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多家媒体竞相传播芜湖“托举哥”始末

● 刘 光 石 琼 《 新闻战线 》(

    今年1月27日,一则“芜湖两位交通协管员雨中托举电缆两个小时”的新闻,通过芜湖日报报业集团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迅速扩散,随后被腾讯头条、人民日报《发现身边》栏目,央视《今日面孔》栏目以及全国多家传统媒体、网站和新媒体转载或再采访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5日,百度搜索有关“芜湖托举哥”的信息达64.6万条,到3月2日,已经达到98.9万条。日前,“芜湖托举哥”潘志俊、何凯候选3月份“中国好人榜”。芜湖报业集团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成功 “运作”,不仅让读者、观众和网友在阅读这则新闻中充分感受到芜湖协警的正能量,也充分体现了作为本土主流媒体的社会担当。

    过程:多家媒体竞相传播芜湖“托举哥”

    芜湖报业捷足先登聚焦芜湖“托举哥”

    1月27日上午9点35分,网友“杨三水清”在新浪微博用手机发布了一条图文信息:“联盛门口,这位交警不畏寒风,为市民出行保驾护航,为他点个赞。”帖子同时配发了一张芜湖协警站在道路中间隔离带上手举电缆让汽车顺利通过的图片。2分钟后,9点37分,芜湖日报报业集团芜湖新闻网官方微博就转载了这条信息,点击率达8000人次。10点33分,大江晚报记者李林克以“芜湖小壳”的新浪微博名也转发了“杨三水清”的帖子。11分钟后,大江晚报官方微博转载了李林克的微博帖子,点击率达3500人次。事发当天,芜湖日报记者吕毅和大江晚报记者李林克、涂志勤分别采访了当事人和现场周边商户及市民,进一步还原了事情过程。当天17点57分,芜湖日报今日看点(微信)转发了芜湖日报将于次日刊发的稿件精华版。

    1月28日,芜湖日报在民生热线版刊发了《闹市主干道一条电缆线半坠地面威胁交通安全(肩题) 芜湖两协警风雨中托举两小时(主标)》,大江晚报则在热线版以整版篇幅刊发了《电缆坠落横亘路中(肩题)交警车流中托举2小时疏导交通(主标)》,并配发了快评《给“托举哥”点个赞》。大江晚报微信发布了《给芜湖“托举哥”点个赞,电缆坠落路中 交警车流中托举2小时疏导交通》,芜湖手机报摘转了芜湖日报的新闻。在全面报道新闻事实的基础上,集团总编辑及时布置撰写评论文章《风雨中托举起“敬业”的旗帜》,深挖托举行为的时代意义,强化舆论引导。该文于次日在芜湖日报一版《中江时评》栏目刊发。

    1月30日,芜湖新闻网微信发布《芜湖“托举哥”上了〈人民日报〉是鼓舞更是骄傲》。1月31日,大江晚报记者涂志勤以图华微博名首发了“交警托举哥何凯、潘志俊今晨获市道路安全协会赠送的每人二十万的人身意外伤害关怀保险单”的帖子。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各新媒体都进行了转发,芜湖日报、大江晚报进行了跟进报道。2月3日,芜湖日报时评版推出“观点交锋”文章《风雨中他们托举起正能量》《道路畅通不能只依靠“托举哥”》,真情版则用整版以《走进交警 风雪迷茫你的眼 重任落在我的肩》为题,聚焦芜湖交警的筑梦人生。

    全国众媒体争相传播芜湖“托举哥”

    在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各媒体不断还原事件过程的时候,1月27日18点26分,腾讯编发了一组3张“托举哥”图片,并在次日6点06分,编发了这则新闻。此后,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网易、搜狐、凤凰网、中国网、央视新闻、中国文明网、光明网、中国廉政在线等全国知名媒体和网站以及安徽网、大众网、广州公安、四川在线、陕西传媒、宁波网、贵州网等众多地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先后转发和再采访报道了芜湖“托举哥”新闻。芜湖“托举哥”成为全国传媒界的焦点新闻。

    做法:芜湖报业媒体集体发声弘扬正能量

    报业集团媒体融合的一次成功运作

    新媒体以快制胜,“短平快”的急先锋作用得到充分体现。报业集团的芜湖新闻网、芜湖手机报、微博、微信、无线芜湖客户端等新媒体全面出击,以最快的速度、简短的文字和直观的图片,把芜湖“托举哥”的事迹迅速传递出去。

