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长江大保护 “三峡”在行动

本刊记者 宋明霞 《 人民周刊 》(

    长江之于中国有多重要?

    长江全长6300公里,沿线有11个省市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超过40%,人口占比在40%以上。长江的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总量的35%,是中国重要的战略淡水资源库。

    长江污染有多严重?

    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次强调,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存在“4+1”污染源,即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化工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污染以及尾矿库污染。

    数据显示,长江流域接近30%的重要湖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的43%、37%、43%。

    “如果长江生态颓势再不逆转、长江水质环境持续恶化,那么影响的绝不仅仅是沿岸人民的短期阵痛,而是中华民族的长远福祉。”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调研长江时强调指出。

    一个世界性难题横亘在国人面前,三峡集团迎难而上。

    高度:长江大保护是高位推动的事业

    长江大保护是中央统筹、部委部署、高位推动的事业。

    早在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相关部委,围绕三峡集团改革发展开展研究,提出多份专题报告。

    2018年7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长江办)印发指导文件,支持三峡集团在共抓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对三峡集团参与共抓长江大保护工作作出制度性安排,明确近三年重点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

    生于长江,长于长江,发展于长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峡集团肩负“建设三峡、开发长江”的历史使命,成功建设了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随后,在金沙江下游滚动开发四座大型梯级水电工程,综合利用开发国内水资源,建成一个又一个国之重器。

    2018年12月13日,作为三峡集团开展长江大保护的业务实施主体,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在武汉注册成立。

    从开发长江到保护长江,又一重大历史使命落在三峡集团肩上。

    难度:五大挑战横亘面前

    这是一个既陌生又艰巨的课题,五大挑战横亘在长江生态环保集团面前。 

    来自自身能力建设的挑战;现有PPP模式推进遇到较大瓶颈;水环境治理欠缺科学系统治水实践,急需探索新的商业模式;生态环保领域和企业“散、小、弱、乱”现象难有改观,亟待加快提升产业集中度;体制机制制约共抓长江大保护形成合力。

    时间紧、任务重、头绪多,难度前所未有。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主导下,多个调研组分赴宜昌、岳阳、长沙、九江、芜湖多地多次开展调研,深入摸排行业现状。

    掀起城市的“盖头”来,问题触目惊心——

    城镇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落后、欠账严重;城镇污水收集率很低,污水直排,污水处理厂低效运行;河湖水倒灌、溢流,雨污错接混接,地下水入渗;厂网分离,产业链片段化、碎片化……

    以城镇污水治理为切入点,长江生态环保集团选取宜昌、岳阳、九江、芜湖4个城市先行先试,以“流域统筹、区域协调、系统治理、标本兼治”为原则、坚持厂网一体、厂网河湖岸一体的城镇污水处理和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得到国家部委、沿江省市、环保行业的一致认可。

    推动长江大保护先行先试项目落地建设,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启程。

    速度:试点城市一期项目全部落地

    共抓长江大保护已然开局,如何让方案快速落地、将思维导图转化为实施路径?

    “一年出模式,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明显见成效。”长江生态环保集团自加压力、负重前行,提出阶段性目标。

    “九江速度”提振士气。

    三峡集团充分依靠地方政府快速审批、快速开工、快速推进,会同联合体单位创造出“九江速度”。作为三峡集团长江大保护先行先试项目,自2018年1月起,仅半年多时间,九江一期项目6个子项目已全面开工,质量安全总体可控,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高度肯定。

    一个“共”字是“九江速度”的秘诀。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九江项目公司总经理曹诤介绍,九江一期项目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落地,既得益于国家发展改革委,江西省委、省政府,九江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也离不开三峡集团和相关参建单位的全力推进。

    在九江被确定为试点城市后,五个月内,三峡集团便先后与九江市政府、江西省政府签署了长江大保护相关战略合作协议。“一般情况下,完成整个PPP流程至少要半年时间。招标通知发出后,三峡集团只用两个月就完成了PPP项目准备工作。这得益于前期工作准备充分,后期政府多部门联动,多个流程同步推进,及时解决项目审批等难题,才能顺利完成投标并成功中标。”最早进入九江项目的工作人员李杨说。

    到2019年9月底,九江、芜湖、岳阳、宜昌四个试点城市一期项目全部落地落实。第二批合作市县尤其是重点城市全面对接,试点城市一期项目共计37个子项,已有32个子项开工建设。

    深度:聚焦城市地下排水管网修复治理

    黑臭在水里,问题在岸上,关键在管网。管网质量直接影响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

    “由于长江沿线城市普遍存在地下水位高的特性,又有污水管道、合流管道断裂、渗漏、倒灌等突出问题,导致污水管道内混有大量的地下水、河湖水,进厂化学需氧量(COD)浓度普遍低于100mg/L,导致很多污水处理厂闲置‘晒太阳’。”曹诤说。

    管网不治理,一切都白搭。

    “必须更加聚焦城市地下、聚焦排水管网修复治理工作。管网健康了,河湖才可能健康。”长江环保集团九江项目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俊直击问题要害。 

