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期间,中国纪检监察报社派出多路记者,奔赴天津、重庆、辽宁、浙江等地,深入宾馆、饭店、风景旅游区、私人会所、高速路口等,暗访“四风”问题,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精心策划 深入采访
节日往往是腐败易发多发的节点。
4月初,中央纪委副书记吴玉良在中央纪委党风廉政建设新闻宣传通气会上强调,“五一”是“四风”问题高发期,希望中央新闻媒体充分利用重点栏目、版面和专题专栏,加大宣传力度,释放执纪必严的信号,引导党员干部强化纪律意识,自觉落实八项规定精神。要充分发挥群众和媒体的监督作用,对查处的顶风违纪案件公开曝光,形成有力震慑。
中国纪检监察报社闻风而动,着手制定报道方案,其中,节日期间派记者暗访“四风”问题,是重要内容。
这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工作,报社以往这样的采访报道不是很多。出发前,报社领导专门安排有过暗访经历的记者介绍经验。王新民、陈治治、杨诗琪、何韬四位记者放弃节假日休息,奔赴采访一线。
公车私用、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大操大办等是暗访的重点内容。在地方纪委的配合下,记者坚持问题导向,深入采访,细心观察,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
在天津,记者和天津市纪委检查组先后前往津宁高速芦台西出口、七里海国家湿地公园、滨海航母主题公园、津蓟高速公路蓟县出口、盘山风景区、蓟县渔阳宾馆、水上北路狗不理大酒店、会宾园饭店等点位,共检查1500多部车辆,查看景区、宾馆和酒店发票存根239张。
在辽宁,记者和省纪委联合督查组分别前往沈阳市财政局,和平区委区政府、和平区司法局、棋盘山风景区,锦州市地税局以及朝阳市双塔区隆泰渔港酒楼、喜多多贵宾楼酒店等5家餐饮商家开展明察暗访,发现多张疑似公款消费发票。
在重庆,记者和市纪委督查组先后前往南川区綦万高速南平镇出口、南平镇政府、神龙峡景区、武隆县芙蓉洞景区、天生三桥景区等点位进行明察暗访。5月1日上午,在綦万高速南平镇出口,一辆私用的公车被逮个正着。
在浙江,记者和节日作风检查组分别前往绍兴市兰亭景区、柯岩景区和杭越海鲜、中金豪生酒店,杭州市1917花园餐厅和钱王美庐、佰荟楼、江南会等会所,雷峰塔景区、西溪湿地景区等地开展明察暗访,在景区发现多张单位参观券介绍信。
连续报道 形成规模
记者白天采访,晚上写稿,几乎每天都是赶在夜里十二点前后写完稿,再传回报社。后方值班领导和编辑认真把关,精心修改。在版面处理上打破常规,采用横通栏或竖通栏的排版方式,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冲击力。
5月2日至4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在一版连续刊发了《天津:发现两辆疑似公车私用》《重庆:一公车私用被逮正着》《辽宁:热门景区巡查公车私用》《天津:寻获多张疑似公款消费发票》《浙江:景区发现多张单位参观券介绍信》《这些发票,谁来认领》《重庆:七张旅游发票疑似公款消费》《杭州:名胜古迹查访公款旅游》等来自记者一线的报道,重磅“炸弹”连续抛出,形成了规模效应。
报道见报后,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关注,尤其是受到各涉事单位及有关领导机关、主管部门(单位)的高度重视。
5月2日,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办公室驾驶员徐某违规使用公车被曝光后,区纪工委监察局迅速行动,当天即作出处理:徐某被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并退还了私用公车所产生的全部费用;同时分管领导被追责,并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通报。《中国纪检监察报》随即刊发追踪报道《重庆:公车私用人员已被处分 用车经费已全部退还》。
5月4日一上班,天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臧献甫立即主持召开书记办公会,要求对顶风违纪的,发现一件处理一件,绝不姑息,绝不护短。当日下午,市纪委有关领导约谈相关单位和相关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领导,要求他们对检查发现的疑点问题迅速核实,对违规违纪的作出严肃处理,以儆效尤。5月5日,天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对下属汽车服务中心司机违规使用外租“津AV8430”车辆问题,给予司机祁某某行政记过处分,当天用车费用300元由个人负担,在全系统通报。《中国纪检监察报》随即刊发了追踪报道《天津:违规者受到处分并承担用车费用 管辖外疑似问题已通报相关单位》。
5月4日,《这些发票,谁来认领?》在头版头条刊发。当天上午,辽宁省纪委领导要求有关地区的纪检监察机关,对相关线索逐个筛查、快速办理,一旦核实就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随后,记者采写的三篇跟踪报道《至5月6日锦州5家单位主动认领》《认领单位增至7家 从“疑似”中汲取教训》《一查到底!全部发票问题件件有回音》先后见报。
舆论关注 扩大影响
报道刊发后,舆论高度关注。新浪、搜狐、凤凰、腾讯、网易等门户网站纷纷在首页转载,《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北京青年报》、《新京报》、《京华时报》、《法制晚报》等媒体,均对此进行了相关报道。据新华网“舆情在线”监测系统显示,首发媒体为《中国纪检监察报》的《“五一”期间各地纪检监察机关严查顶风违纪行为》,被列为5月4日最热新闻事件。
5月4日,新华社播发了《天津:“五一”督查疑似公车私用第一时间报告》的消息。5月13日,播发了题为《发票“变形”,公款消费穿上隐身衣》的深度报道,文中引用了《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的有关内容。
5月5日、6日,《人民日报》连续刊发题为《“五一”期间,多地纪委明察暗访 反“四风”不放假》《节日病复发 零容忍严查》的稿件,专门提到“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全程参与。”
5月7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滚动播出了 《“五一”期间 强化执纪监督 铁面纠“四风》的消息,报道了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五一”暗访的有关内容。
此外,《北京青年报》刊发了《多地纪委“五一”期间突击检查景点 到餐馆查发票》;《京华时报》刊发了《中纪委通报多起“四风”问题 52人凭白条进景区 纪检人员“五一”期间进景区查违纪》;《法制晚报》刊发了《中纪委通报“五一”违纪情况:52人凭白条进景区》,并配发了专家观点《反“四风”必须常态化》;《新京报》刊发了评论《“三公”若有明细,何需纪委饭店查发票》,等等。据不完全统计,相关报道超过400篇。
报道也引起网友极大关注。5月5日,仅《中纪委晒“五一”违纪账单:浙江52人进景区打白条》一文,几大门户网站的跟帖量就超过3.4万条。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柴萌介绍,对于“五一”期间中央纪委和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的查处行动,舆论普遍给予了高度评价。其中,31%的网民表示“反腐动真格,通报有诚意”;16%的网民希望建立长效机制,持续纠正“四风”问题;在此次查处“四风”行动中,公车私用仍不在少数,26%的网民认为公车统一标识是防止被私用最有效的方法,希望加快推进这一工作;约15%的网民指出,在高压反腐的当下,出现了“私车公养”的现象,对于类似新型腐败手段,12%的网民呼吁相关部门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式,不留“四风”死角。
(作者系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