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推进“四个全面”宣传 创新融合发展优势

——人民日报2015两会特刊评析

● 陈利云 《 新闻战线 》(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的“政治风向标”“经济晴雨表”。今年的两会尤为引人注目,因为这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的背景下召开的,也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和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召开的。人民日报以两会特刊为阵地,以“四个全面”为统领,努力做足做亮两会报道a提前策划,注重创新,无论工作机制、传播渠道还是报道内容、协调布局都令人耳目一新。

    突出“四个全面”主基调   把好“新常态”风向标

    以“四个全面”为主基调,特刊八个版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既有“中心思想”,又有“段落大意”,导向明确,基调明晰,搭建起以栏带“版”、以版带“刊”的立体报道格局。特刊封面主要以全媒体高端访谈栏目《两会e客厅》为主打,紧扣过去一年和今年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和法治中国建设等主题,让来自基层的代表委员与各部委负责人直接对话,并请相关领域专家参与探讨;其他几个版上,则分别以不同的栏目引领,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的一些重点选题,全方位、多视角展现亮点、回应热点、解析难点。像《法治中国》《法治故事会》,请代表委员就落实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畅谈想法和做法,介绍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进展;《民生在线》《基层春潮》《民声舆情》等,聚焦民生冷暖,突出对全面建成小康中的社会短板——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关注;《声音》《寄语》《履职心声》等,则围绕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重点工作,展示代表委员中高级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和新颖观点。另外像《数说两会》《两会新闻眼》《两会观》《解码会内会外》等,就会议当天的一些热点内容作出及时解读,挖掘重大新闻背后的意义、影响。

    如果说“四个全面”是主基调,那么“新常态”就是新的风向标。自习总书记作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论断后,“新常态”便成当下最热的经济关键词。那么“新常态”到底“新”在哪里?又“常”在何处?呈现“新常态”的原因何在?前景又如何?早在两会前,人民日报就围绕这个重大主题进行了多角度报道。两会期间,更是利用舆论宣传的有利契机,就这一新理念作出了更为深入、突出的论证和解读。

    比如,利用《热议》《声音》等栏目,及时呈现代表委员的观点建议,突出启示性和实践意义,推出《引领新常态,呼唤“心常态”》《引领新常态需克服“转型焦虑”》等多篇评论,并在理论版以“中国经济为什么行”为题刊发系列文章,突出思想性和引导意义;开设《新常态?国际视域》专栏,延展视野和宽度,从国际视角作出呼应和配合。同时,在特刊专设栏目系统阐释,持续发力,进一步提升了主题宣传的分量和高度。如《直面新常态》专栏,重点解决“怎么看”的问题,请代表委员围绕新常态下的重大趋势性变化,就如何科学认识新常态作出理性分析,子栏目《新闻点击》围绕头条主题,通过相关新闻事件和典型案例,作出“点”上的呼应和配合;《发力新常态》专栏,则重点解决“怎么干”的问题,就新常态下如何作为、如何增强转变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等,请代表委员结合自身认识和工作实践进行深入探讨。从“双中高”的发展目标到“双引擎”的发展动力,从“双结合”的发展理念到按下促改革调结构的“快车键”,每天围绕一个核心议题,解析内涵,明晰方向,并佐以实例条分缕析,解疑释惑,引导舆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机关报“定盘星”和“稳压器”的作用和水平。

    “两会e客厅”巩固创新优势  “中央厨房”推进融合发展

    今年两会报道,人民日报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利用微博、微信、微视、客户端等平台、方式,积极尝试“融媒体”报道,努力将两会特刊打造成融合发展的试验田。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法人微博发布相关微博163条,转发超16万次,阅读总量超8000万人次;微信公众号两会文章阅读次数近300万次;客户端推出两会报道近200篇,总阅读量超过7500万次。

    今年的《两会e客厅》,每日刊登一期或两期,较之去年,不仅数量翻倍、质量提升,而且话题更有针对性。关注的都是重点改革领域的进展和突破,对话也更深入更精彩,同时每期都配发清晰直观的部委工作成绩单,丰富了信息含量,也进一步提升了报道的说服力。每场高端访谈的内容都由人民网、人民日报客户端、微信公众账号和人民网客户端以及电子阅报栏同步推送,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同步推广,一次采集生成多种产品,并经10个以上媒体平台推送,融合传播影响力显著提升。 

