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琢玉之美

本刊记者 穆宁 《 人民周刊 》(

    玉,石之美者。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历来崇玉、爱玉、赏玉和藏玉。《周礼》曰:“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古人的玉石制作由实用器衍变为礼器,进而转变为观赏器,并通过其深邃的含义寄托着无尽的精神追求。如今,每块玉石仍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每件玉器作品依然承载着丰厚的吉祥寓意。当代的琢玉人在与玉石对话的过程中,继续品味着探索着玉石的奥秘。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崔奇铭,他向记者分享了自己与玉石相伴近40年的苦与乐。

    玉缘,相伴一生

    崔奇铭,1963年生于北京,自幼爱好绘画。1979年,他考入北京市玉器厂技工学校,学习绘画、雕塑和玉雕技巧。他刻苦学习、精于练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81年秋天,崔奇铭借故宫晾晒古画的机会看到了众多名家真迹,并用心临摹了北宋画家李公麟的人物横卷《维摩演教图》,“当时心有所想,笔就到了。”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均老先生看后评价很高,并在卷尾写下了“……其于笔墨之研求几欲乱真,所谓可以传世之本……”

    1982年,崔奇铭毕业后进入北京市玉器厂,他先后成为蔚长海、郭石林、宋世义的徒弟,这三位都是玉器行里很有影响的大师,师父的严谨要求和务实作风对他影响很大,他的雕刻技巧也愈加精进。1984年,崔奇铭考入北京工艺美术品总公司职工大学(现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工艺雕塑专业。1987—1990年,毕业后的崔奇铭参与了轻工业部国家翡翠国宝制作重点工程,他作为北京市玉器厂的青年代表参加了插屏《四海腾欢》的制作,那段经历让崔奇铭印象深刻,至今难忘。崔奇铭的雕刻技巧逐渐成熟,琢玉技术日渐全面,逐渐走上了自主设计创作玉器作品的道路。

    2004年,崔奇铭被评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2006年,获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08年,崔奇铭工作室——奇石铭刻坊成立。他的雕刻题材包罗万象,作品风格渐趋明朗,创作理念也愈加独到。

    相玉,与玉石对话

    崔奇铭一直坚守在创作一线,他的艺术积淀越来越深厚。中国玉石雕刻“天工奖”和中国玉器“百花奖”是玉雕领域最重要的奖项,崔奇铭的玉雕作品数次斩获“天工奖”金奖和“百花奖”金奖。

    玉行里常说,千种玛瑙万种玉。因材料的特殊性,玉雕属于特种工艺美术。玉雕作品需要考虑玉石产地及玉质特点,结合皮壳表现,凭借经验预判玉石纹路的走向和玉石品质的优劣。崔奇铭总是对着材料反复看,细细揣摩每块材料的用法,以寻求最佳的创作形式。

    翡翠,大自然的产物,玉的一种,颜色千变万化,崔奇铭对翡翠情有独钟,他经常使用翡翠进行创作。崔奇铭与玉石对话,在相玉的过程中,痛并快乐着。如今,好的玉石珍贵不易得,他对材料满怀敬畏,每次创作都慎之又慎,有时灵感来得快,有时却要琢磨很久。崔奇铭对记者说:“做一个琢玉人,首先得懂玉,对雕刻材料的掌握就显得非常关键,我做了这么久,最大的收获是各种材料应用得很娴熟。这需要时间的积累,见得多了,经验也就多了。”他常对徒弟们说,一切技艺都要围绕材料的美来进行,要把大自然的美充分展现出来。

    玉雕这项工作非常艰苦,从业者成长周期长,成材率极低。目前,崔奇铭工作室的五个徒弟跟了他近十年,他们的琢玉技术大有长进,做活干净利落,已有不错的手艺。2018年初,崔奇铭调入北京轻工技师学院工艺美术系,几个学生跟着他学艺。崔奇铭认为,这一行多见材料、见好材料、掌握材料的特点尤其重要。

    琢玉,意境之美

    玉雕创作包括选材、设计、琢磨、抛光和过蜡五道工序,其中,设计和琢磨工序最复杂。一件玉雕摆件在设计完成后,仅制作就需要八九个月,在此期间还会反复调整。总的来说,玉雕需要按料取材,因材施艺,为了追求最佳呈现效果,需要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崔奇铭希望尽可能保留材料的天然美。他的作品精益求精,他坦言:“我不怕费工,我追求我的目标。”

    崔奇铭创作的作品品类繁多,创作题材博古纳今,内容涵盖神话传说、诗词歌赋、吉祥图案、人物鸟兽、园林花卉、观音罗汉等,他的作品包括重达一吨多的山子、几公斤的摆件,还包括几十克的小挂件。他精于氛围的营造,刻意追求意境之美,除此之外,他还十分注重成组成对、系列题材的设计制作。

    崔奇铭的作品给人的直观感受是每个面都有内容。他做的是四面活,作品注重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形式,擅长俏色巧雕、皮色巧雕,每件作品的完成感特别强,就连底座也都是精心设计、量身打造的。崔奇铭说:“我没有刻意追求什么样的风格,只是随着时间的积累,一点一滴自然而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在设计《报喜图》时,崔奇铭受“马踏飞燕”启发,使用圆雕手法塑造了一对飞奔的豹子和展翅欲飞的喜鹊,取“报喜”之意。这件作品由黑黄两色的翡翠怪桩料雕琢而成,材料的颜色与内容巧妙结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在山石形状底座的衬托下,两只金钱豹翻山越岭,飞奔报喜而来。

    翡翠作品《定海神针》选用外皮呈棕黄色的水石料,材料细腻光滑,黄白相间,营造出安宁祥和、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如意金箍棒、水母、珊瑚、神仙鱼和水草穿插有序,相得益彰,并且每个面的转角都处理得巧妙合理、连贯自然。

    《海屋添寿》使用了翡翠山子的造型特点,描绘了三位仙人在山中相遇互比高寿的场景,开天辟地、女娲补天、沧海桑田、王母仙桃等元素尽数展现。《海屋添寿》既表现了祝寿祈福的传统意蕴,又彰显了翡翠山子的艺术魅力。

    崔奇铭坚守玉雕40年,他认为自己很幸运,取得的成绩除了依靠自身努力之外,还有师父的提携。他认为,做一行,得做精做专,凭借点点滴滴的积累、踏踏实实的工作才能得到上天的眷顾。2018年12月,北京工美人物丛书《足迹》第二辑出版,该书收录了17位北京工艺美术行业的代表,崔奇铭也被纳入其中。

工而不“匠”
常贵田:相声传薪者,精诚“守艺人”
向毛泽东学读书
古代黄河的“河长”
琢玉之美
温暖的墙根儿
你努力不止的样子最美
旅行是一味草药
我们一起煮月亮
做共享住房合作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