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遥感大国的全球生态报告

本刊记者 一明 《 人民周刊 》(

    2019年11月22日,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9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度报告》),这是其第八次公开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

    《年度报告》针对国家的重大需求、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全球粮食安全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聚焦“全球森林覆盖状况及变化”“全球土地退化态势”“全球重大自然灾害及影响”及“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四个专题。

    记者了解到,此次报告生成了国际最长时间序列(1982—2018年)全球植被生产力数据集等遥感数据产品,揭示了2000年以来全球森林覆盖和生产力变化的区域分异规律,分析了2000年以来全球土地退化态势及其驱动因素,评估了2018—2019年上半年重大自然灾害事件的影响和恢复状况,并评价了防灾减灾措施发挥的作用,分析预测了2018—2019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并重点评估了非洲粮食安全形势。

    2019年12月9日,中国林业科学院资源信息研究所研究员高志海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强调,中国土地恢复的主因是实施生态工程使林草覆盖大幅度增加,生态工程对中国土地恢复的贡献率约70%。中国正在为全球变绿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贡献非常显著

    其实,全球生态报告与我们每个人身边的生态息息相关。

    此次监测结果显示,中国的植树造林与森林保护,已经成为维持全球森林覆盖面积基本平衡的主要贡献者。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2015—2035年)生态环境上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森林覆盖率不减少。在全球来说,如果把中国的贡献拿掉,减少还是非常显著的。”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柳钦火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2000年到2018年,中国森林面积增长率为26.90%,《年度报告》指出,中国重视植树造林,人工造林面积长期居于世界首位。

    “就退化本身来说,人为活动是造成退化的主要原因。”在高志海看来,不同地区有不同反应。近20年来,人为活动得到很大改善,新问题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双刃剑。在2019年的报告中,热带雨林气候变化起了反作用,像西伯利亚、高纬度地区的森林反而更加茂盛。他们发现,那些特别冷的地区,最近20年变得暖和、降雨增加,且利于植物生长。   

    高志海认为,不能只看退化数据,还应该重视恢复。近20年来,中国作了许多努力,恢复效果对政府和大众都很重要。这次报告给出了明确答案,全球恢复主要在亚洲。

    2019年上半年,美国航天局转载了一篇《自然-可持续子刊》杂志上的有关中国和印度“变绿”的文章,在中国国内引起很大反响。

    高志海告诉记者,全球森林在近20年略有减少,减少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森林砍伐和火灾是主要原因。中国的森林恰恰相反,森林总面积达2.12亿公顷,近20年差不多增加了0.45亿公顷,在世界上是很罕见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森林总面积在减少,发达国家森林覆盖面积基本上是持平的,而中国森林面积的增加和我们重视生态建设是分不开的。

    连续七次发布报告获好评

    此前,科技部已经连续七次发布年度报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在第七次报告时,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工作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就告诉记者,报告使用的国产数据比例已经达到57%,且逐年提高,中国遥感大国的实力正在显现。

    2015年与2017年度设置了“‘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及态势”专题,聚焦评价了部分互联互通重大工程建设对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自2012年启动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工作以来,围绕全球生态环境典型要素、全球性生态环境热点问题和全球重点区域这3大类主题,已分7期陆续发布包括陆地植被生长状况、陆表水域面积时空分布、大型国际重要湿地等9个专题系列共18个专题报告,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充分彰显出中国遥感科技界对服务人类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积极态度和独特贡献。

    在此基础上,国家遥感中心根据科技部总体部署,组织国内优势科技力量,吸收国家科技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以及相关部门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气象、环境、资源和高分等国内外卫星观测数据,组织相关领域知名专家400余人次完成了2019年度报告的编制工作。《年度报告》及其相关的数据产品通过国家遥感中心网站和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对外公开发布。

    为全球生态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记者了解到,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持续开展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工作,会同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跨部门组织国内顶尖的科研力量,开展了全球及区域尺度生态环境遥感专题产品研发及监测分析研究。

    “我们在报告编制过程中,注重吸收国家科技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以及相关部门的研究成果,使用了包括气象、环境、资源和高分等国内外卫星的观测数据,生成了国际首套最长时间序列全球植被生产力产品。”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主任王琦安给记者分析了2000年以来全球土地退化和恢复态势,对2018至2019年上半年间15个全球典型干旱、洪水、热带气旋、森林火灾、地震灾害事件的影响和恢复状况进行了比较,报告还增加了对非洲地区粮食安全形势的监测与分析,确保了报告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全球土地退化态势”专题报告表明:2000至2018年全球土地退化与改善恢复两大过程在不同区域并行发生,两者总量基本持平,改善和恢复的土地面积略大于退化扩展和加重的面积。而全球主要传统退化区域中,中国、南亚次大陆等区域土地退化态势出现明显逆转。

    “全球重大自然灾害及影响”专题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均低于近30年平均水平,实现了灾后恢复的重要条件。

    “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专题报告显示:2018—2019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供应形势良好,201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与2017年几乎持平,预计2019年粮食总产量持平略减;近5年来非洲粮食自给状况持续恶化,非洲地区要实现“零饥饿”和“消除贫困”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任重道远。

    据了解,未来年度报告工作将继续面向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要求,以全球视野将年度报告工作长期、持续地开展下去,让更多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为全球生态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2020年经济工作怎么干
看新时代依宪治国新局面
遥感大国的全球生态报告
长江大保护 “三峡”在行动
“设计顺德”领着产业跑
小升初“摇号”的焦虑
国际学校里学什么
停车电子收费喜与忧
“农民院士”朱有勇
云南体育旅游融合风头正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