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量激增和信息来源多样化的同时,也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技术上的方便。因此,自媒体的广泛流行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积极改变的同时,也带来了纷扰和迷惑。主流媒体不仅应及时澄清事实抵制谣言,还应该承担起培养国民基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使命,从信息的接收端入手,增强受众抵抗谣言侵蚀的“免疫力”。
目前治理网络谣言的方案
为了应对网络谣言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各方专家纷纷提出治理方案。以薛恒、陈燕为代表的学者提出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国家立法和网络规范等措施从源头上防止不实信息的生成。①以姜胜洪为代表的学者主张政府信息公开,同时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建立“防范网络谣言的制度壁垒”,使网络谣言没有散播的空间。②更有学者提出应充分利用数据挖掘等网络技术,减少网络谣言的传播,降低谣言与公众的“接触率”。以上三种观点代表了学界提出的主要解决方案,也是政府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从公安机关一直以来所进行的舆情监控到2013年8月个别网络大V们因传播谣言获罪,我国对谣言散布的治理进入攻坚阶段。
纵观我国应对网络谣言的诸多方案,无论是通过法律制裁,还是建立制度壁垒,抑或是通过技术手段阻止谣言的散布,都忽略了对于信息受众的“免疫力”方面的考虑以及主流媒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尽管有些学者提出的措施中有所涉及,但都语焉不详。事实上,一味地管控信息渠道本身并不能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自媒体时代的特征就是媒体的个人化和信息发布的随意性以及信息受众与信息传播者(微博的转发者)两者角色的潜在重合性,这个特点就是当下谣言传播的主要途径。荀子有言曰:“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在自媒体、泛媒体的时代,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潜在的传播者,智慧的受众会甄别信息的真伪,自然就不会以讹传讹。显然,治理网络谣言的最有效手段也就是使民众成为智者,从欧美发达国家的国民教育经验来看,这智者便是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因此,治理网络谣言的泛滥重要的是防止信息受众变为谣言的传播者。制造谣言的个人媒体如得不到广泛响应,在主流媒体正面消息的映照下,谣言也就不攻自破。
批判性思维与自媒体时代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技能和思想方法是欧美国民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方法”所倡导的探究性质疑至今已然是批判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模型,其基本能力包括阐释、分析、评估、推论和自我校准等方面。现代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对接受信息的阐释、分析、评估和校准,信息的受众可以有效地甄别信息的可靠性和可信性。
以美国为例,联邦政府20年前就通过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出台的文件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制度化。③事实上,批判性思维已经是国际公认的分析、评估信息,做出行为决策的重要思想方法。在以自媒体为标志的新的数码时代,以“比特币”为事件性表征的虚拟空间概念通过泛在的数字网络逐渐入侵现实社会的领地,强化现实(augmented reality)技术作为真实生活僭越虚拟世界的开端,彻底消解了真实与虚拟之间的绝对界限。自媒体的出现使得处于信息接收一端的受众挣扎于真实与虚假之间。自媒体带来的信息泛滥与商品社会催生的诚信危机共同构成了公众自我确认的藩篱。在此视角下,批判性思维的缺失将造成受众盲目地生活在自我编织的亦真亦假的“现实”之中,从而丧失了行为抉择的航标。
美国教育机构所广泛采用的培养国民批评性思维的教材是布朗与基莉合著的《问恰当的问题:批判性思维指南》。布朗与基莉在书中所介绍的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方式中有一种是继承并发展了“苏格拉底方法”。他们将当代受众的信息处理分为“海绵式”和“淘金式”两种模式。④前者指的是公众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尽可能多地吸收信息,对信息不加拣选,来者不拒;后者是根据自己的标准从浩若烟海的信息中筛选有用的加以珍藏。前者对于信息的真伪未加分别;而后者是根据某些固定的标准甄别信息,如根据媒体的信誉度等,此两种都是单向的处理信息的方式。在自媒体时代,“淘金式”的接受可能会错失某些非主流媒体的及时、有效的信息。另外,仅限于单向接受的“沙中淘金”所淘出的“金”难免具有差异性和主观性。布朗与基莉因此倡导公众继承“苏格拉底方法”的主要精神,结合当下的文化语境,与信息进行对话式的双向交流。
批判性思维主要从三方面提出问题。首先是“问自己”。厘清自己从无穷无尽的海量信息中所提取的是自己“愿意相信的”,还是“值得相信的”,是否自己某些预设的立场是提取信息的主要原因。缺失中立的立场往往是相信并传播不实之言的前提。其次是“问信息”。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因此有必要追问“谁在说”、“为何说”和“如何说”。是否是事件亲历者在讲述,讲述者是为吸引眼球,还是为伸张正义而揭露事实,还是唯恐天下不乱。所伸张的“正义”是本人的绝对利益,如自由、尊严、清白无辜等,还是与他人的相对利益,如各种纠纷等。是否有些语句模棱两可或语焉不详。在这些问题的指导下,细读这些信息,努力从中找出答案。这种思想进路将有助于我们从信息中看到更多的真实。最后是“问他人”。多数事件通常会关涉至少两方的关系,因此扩大信息来源,听不同的声音,站不同的角度都将在这个信息时代为受众提供更多的启示。
主流媒体与批判性思维培养
今天的主流媒体不仅要依靠记者客观公正的报道传达事实真相,宣扬主流意识形态,抵制谣言,更要发挥教化受众,培养其批判性思维的功能。事实上,传统媒体所报道的事实往往被公众所忽视,而“小道消息”却更具吸引力。受众由于批判性思维的缺失,被其所“愿意相信”的“事实”所左右。这就要求主流媒体记者展现事实真相的方法发生改变,同时,对主流媒体事实报道的语境构建变得不可或缺。新闻报道的必要语境构建不仅要依靠对非主流媒体信息和大众舆情涵盖,还要依靠主流媒体之间的互文性、互补性报道。倘若主流媒体之间缺乏呼应或媒体之间缺乏连续性,真正的事实将很快湮没在谣言之中。对于以自媒体为代表的非主流媒体中出现的谣言,不仅仅要限制其传播,更重要的是通过更全面的覆盖,让受众感受到主流媒体宽阔的视野和客观的立场。当谣言被揭穿后,主流媒体的网络资源可以将各种观点和报道汇集一处,努力还原客观事实,引导公众进行判断。
在多种声音的交错中最终呈现出的真相将使越来越多的受众逐渐获得批判性思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的界限尚不清晰之时,自媒体又走入到我们生活中,催生了新的主流与非主流界线的划分。处于主流地位的传统媒体将不仅代表着主流意识形态,承担着重要的宣传任务,更重要的一点是,主流媒体还承担着培养公众批判性思维的任务。这样,混沌的信息世界才会呈现出清晰的面孔。
(作者张燕楠系东北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周弘毅系东北大学学生)
注释:
①薛恒、陈燕:《治理网络谣言的国际经验》,《中国记者》2013年第5期。
②姜胜洪:《突发公众事件中网络谣言的形成、传播与应对》,《社科纵横》2013年第1期。
③National Educational Goals Panel. The national Goals Report [M]. Washington D. 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91.
④M. N. Browne, S. M. Keeley.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8th ed.) [M]. New Jersey: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