    传统媒体做深做透,彰显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事件发生数小时内,芜湖日报、大江晚报即安排记者到现场采访,刊发长篇通讯,还原事情的来龙去脉。

    引导舆论,升华芜湖“托举哥”故事的现实意义。加大言论引导力度,解读事件的时代意义,刊发《风雨中托举起“敬业”的旗帜》等言论4篇。

    借力宣传使芜湖“托举哥”成“全国焦点”

    新媒体@知名网站和媒体引发关注。大江晚报微博主动@新安晚报、平安芜湖、市场星报等安徽新媒体,通过安徽微博“大V”的再转发,吸引全国媒体转载和再采访报道。

    网站转发稿源均来自芜湖报业集团。从转发的全国媒体看,光明网来源于大江晚报电子版;网易首页的“荐新闻”和芜湖民生网均来自芜湖日报的稿件;许多网站虽然没有直接转载报业集团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稿件,但稿源依然采用的是芜湖日报、大江晚报的稿件。

    全国知名媒体的报道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首先,腾讯、新浪、网易、人民网、新华网等知名网站的转发相当给力,尤其是腾讯网站将芜湖“托举哥”的帖子前置头条处理;网易博客更是将人民日报、央视、凤凰视频、芜湖日报《中江时评》和大江晚报的《快评》“一网打尽”。其次,人民日报的再采访和权威报道使芜湖“托举哥”的新闻在各媒体上铺天盖地。

    启示:“小媒体”也能做出“大文章”

    启示一:“正能量”必须用心去宣传

    芜湖“托举哥”事件显然是偶然现象,它所传递的“正能量”是不可多得的。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各媒体对于这个稍纵即逝的信息没有忽略,更没有放弃,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一起上,使这个新闻事件越做越大,“正能量”的传递也越来越广。

    启示二:小媒体做文章必须借力

    从芜湖“托举哥”事件的传播过程可以看到,芜湖媒体宣传芜湖“托举哥”的影响力肯定是有限的,根本无法形成“燎原之势”,更无法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必须借力大媒体。报业集团借力大媒体有三个途径:一是利用媒体在芜湖新闻网的电子版,通过互联网传播;二是借助全国主要搜索引擎的搜索,尤其是部分合作的知名网站的推介,其中还包括有合作关系的中国知网等影响较大的资源库;三是主动@大媒体。

    启示三:小媒体大传播的运作模式

    对于突发新闻事件的宣传首先要快,通过新媒体的快速反应发出自己的声音;其次就是要做预案,传统媒体如何跟进,如何互动;第三是掌握传播的节奏问题。

    互动:让新闻越做越大。在传播芜湖“托举哥”事件中,芜湖日报报业集团的芜湖新闻网微博首先主动转发了一位网民的帖子,随后,芜湖新闻网、芜湖手机报、无线芜湖客户端以及集团各传统媒体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成了互动传播,此后,传统媒体接过新媒体的“棒”继续做大。

    平台:让新闻越做越广。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传播途径有相同之处,它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但也有不同之处,微博之间、微信之间、网站之间的传播是直接的,也更为广泛。传统媒体的传播除利用自己的数字报和互联网搜索引擎外,芜湖日报、大江晚报、《金周刊?芜湖广播电视》还通过中国城市党报协会、中国晚报协会等途径直接传播给其他传统媒体,从而使新闻事件的传播立体化、多样化。

    内容:让新闻越做越新。芜湖“托举哥”新闻最早出现的时候只有30个字和一张图片,只介绍了事件的地点和人物,而且把“协管员”写成“交警”。大江晚报新浪官方微博在转发时更正了错误,更新了许多新内容,如,将“交警”更正为“镜湖交警大队一名交通协管员”,地点加了 “广场路段”,并补充了事件经过和主要细节,同时指出图片来源是“过路司机”所拍。芜湖日报、大江晚报则通过详细采访更加全面地还原了事件的来龙去脉,通过《中江时评》和《快评》,提升芜湖“托举哥”事件的现实意义。

    (作者刘光系芜湖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石琼系该集团总编办主任)

    责任编辑:祝晓虎

全媒体融合的一次生动演练
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点赞
推进“四个全面”宣传 创新融合发展优势
两会报道的一道“新闻美味”
“磨”出来的报告 “精”出来的解读
多家媒体竞相传播芜湖“托举哥”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