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4月14日 星期五

与书为伴 岁月馨香(我与书)

王文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4月14日   第 07 版)

  7岁的时候,读到一本名叫《十粒米》的连环画。虽然认字不多,我还是磕磕绊绊地看完了全文。这本书让我明白,课堂之外还有另一个精彩世界。于是,我尽一切可能地搜集课外书,当时读到最多的是《西游记》和《三国演义》系列连环画。我对四大名著的最初认知,就源自它们。

  9岁那年的寒假,姐姐拿回几本《收获》《小说界》《钟山》。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一样,我立刻被这些厚厚的文学刊物吸引。第一次读方方的《风景》,我怀着既害怕又好奇的心情坚持读到结尾,当晚吓得不敢独自睡觉;读陈忠实的《康家小院》,对里面那句“男人是耙耙,女人是匣匣”的俗语似懂非懂却印象颇深;读路遥的《黄叶在秋风中飘落》,被卢若琴的善良深深触动。之后每年寒暑假,我都会把这些文学杂志翻出来,认真地重读一遍。在那个没有电视和网络的时代,除了收音机里的评书和广播剧,能为我打开外部世界窗户的,就是这些百读不厌的文学杂志。

  一直到五年级,我才接触到《格林童话》和《天方夜谭》,这让我童年的读书生涯达到圆满。我恍然大悟:世界上竟然还有一种名为童话的文学体裁!参加工作以后,我最先买的书就是全套的《格林童话》和《一千零一夜》。因为喜欢一些警句和哲思短语,我将《罗兰小语》《沙与沫》《吉檀迦利》里面的句子,工整地抄录在日记本上,空闲的时候就拿来熟读,这个习惯一直保持了很多年。

  参加工作后,每月除了基本生活费,买书成了我的首选支出项。记得自己邮购的第一本书,是贾平凹获得美孚飞马文学奖的作品《浮躁》。收到书后,我细心地用报纸包了一层书皮,小心翼翼地在扉页写上自己的名字和购书日期,然后才如饥似渴地读起来,那种喜悦和满足感至今历历在目。慢慢地,《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喻世明言》《聊斋志异》《镜花缘》《傲慢与偏见》《悲惨世界》《红与黑》《战争与和平》《飘》等中外名著,也陆续地被我收入囊中。法国哲学家阿兰有句名言:“书籍是幸福时期的欢乐,痛苦时期的慰藉。”这些书籍带我走进世界的不同角落,遨游在不同时空和文化精粹里,也让远离家乡的我多了一份精神慰藉。

  与书为伴,拓宽了我的眼界和思维,也让平凡的日子溢出一份温暖和馨香。

遗失在西方八百年的中国元素
《红楼梦》的言情与政治(名家读名著·王蒙谈《红楼梦》(二))
与书为伴 岁月馨香(我与书)
刘震云当上阅读大使
学术亦有浪漫(旧书新读)
责编:张稚丹 邮箱:zzd_1106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