    “中央厨房”的运行也是一次创新性尝试。作为一种全新的内容生产流程和机制,它是用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自己开发的报题软件进行运作的。在这一平台上,记者报选题,编辑提策划,同时将新闻内容推广给包括报社新媒体在内的全国百余家合作媒体,供需各方形成了无缝对接。通过这种工作机制上的创新,人民日报两会新闻报道进一步“融”了起来、“动”了起来、“活”了起来。今年还成立了“外媒定制组”,通过定制推送的方式,借力国外媒体深入宣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讲好两会故事,有效回应外部关切,引起广泛关注。

    此外,特刊上还有许多栏目,都体现了融合发展的优势和特色。像《微议改革》,与人民网、客户端合作,将选题提前在网上发布,请网友参与讨论,选登精彩观点,关注网络回应,刊发报道反馈,形成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循环流程;《民声舆情》通过与人民网的密切合作,每天就一个话题进行舆情监测,关注民生冷暖、舆情变化,以类似电视天气预报的形式,请主持人介绍舆情会商的结果;《民生在线》选题也主要来自网络调查、舆情监测,实现了百姓热点、民生焦点与代表委员关注点的同频共振。

    有声有色强化可视性  故事表达突出可读性

    两会年年开,报道年年做,要在激烈的同台竞争中展现党中央机关报的优势和水平,压力不小。今年的两会特刊,人民日报注重创新求变,不仅内容上主题更为集中,形式上也更加注重创新求变,不仅突出了故事化表达、可视化制作,而且通过科学合理的版面统筹,在版式的处理、色调的统筹、图片的搭配等方面,也都体现出独具匠心的设计。总体特点可以概括为 “有声”“有色”“可视”“可读”。

    “有声”——尽可能多地为栏目报道配发二维码,将平面报道与立体化展示有机结合起来,每天版上都有至少4个二维码形式的报道,像《两会e客厅》《中央厨房》《民声舆情》《现场》等,活化了报道形式,进一步拉近了读者与党报的距离。

    “有色”——特刊版面以温暖的橘黄色为主,各版上一些主要稿件也基本以蓝、绿等清新淡雅的色调铺底,加上彩色图表、图示等和风格统一的栏头设计,使特刊整体色调清新大气,将党报的厚重与都市报的灵动巧妙地融为一体。

    “可视”——更加注重图示图表的制作,一些主要稿件的精彩观点和核心数据等,基本都配发了图示图表,使重点内容更洗练、突出。以3月6日的报道为例,特刊1版以《一张图读懂政府工作报告》为题制作了整版图表,从“回顾2014”和“2015工作总体部署”两个方面,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形象、清晰又简洁生动的解读。其他几个版上的图表也多达20余幅。在图片的运用方面,则及时、主动约请摄影记者根据选题拍摄图片,图片明显增多,图片的现场感也都比较强。漫画、图表、书法等视觉元素的使用,也使版面富有变化。所有这些,大大强化了版面可视性,进一步提升了报道吸引力。

    “可读”——积极改进文风,提倡短实新,努力以故事化的表述、轻松化的表达和充满现场感的语言,将丰富的报道内容展现出来。短小精悍的小故事多了,鲜活生动的一线见闻多了,代表委员的观点也更具有针对性。比如《中央厨房》,以章回体的新颖形式对报道内容进行播报,使文字更为形象生动、朗朗上口,为党报增添了一份亲近与亲和;《法治故事会》以第一人称形式,请代表委员讲他们遇到的或者亲历的法治故事,以小见大,介绍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进展和需要解决的倾向性问题;特刊7版,作为“代表委员议国是”的观点摘编版,主要以“豆腐块”文章为主体,为使“碎片化”内容看起来不散,读起来不碎,版式设计、选题策划、标题制作十分用心。版面编辑把代表委员的精彩发言按话题进行分类,每期围绕一个热门话题,分解成多个小主题,使版面内容用主线 “串联”起来,让读者感到新颖、耐读。

    责任编辑:祝晓虎

全媒体融合的一次生动演练
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点赞
推进“四个全面”宣传 创新融合发展优势
两会报道的一道“新闻美味”
“磨”出来的报告 “精”出来的解读
多家媒体竞相传播芜湖“托举哥”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