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私募基金迎来“大扫除”

张牧之 《 人民周刊 》(

    一个行业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走规范、合规的道路,更何况如今已经显露出诸多行业乱象,如今监管风暴已经开始袭来。

    昔日“私募一哥”徐翔被查曾是2015年末轰动资本市场的大事,而近期“徐翔被正式批捕”再次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热门话题。

    从一代A股平民股神到锒铛入狱沦为阶下囚,回过头来看,这些带着光环的股神和打着私募基金的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机构,让人们防不胜防,人们不禁担心徐翔之后还会不会有新的徐翔?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曾表示,私募基金内幕交易十分猖獗,给私募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可以预见,“股灾”抗跌英雄徐翔被抓之后,将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给私募基金市场带来短期的冲击。很快,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国基金业协会”)密集出台了关于私募基金行业的一些列监管政策,在股民充满期待的“红五月”(过去是指这个月节日比较多,而现在则变为人们希望这个月股市能够上涨,K线图上显露出“红”色)到来之际进行了一次私募基金“大扫除”。

    私募发展“过热”

    私募基金的行业发展一直以来是金融行业的一个新生力量,也能够满足投资者多元化投融资的需要,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国家的金融创新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随着资产管理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争抢这块蛋糕。从2014年2月,中国基金业协会正式开展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和自律管理以来,私募基金行业发展势头迅猛。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官方数据显示,已经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截至2016年3月底已经超过25000家,其中有私募基金产品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机构超过8500家,资产管理规模超过5万亿,众多管理人中,管理规模超过100亿的管理人接近100家(94家)。针对私募证券基金这一块,行业初具规模,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已经超过11000家,管理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16000多只,规模接近5万亿。在过去2015年,仅仅是新成立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就有4773家,平均每天13家。

    对投资者而言,所谓私募基金,就是将巨额资金交给自己不了解的人打理。私募的特点就是非常的灵活。不管什么,只要私募基金管理人认为能赚钱,就可以去投资。不像公募基金,有很多限制。另外,私募和公募还有一点重要的不同,私募是靠收益分成赚钱的,以赚钱为第一目标。当然,在看到预期较高收益的同时,投资者更应该对潜在较高风险有足够了解。

    在经历一年多爆发式增长之后,随着私募公司的集体失联、私募公司非法集资被查、私募大佬内幕交易被查等事件的接连曝光,私募基金行业乱象逐渐显露出来。2015年5月协会建立投诉登记制度以来,针对私募基金投诉事件有495件,占比高达85%。

    揭秘四大乱象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2月,中国基金业协会共办结236件(次)涉嫌违规的私募案件,案件涉及的主要违法违规类型表现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非法自我增信、没有按规定持续履行私募基金信息报告义务、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就在四月最后一个工作日(4月29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在网上发布通知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私募基金中的乱象进行了一次梳理,对私募乱象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为滥用中国基金业协会的登记备案信息,非法自我增信,甚至从事违法违规行为。“挂羊头卖狗肉”,借此从事P2P、民间借贷、担保等非私募基金管理业务。悖离了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统计监测、行业自律管理的制度设计初衷。

    第二类乱象是私募基金行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出现了,已登记中部分机构长期未实质性开展私募基金管理业务,甚至根本没有展业意愿;有些机构内部管理混乱,缺乏有效健全的内控制度等情况。

    第三类表现为有些机构法律意识淡薄、合规意识缺乏,没有按规定持续履行私募基金信息报告义务。如,为数不少的机构存在不如实填报信息,不如实登记多地注册的多个关联机构或分支机构,未按要求更新报送信息的情况,甚至长期“失联”。

    第四类就是存在一些违法违规经营运作的现象。更有甚者,私募行业缺乏规范指导使得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假借私募的名义行非法集资之实。从事利益输送、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犯罪行为。近期备受舆论关注的“中晋系”事件,就是因为中晋系主打的业务是私募股权投资,私募机构非法集资成为投资者需要警惕的又一种投资理财乱象。

    从募集乱象中寻找共性,挖掘出乱象产生的深层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中国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曾表示,与私募业务蓬勃发展相比,私募监管有所滞后,违规募集成为私募基金乱象之源。中国基金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在发布会上指出,违法违规私募存在的主要原因当前违法违规私募屡禁不止,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私募行业规则体系不健全,对私募基金募集行为的监管存在缺失,违法违规成本低,驱使一些私募机构募集资金过程中游走于灰色地带,大打法律擦边球;另一方面,一些私募机构对现有《基金法》《暂行办法》框架下的法律法规认识不够充分,不能正确理解法律法规的规定,私募基金募集行为缺乏相关指导;最后,投资者教育不到位,私募机构与投资者信息极度不对称也是造成违法违规私募机构能够屡屡得逞的重要原因。 

    迎来规范发展

    一个行业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走规范、合规的道路,更何况如今已经显露出诸多行业乱象。

    4月15日,中国基金业协会正式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募集行为办法》),直面上述乱象,通过七章共计四十四条具体办法,确立了私募募集行为标准,规划了私募募集行为路径,约定了募集机构的六项义务,厘清了私募基金与各种非法集资的界限。可以说,被业内称为“最严”行为标准的《募集行为办法》为规范私募基金募集市场提供了自律监管的依据,将引导募集机构合法合规经营。

    4月29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关于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针对今年2月5日前已登记满12个月且在2016年5月1日前既未补提法律意见书,也未申请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约2000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于2016年5月1日予以注销。

    根据基金业协会最新公示的信息,备案私募机构数量从4月底的26056家减少至24155家。这就意味着,今年2月5日新规生效后,登记满一年的1901家私募“空壳”已经遭到清理,成为第一批出局者。而3个月后,未能保壳的私募还将继续出局。

    另外,早在两个月前,私募基金管理人就被要求必须获得基金从业人员资格。2016年4月23日,31.3万名考生在全国48个城市进行了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考试2016年第一次全国统一考试,被业界调侃为“大佬云集”。

    经中国基金业协会统计,此次考生总计参考率达74.44%,是历次考试参与程度最高的一次;考试科目一《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总体通过率71.15%,而科目二《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总体通过率仅为28.95%。

    想要在考试中浑水摸鱼是不行的,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通报,此次考试过程中初步发现200余名考生存在违纪现象,经核实后将取消考试成绩,并给予1~3年禁考处罚,同时违纪情形将计入个人诚信档案并通报考生所在单位。

    监管风暴来袭,让众多违法违规行为曝光的同时,对私募乱象也起到了威慑作用。同时,监管层密集落地的一系列文件,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私募行业将朝着合法有序规范的道路健康发展。

互联网金融拧紧“安全阀”
刷墙公司也可以“高大上”
私募基金迎来“大扫除”
规范电动车“最大公约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