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9月06日 星期四

马来西亚华商谬福林

像不惧风雨的雨燕反哺社会(“一带一路”华商故事)

贾平凡 丁 宁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9月06日   第 08 版)

  图为谬福林正在燕屋里采燕窝。
  (资料图片)

  “我们不只是为钱,也是一份情怀坚守。”谬福林脸上露出些许纯真的孩子气,嘴边两个梨涡荡漾着暖暖笑意,直抵人心。

  上世纪90年代走出国门、落户马来西亚后,谬福林曾一直从事五金行业国际贸易。因痛心于2011年的“毒燕窝”事件,他毅然转战燕窝行业。跨行发展的谬福林投石问路,初心不改,终于在马来西亚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嗅到商机:

  打造“质量”通行证

  “来,尝尝。”在谬福林家中采访时,他端着刚泡好的燕窝,放入当季的红瓤西瓜,嘴角带着掩不住的自豪。在阳光的照射下,淡黄色燕窝膏体略带透明、色泽诱人。

  “玉盏施颜丽,珍馐润肺阴。古来皇帝享,今日属平民。”燕窝是金丝燕等同属燕类用唾液及绒羽等混合凝结所筑的巢穴,历来是中国传统的滋补良品。

  作为马来西亚AMG宏泰国际集团公司的董事长,谬福林不仅是销售燕窝的生意人,更是食用燕窝的消费者。

  “2011年,中国发生‘毒血燕’亚硝酸盐超标事件后,我就下定决心,要进入这个行业,严把质量关,只做让消费者放心的良心燕窝。”谬福林谈起进入燕窝行业的初衷。

  中国曾一度全面禁止燕窝进口,不少商家纷纷离开,燕窝市场陷入信任危机的寒冬。谬福林却一直密切关注行业动向:“我坚信质量好的产品,一定有市场、有销量。”

  2013年,马来西亚成为首个获准输往中国的燕窝出口国。嗅到商机的谬福林再也等不及,即刻联络几位熟悉燕窝生产的马来西亚华裔,着手制定燕窝生产计划,考察燕屋营建基地。

  “选址、建厂、采摘、挑毛、加工、包装,我们准备做一条高质量燕窝生产的全产业链。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马来西亚金丝燕通常将巢穴建在山洞或海岸洞穴中。为尽可能地模拟金丝燕生存环境,谬福林制定了严苛的温度、湿度控制标准,燕屋的温度在28摄氏度左右、湿度在90%以上,并努力减少屋内光线,营造金丝燕在自然条件下栖息与居住的环境。

  “产品的清洁与消毒是食品安全中的重要一环,但几十道工序下来,燕窝难免有损耗,形状看起来不够完美。”谬福林表示,许多不法商家为了使燕盏看起来更光洁厚重,将树胶等涂料粘补到劣质燕窝表面,以此拔高利润。

  “我们可以接受燕盏不完美的形状,但是不能接受燕窝不完美的质量。”谬福林坚定地说。

  坚持不懈:

  守住初心不言输

  “燕屋来了贵客!”首次引来大批金丝燕当天,谬福林和负责引燕的音响专家都难抑激动,大家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而在此之前,谬福林屡屡受挫,损失惨重,但他咬紧牙关,愈挫愈勇。

  毕业于化工专业的谬福林,面对完全陌生的食品行业,他坦言,自己最初完全吃不消。

  厂房全部建成之初,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本该热热闹闹的燕屋,却冷冷清清,寂静无声。

  “看着一间间燕屋空荡荡的,引不来燕子,我心里也空。”仅一年,公司就损失了上千万元。但谬福林没有放弃探索的脚步,“我的个性是不服输、不怕输的。虽然经验不足让我们绕了许多弯路,但我相信只要方向对了,就一定能走下去。”

  为学习引燕经验,他跑遍马来西亚寻找专家;为获得政策支持,他两地奔走,与马来西亚政府和中国政府多方接洽;为赢得当地市场,他积极融入主流社会,自学马来语和当地风俗文化。

  重新评估、选址、搭建燕屋、添置音响、通过播放器模拟金丝燕叫声……规范每一个细节,记录每一点变化,顶着炎炎烈日,挥洒无数汗水,一切从头再来,谬福林废寝忘食地与时间赛跑。功夫不负有心人,燕屋终于迎来了金丝燕。

  5年间,从无到有,谬福林的燕窝加工工厂从马来西亚扩展到了印度尼西亚;由少到多,其公司生产的燕窝逐渐销往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

  “每月燕窝产量有5吨-8吨,产值为5000万-8000万元。”可观的收益不仅为当地增加了经济效益,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拉动进出口贸易。在马来西亚的燕窝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谬福林靠的不仅是让消费者放心的产品质量,更靠的是他内心毫不动摇的坚定信念。

  反哺社会:

  热心公益有妙招

  往返于中马两地,谬福林如一只不惧风雨的雨燕,反哺社会。

  “教育是立国之本,我希望孩子们能读更多书,未来能站在更高的阶梯处远眺。”在马来西亚,谬福林常年资助廉律中学,并成为该校名誉校董;在中国,从广州市善林附属幼儿园,到淮北市特殊教育学校,谬福林一直坚持为贫困生捐款,无偿支持教育事业发展。

  做公益,谬福林并没有止步于此。2016年一个寻常的下午,一个念头在谬福林心中闪过:“既能创造就业机会,又能增加当地经济收入,为什么不回国办加工工厂?”

  说做就做。第一步便是考虑地点,建在哪里比较好?经过反复商议与评估,扶贫攻坚大省安徽,成为目标省份之一。

  “我是中国人,当然要为精准扶贫做贡献。”谬福林的答案自然而简单。

  而在安徽建厂的另一原因,还源自谬福林在淮北市特殊教育学校捐赠时的一次经历:“燕窝挑毛是个细致活儿,聋哑人士的专注更适合这个工作,同时能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让特殊人群活得更有尊严,谬福林将社会责任一肩扛起。

  淮北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我们一直在关注燕窝加工工厂的落地进度。为聋哑人士解决就业,是我们所有人的心愿。”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已有成熟的加工基地,并且劳动力成本较低,在中国设立毛燕加工基地,是否会减少企业利润?”面对本报的提问,谬福林笑答:“我们当然不会做长期亏本买卖。经过测算,加工成本相近,又可以帮助国内弱势群体解决就业问题,何乐而不为呢?”目前,该项目正在加紧筹建中。

  2013年建厂至今,与“一带一路”倡议同年“生日”的燕窝企业,今年已经5岁了。

  “与‘一带一路’与时偕行,我们生逢其时。响应国家政策,促进中马友好,不仅要‘走出去’,敢闯敢干,还要‘引进来’,饮水思源。”谬福林用行动诠释家国情怀。

像不惧风雨的雨燕反哺社会(“一带一路”华商故事)
商机商讯
从酒楼学徒到餐饮集团董事长
商论语丝
责编:贾平凡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