛顿邮报》获得了除纸质媒体、互联网媒体、移动网络客户端外的第四大发行渠道。

    总而言之,技术的变革必然会带来传播形式的变革,尽管移动新媒体突飞猛进地发展,但是短时间内纸质媒体不会被淘汰,报纸、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三种发行方式将长期并存。任何一家报纸单纯依靠一种发行方式都无法立足于当今社会,只有有侧重地利用多平台竞争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新闻价值生成的转变:多元盈利模式的开发

    传统报纸价值生成主要来自报刊发行收益和广告售卖收益,然后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这两方面的收益都受到严重挑战。

    根据美国报纸协会发布的信息,2013年美国报业总营收376亿美元,相较2012年下滑2.6%,其中广告营收下滑6.5%,是报业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2013年报纸发行量营收增加3.7%。另外,2013年,移动广告开支增长了77%,但移动广告营收仍不足报纸广告总营收的1%。调查显示:2012年报纸纸质版广告每减少25美元,网站广告仅增长1美元。2012年,美国报纸网站广告收入占数字广告总体市场份额的比重越来越小,只有8%,而在2007年是15%。⑥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拓宽报业价值链,形成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是报纸经营面临的重要课题。

    互联网开启了报业的数字化时代,如果说传统互联网只是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那么移动终端对于人们阅读习惯的影响则是颠覆性的改变。面对技术更新与时代进步带来的压力,美国主流报纸都做出了自己的改变与探索:《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各大报纸相继建立付费墙制度;《今日美国》则在建立付费墙失败后尝试将本地新闻与本地数字化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华盛顿邮报》则直接向亚马逊“投怀送抱”以期利用亚马逊的平台与资金优势,能够在订阅与数字内容制作方面有所发挥。

    《纽约时报》

    2011年3月《纽约时报》正式建立付费墙,付费墙具体收费方式有两种:硬付费和软付费。硬付费是指将读者与网络内容完全隔离,在线支付以前读者看不到的任何内容。软付费指的是允许读者阅读一部分内容后,计时付费,计量付费,或者残缺吸引、捆绑订约、微支付等。同时,《纽约时报》印刷版订阅用户可以免费获得该报的全部新闻、信息和观点。《纽约时报》的付费墙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11年《纽约时报》的数字收入达到2.1亿美元,超过其运营成本,成功扭亏为盈。到2012年12月,《纽约时报》总发行收入更是达到7.68亿美元,比广告收入多出5290万美元,成为该报第一大收入来源。

    从价值链视角分析,《纽约时报》的付费墙以及收费客户端都属于报业价值链中的发行环节上的价值提升。另一方面,《纽约时报》近年来不断裁员,降低员工福利,则是从成本控制方面来提升总价值与价值活动成本差,可以说,《纽约时报》一直以来的战略是在传统价值链理论的指导之下不断地将价值链“内部化”。

    从价值链的外部拓展上讲,《纽约时报》则通过内容聚合打造自己独有的数据库,并通过提供数据服务获得利润回报。

    纽约时报的在线数据库“链接数据云”以及在线知识库“文献云”收录有纽约时报创刊至今所有的文献与数据,研究人员还通过现代分类方法,将这些数据分类归档,使用户能够轻易从海量的数据中获得准确信息。该数据库向公众开放,但需要付费使用。建立这类公共信息数据库,是未来的传媒内容发展趋势。

    《华盛顿邮报》

    2013年10月1日,华盛顿邮报公司向贝索斯出售《华盛顿邮报》。自此,《华盛顿邮报》完成和亚马逊的联姻,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不论从网络应用还是移动终端,亚马逊无疑为《华盛顿邮报》发行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渠道;亚马逊Kindle本身拥有包括图书以及读者评论在内的强大数据库资源,如果《华盛顿邮报》的数据库能与亚马逊数据库整合,将在未来数据服务中具有强大竞争力;品牌新闻有强大的吸附作用,利用数字新闻的广告与购物链接,《华盛顿邮报》和亚马逊可以在电子商务结合上有所突破。

    不难看出,无论是建立付费墙来增加发行收入,还是通过提供数据服务来拓展新的利益渠道,或者是通过新闻与电商相结合来创新盈利模式,在未来,新闻媒体的价值生成对于广告的依赖都在逐渐减小,创新的、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才能使新闻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武艳珍

    注释:

    ①《思科:2014-2019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解读》, h t t p : / /w w w . 1 9 9 i t . c o m /a r c h i v e s / 3 2 9 6 6 1 .html#comments。

    ②姚进凤:《众包模式与新媒体创新发展研究—— 以〈赫芬顿邮报〉为例》, 《特区经济》2 0 1 4 年第1 1期。

    ③ 《纽约时报2014 革新报告(上)》,张茹、杨晓琼、何亮、李听桥译,东方早报2014年7月29日。

    ④⑥陈国权:《重估付费墙对美国报业转型的价值》,《中国报业》2013年第13期。

    ⑤张宸:《〈今日美国〉的挑战与重塑》, 《军事记者》2014年第6期。

广电新媒体之现状、困境与路径
浅析移动互联网对美国主流报纸的影响
转型中的网络转载与纸媒维权
新媒体:政府与民众有效互动的新渠道
新闻报道中使用化名的法律要求和伦理选择
党报全媒体采编流程再造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