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解码日本“最右翼”石原慎太郎

文|陈言 《 人民文摘 》(

    新一轮的选举像已到来的秋天一样,成为了日本政治的必然。

    有一个人,却比平时更加得到了民众的关注。他就是10多年前离开了国会,在1999年开始出任东京都知事,之后干了三届,并在2011年第4次当选的石原慎太郎。

    秋天的东京,国会附近的树木虽然残留着绿色,却早已经在阳光少的地方,泛出了黄斑。

    民主党执政已经3年多,日本民众对该党的不安,在鸠山由纪夫、菅直人、野田三任首相任期中,反复得到了强化。另一方面,自民党3年来却不见有任何总结经验教训的迹象,这加速了日本政治的混乱。

    新一轮的选举像已到来的秋天一样,成为了日本政治的必然。

    有一个人,却比平时更加得到了民众的关注。他就是10多年前离开了国会,在1999年开始出任东京都知事,之后干了三届,并在2011年第4次当选的石原慎太郎。

    1995年,在国会众议院议会上,在议长宣布表彰石原慎太郎连续25年当选议员的时候,石原忽然情绪高涨,说国会“如同被去势的男人”,他再也受不了了,宣布辞去议员,震惊全场。

    2012年10月25日,石原在一个例行的记者见面会上,像17年前那样,再次突然宣布辞职,将还有两年半任期的东京都知事职位辞去,并将自建新党,又一次让在场记者大跌眼镜。

    今天的日本,似乎已不是50多岁的野田首相和自民党前首相安倍晋三的时代,也还未能让40多岁的大阪市长桥下彻呼风唤雨,80高龄的石原慎太郎把自己装扮成了眼下最“忧国忧民”的“义士”。他每月为《产经新闻》撰写一篇专栏文章,专栏的名称就叫“日本啊”,尽显忧国忧民之心。

    他又盯上了中国

    2012年10月25日的记者见面会,仅20多分钟里人们听到他4次谈到了“支那”。

    不排除日本人中有人称中国为“支那”,犹如中国人俗称日本为“小日本”,带有愤恨之意。但这只是私下场合之语。而石原则总是称中国为“支那”,不用“支那”的话,反而会成为新闻。1945年日本战败前,日本军队称中国为“支那”。此词带有军国主义色彩,如今日本政治家中用这个词的已不多,石原是其中的一个。

    而超出日本社会的用词习惯、特意称中国为“支那”的背后,有石原自己对日本社会的认识。

    石原是作家出身,曾在1956年摘取了日本最高的小说奖——芥川奖。从那时起,石原就开始和三岛由纪夫等右翼文人交往。但那时日本的国家环境一直没有给右翼以左右民众的机会。石原的呼叫声虽然高分贝,但最后能到达民众那里的并不多。

    正式从政并官至东京都知事后,石原陆续提出了建设“新银行东京”、推进东京的高中改革、要求和美军共用军事基地等施政构想,也给东京带来了收益,但他最想做的,恐怕仍然是“标新立异”“一鸣惊人”。

    根据他的政治经验,越到国家走向的重要关头,越需要找到一个让日本民众特别注目的口号,才能一举收获大量支持。这一次,他又盯上了中国。

    “购岛”计划出炉始末

    2012年4月,石原访问美国前,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透露:“我到美国后,会有极为引人瞩目的新闻发布。”

    4月16日,石原在美国抛出了他酝酿已久的“购买钓鱼岛”计划——让日本民众来参与购买这个主权存在争议、面积不到5平方公里的小岛,并号称“钱不在多少,重在参与”。

    “3·11”日本大地震后,捐款在日本蔚然成风。但一年多的全民动员下来,救灾成果仍停留在把震倒的房屋、桥梁分门别类地堆成垃圾山,其后便停顿了下来,关于是否“弃核”的讨论也争执不下,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社会共识,眼见着又要散开了。

    这时候,冷眼旁观的石原发现了一条连接整个日本的新纽带——不是救灾、也不是弃核,而是“购岛”。打着“爱国”的大旗号召“购岛”,不但易获支持,而且会较少引发媒体和公众的质疑。

    果然,日本媒体几乎没有质疑石原“购岛”计划的动机。当石原从美国回到东京的时候,已有1亿日元汇到了石原指定的账号上,到了10月底,账上已经超过了13亿日元。

    就这样,一个荒诞的“购岛”计划让石原慎太郎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他也随之有了重返国政的基础,这也是他为什么愿意放弃东京都知事之位,果断决定建立新党的真正原因。

    他眼中的“安倍君”与“桥下先生”

    对于首相野田佳彦,石原向来直呼其名,从不带上“先生”的尊称,更不会加上“首相”的后缀。

    对能表现出一些“敬意”的人,石原会在其名字后加上“君”(日语中,“君”通常是对比自己地位或年龄略低的人的尊称)。比如他称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为“安倍君”。当然安倍小石原20多岁,而且出身政治世家,称“安倍君”也无可非议。

    唯一例外的是,石原称现任大阪市长、日本政坛的“未来之星”、今年刚四十出头、比他最小的儿子还小不少的桥下彻为“桥下先生”,其中带有的“敬意”甚至超过了安倍晋三。

    这些称谓其实并非随机,而是体现了石原对于日本政坛走向的判断。

    尽管从年龄上看,桥下仅及石原的一半,但石原觉得他很有前途。而如今在电视上高喊“领土、领海,日本人的生命”的安倍晋三,尽管看起来很有东山再起的希望,却身体欠佳,即便再次出任首相,能支撑多久也很难说。

    据日本媒体报道,2006年安倍因为过度紧张,患上了溃疡性大肠炎,不得不退出首相席位。尽管后来通过药物制止了腹泻,但对身体损伤极大。

    但桥下就不一样了。他不但年轻,而且门下3000多人组成的“大阪维新塾”中,聚集了很多资深政客,将是下次国会选举时的重要力量。一旦他杀入东京,会改变现在的政治格局。

    基于这样的考量,在《朝日周刊》报道桥下的父辈与黑道有牵连时,第一个出来为桥下辩护的便是石原。石原一直觉得,现在的日本比任何时候都缺少“强势国家”的气魄,而桥下除了在政治上主张建设强有力的国家外,还在经济上提出了一些“有力”的建议,如参加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等,这些是安倍所欠缺的,让他不能不高看一头。

    按照石原的构想,在即将要到来的日本大选中,民主党多半败北,安倍领导的自民党胜出,而桥下的“大阪维新塾”中能有数人进入国会。石原本人则将取代老友平沼赳夫,成为“奋起日本党”党首,并在国会选举中获得数个席位。480个国会议员席位中,自民党过半数的可能性不大,安倍从而必须找“大阪维新塾”和“奋起日本党”联合执政。

    与此同时,石原仍在反复谈论“支那的霸权主义”问题,在领土问题上进一步炒作,有意让已大大倒退的中日关系继续恶化。在日本经济复兴渺茫、国内政治难以找到一个共同目标的时候,石原利用领土问题来形成统一并且强硬的国内舆论,与上世纪20年代的日本有很多相似之处。

    如果这样的局面出现,就不能不让全世界深度担忧了。

驻站5年感受朝鲜之变
戈尔巴乔夫新书秘闻多
解码日本“最右翼”石原慎太郎
全球行贿隐秘地图
美国为什么没有身份证?
那些“不婚”的国家领导人
华人圈的美国大选:选人不选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