    核心在数据。

    “过去治污,是一根管网简单搭建下去,不够精准。新的治理模式要向精准化发展,仅靠人工很难实现,必须建立一套包含水质监测、预测预报、智慧调度等在内的智慧系统,通过机器、程序、软件等来实现精准化、智慧化治理。”张俊介绍。

    突破靠技术。

    本刊记者看到,在芜湖长江大保护项目管网排查点,技术人员操作机器人熟练地进行排水管网检测。当排水管网处于满水状态时,管道CCTV检测机器人无法检测,此时声呐设备就能代替机器人完成排查任务,现场就可以看到软件平台反馈的排水管网检测结果。

    “天上下着雨,地下埋设的感应器实时搜集计算雨量,分析管网内会有多少雨水流出,调蓄池该如何调配才能容纳雨水,处理过的雨水该流往何处。”中建二局工程师秦明勇从设备角度阐释。

    智慧治污应运而生。

    “实现智慧治污,需要智慧设备,也需要‘应接尽接’等智慧理念支撑。”曹诤说,“应接尽接,就是在解决管网漏接、混接、错接等问题的前提下,把污水都纳入污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或者截污,保证城镇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处理全达标。”

    广度:全生命周期协同治污

    治理碎片化、“挑肥拣瘦”是现存治水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

    “碎片化建设一批水环境治理项目,不是三峡集团的初衷。”三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孙志禹认为,只有通过科学性、系统性的顶层设计,把城镇污水处理和水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才能实现城市水体质量的根本改善。 

    解决方案清晰明了。

    以城镇污染处理为切入点,以摸清本底为基础,以现状问题为导向,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依据,以总体规划为龙头,坚持流域统筹、区域协调、系统治理、标本兼治和“一城一策”的原则,突出整体效益和规模化经营,通过厂网河湖岸一体化,建设养护全生命周期开展投资建设运营,促进城镇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处理全达标以及综合利用,保证城市水环境质量整体根本改善。

    五大业务平台作为战略支撑。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为核心实施主体;长江绿色发展投资基金定位为国家级产业投资基金,引入社会资本,保障长江大保护资金需求;长江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承担生态环境研究、监测,并将成果快速转化应用;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发挥各方优势和长处,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有效融合;长江生态环保专项资金为公益性资金,用于规划研究与编制、试验性项目、示范工程等支出。

    五大能力建设作为战略保障。

    随着岳阳、九江、芜湖、宜昌等一批先行先试项目的落地建设,三峡集团在形成项目管理、资源整合以及策划打包等能力基础上,正全力培育新的业务能力,包括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能力,管网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建设、管理与运行能力,河湖水环境承载力或容量评估及考核评估能力,创新智慧水务平台建设能力,污泥能源化资源化集中处理处置能力。

    把自身发展放在协同发展的大局中。“立足项目共建、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与长江大保护具有协同效应的企业广泛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资本合作为纽带,以项目合作为重点,以理顺污水处理价格机制为突破,以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为导向,开展‘资本+’合作,推动重大项目快速落地。”三峡集团董事长雷鸣山反复强调协同发展。

    协同效应逐步凸显。

    “以前与社会资本合作,社会资本看中的是具有回报机制的污水处理厂,把管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甩给了地方政府,导致厂网分离。现在厂网一体化,赚钱不赚钱的三峡都干。”岳阳市住建局副局长程文艺认为,三峡集团正在积极探索全生命周期治污管理新路子。

    “三峡集团改变了过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重末端处理、轻系统治理的做法,系统治水理念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九江市政府副市长孙金淼认为。

    政企互信逐步加强。

    “两年来,地方政府对三峡集团的资金、技术、管理有了深刻认知。若论承担主体责任,展开强强联手,作为合作者非三峡集团莫属。”芜湖“十里江湾”项目是三峡集团建设的滨江岸线综合整治工程。站在水清岸绿的生态景观带,芜湖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立新有感而发。

    各方更加聚焦体制机制创新。

    “当前污水处理费只能勉强覆盖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成本,污水管网的运行还需财政支付。”在长江环保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世平看来,“以理顺污水处理价格机制为突破,探索未来管网运维的收费机制,推动地方水务平台市场化改革,是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关键。”

    “共抓长江大保护体制机制创新是根本,是关键。没有体制机制创新,治污难以为继。”长江环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峰强调表示。

    “长江大保护是荆棘密布、极具挑战的事业,长江大保护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事业,长江大保护是实现集团战略拓展的事业。”2019年7月,雷鸣山把集团战略定位明确表述为实现清洁能源与生态环保“两翼齐飞”。

    承载压力、直面矛盾、砥砺前行,三峡集团集聚新势能。

    从建设水电枢纽到治理水体污染,从大江大河到“毛细血管”,从重点突破到整体推进,从自身发展到协同发展,长江治污正逐步呈现出一个闭环体系。

2020年经济工作怎么干
看新时代依宪治国新局面
遥感大国的全球生态报告
长江大保护 “三峡”在行动
“设计顺德”领着产业跑
小升初“摇号”的焦虑
国际学校里学什么
停车电子收费喜与忧
“农民院士”朱有勇
云南体育旅游融合风头正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