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4月01日 星期六

香港校园建筑异彩纷呈(说香港)

丁梓懿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4月01日   第 04 版)

  现在,对于不少内地游客来说,香港的传统景点已属“小学程度”,深度游香港才是新追求。行山、赏蝶、茶餐厅都是体验香港风情的方式。如果您想以方便和惬意的方式行走香港,那不妨到校园里看看建筑。

  建筑是将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一座城市的建筑风格能充分反映它独有的文化特征。

  拔萃男书院

  拔萃男书院成立于1869年,为香港传统名校之一,设有中学部及小学部。小学部于2004年建成,设计师在尊重现有历史建筑的前提下,将现代元素融入其中,连同校内的体育馆、游泳池、宿舍大楼、玻璃亭及新翼,成为书院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在小学部的校园里,不同种类的树木分布在各个角落。而学校作为一个制造记忆的场所,学生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一样的感怀。大楼的建筑地面被刻意降低,使得建筑物二楼与草坪相衔接,与大草坪对面的中学部相得益彰。

  值得一提的是,为保留小学部内3棵原有的大树,建筑师在设计连接小学的高架天桥时,修改了桥面的平面坐标,使这些树木可以在桥中央穿过,双程分隔车道及消防紧急通道也可在树干两侧通过,很大程度保留了原有面貌。

  新翼外墙则以灰白两色为主色调,室内用石板及橡木作为装饰,并配合玻璃等现代元素。玻璃亭保留了原有中庭的感觉,对流的设计有利于采光及通风,树荫为凉亭遮光,降低对冷气机的需求,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于1963年由3所中文专上学院合并组成。校园依山傍海,树木花鸟种类繁多,人文气息浓厚,被誉为亚洲最美大学校园之一。

  校内的综合教学大楼外形方正优美,内部设计感强,是建筑系学生的大本营。大楼与康本国际学术园、伍何曼原楼仅隔一条马路,设计者通过“社区视窗”概念将校园两个部分连接起来,营造了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建筑还利用中庭和多层平台创造出随意多变的学习和活动空间,以开放灵活多变的手法创造出不同用途的空间形态。

  建筑师在设计基地布置、建筑外墙时运用环保概念,根据现场环境从不同坐向引入自然光,同时阻挡热和噪音。中庭天窗则采用建筑整合太阳能板,不仅为室内提供采光,还能为大楼供电。屋顶花园则可降低建筑太阳能辐射的吸收率。

  香港理工大学

  成立于1937年的香港理工大学是一所公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校内的赛马会创新楼是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和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院的总部。楼高15层,面积达1.5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超过1800名师生。大楼以设计教学及创新用途为主,设施主要包括实验室、展览空间、阶梯教室、设计工作室、多功能教室、休闲区域等。

  创新楼坐落在校园东北角一块狭窄而不规则的场地上,延伸至校园中心,南面毗邻大学足球场,北临九龙走廊高速公路立交桥。该楼凭借基建设施的出色结构设计,成为理大校园内的独特地标。

  创新楼是由知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设计。她在设计上融合塔台的典型特征,形成流畅轻快的组合线条。室内的玻璃幕墙和中庭空间则增强了建筑的透明性和连通性。创新楼将学校里的各种设计项目联系起来,搭建了一个多学科互动交流的环境,呈现出一种集体研究的文化现象。

  知专设计学院

  香港知专设计学院成立于2007年,是香港职业训练局为培训创意工业人才而设立的专上院校。2010年,面积达42000平方米的院校落成。一个巨大方正的空间是整个建筑的基础,被称为“城市休息室”,可俯瞰周边环境,用来组织会议及人员交流。室内的绿色空间和外部的城市景色交相呼应,互为补充。

  设计融合了天空与地面的元素,从玻璃与钢铁材质、光线与透明感中得以显现。空中平台覆盖着雪白的玻璃,像一座“空中城市”漂浮在塔楼之上,将图书馆、行政办公室等空间集中在一起。塔楼的结构与垂直连接也是设计的亮点所在,反映了该学校学科的多样性与特殊性。

  这一系列现代感极强的建筑为各自的学校赋予了新的生命,恰恰证明了如今的院校不仅仅是传播知识、交流学术的场所,更成为了一个兼顾实用与美观、外在与内涵的地方。 

  (据新华社香港电)

台湾茶“药”不“药”(看台湾)
掂掂自己斤两(声音)
抓拍台北
香港居民演自己
台湾明星街边“嗨”
香港校园建筑异彩纷呈(说香港)
第一先生(热词解析)
责编:陈晓星 邮箱:cxx@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