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潼古镇最令人神往、最令人流连的是三棵树。
一棵是唐朝的国槐,生长在以这棵树得名、一座有着久远历史的“绿树禅院”里。老槐深褐色的主干向禅院院墙的右侧倾斜,在靠近约两米高墙头的位置,分为两股主杈,左侧的主杈在上,右侧的主杈在下,倚过墙头,又略往下伸展到禅院外面的古街上。两股主杈上又分了许多细小的杈,郁郁葱葱的枝叶生机勃勃,让一树浓荫覆盖了禅院和禅院外的石板老街,古树、古寺、古街跨越千年却依然鲜活,不由让人的心为之一动。“山中多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树木不言,人有话说”。
然而,这却是一棵曾开口说过话的槐树哦。“槐荫开口把话提,叫声董永你听知!你与大姐成婚配,槐荫与你做红媒。”传说,当年董永路遇七仙女,就是这棵老槐树做的媒。只是如今,它老于世故,不再开口说话,但它的故事广为流传,许多青年情侣结伴而来,把山盟海誓的话儿写在红布条上,密密麻麻地系在它脚下的栏杆上。我相信这棵慈祥的老槐定会庇佑怀有美好期望的他们百年和合,相携一生。
第二棵是宋代的山茶树。溱潼人喜滋滋地告诉我们,这棵树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人工栽培山茶基径最大、树体最高、树龄最长,而又生长在长江以北的唯一一株万朵古山茶,这棵有着“世界茶花王”之誉的“国宝级”古树,已与云南丽江茶花王结为“姐妹花”,与台湾草山红山茶喜结“团圆树”。
山茶树倚墙而生,说明当年它生长环境的局促,说明它一定不是在富贵人家的庭院中长大,说明它原本布衣,靠着不屈不挠的意志,一不小心长成了“世界茶花王”。我们来时,山茶花已经谢了,枝头犹存残萼点点。也许是缘分不到,它没有让我们遇见它美丽的时刻。树旁有一口井,名叫浇花井,据说也是宋朝的,为溱湖古八景之一。山茶花盛开的夜晚,来井边可以领略到“井中月、水中花”的意趣。
清代孙乔年的诗,“满庭花卉一灵泉,碧水清澄镜面圆。月下阶前僧去后,闲听窗外水涓涓”,讲述了这棵山茶树和井的一段凄美爱情故事。南宋末年,离此不远的寺院有位凡心未脱的了缘小和尚,他与村女小花姑娘常在此幽会。后来,走漏了风声,小花含羞投井而死,死前与小和尚相约,来世与他仍在井边相会。第二年井边就长出一棵山茶树。被赶出山门的了缘小和尚就在井边搭起一座茅棚,养护这棵茶花。如今,山茶花盛开的月夜,俯身石栏,从井底晃动的茶花中还能看到了缘小和尚和小花的身影呢。我听了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再看这棵树就觉得一树都是多情的色彩。
第三棵树不是明代的黄杨、皂荚,也不是清代的木槿,而是那出了“一门三院士,祖上是状元”的李氏谱系。这棵树比唐国槐、比宋山茶长得更茁壮、更葳蕤。李氏始祖李承霖、曾祖父李贞发是这棵树的根。“百年家训”是这棵树的根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土壤里汲取的精华。“爱我中华、兴我家邦、少小勤学、车胤孙康、弦歌雅乐、翰墨传香、尊师益友、孝德永彰、和亲睦邻、扶幼尊长、敬德修业、发愤图强、女红针黹、娴淑贤良、诗书共读、兰桂齐芳、扶贫济困、造福一方、克勤克俭、家道隆昌。”这段李氏家训由曾祖父李贞发手书于1890年,80个字告诉后人要懂得诗书礼仪,要勤学上进,要有社会责任,要有担当情怀……这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的营养,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溱潼李氏这棵树。现在,这树已长成参天的大树,它比唐国槐、宋山茶更高大、更生气勃勃、更吸引人们的目光。
一棵古树就是一段记忆,一棵古树就是一段依然鲜活的历史。溱潼古镇有三棵古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