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3月11日 星期六

“京津冀”里话明天(家事国事)

高搏扬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3月11日   第 07 版)

  自从来到北京学习,母亲总跟我念叨:“现在回家方便了,你啥时闲了就从北京回来,坐那个动车,到唐山才90分钟,不像以前一说起去北京跟出远门一样。”母亲平日生活节俭,但是给我打起电话来,总有说不完的话。

  “北京机会多,你将来在北京工作吧。”几年前,母亲不乐意我到北京发展,是因为儿行千里母担忧。而现在,北京到唐山的路好走了,通道多了,联系更密切了。光是北京到唐山的列车,一天内就有50趟,其中高铁、动车有27趟。

  回家的方便得益于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从2014年以来,“轨道上的京津冀”,已经形成以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和地铁为支撑的4层立体轨道交通网。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要求,“京津保唐相邻城市1小时交通圈”正在逐步实现,2017年京津冀所有公共交通将全都实现一卡通。

  “反正咱们之间打电话也不算长途了,以后跟家里勤联系着。”自从2015年京津冀取消漫游费后,母亲给我打电话的频率就明显多了起来。从母亲那里,我了解到了唐山好多新的变化。以前的唐山是重工业城市的代名词,母亲曾说:“污染严重的时候,早起开窗通风,等到下午窗台上就会看见一层黑渣。”而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得到了高度重视。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要比2013年下降40%左右。“现在环境明显变好了,以前的采煤沉降区变成了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去年还举办了园艺博览会。”

  唐山的环境变好了,这让我放心了不少。以前母亲一到冬天总是咳嗽,唐山的医院治不好,就要到北京的医院去看。来回不仅路程遥远,而且异地报销更是难上加难。“以后看病,我不用找你去北京看了,现在咱家这边的医院,就有北京的医生坐诊。” 如今京津冀资源共享,每个月都有京津的知名医生、专家学者到唐山会诊坐诊,直接为老百姓服务。今年京津冀三地更是可以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母亲前几天带电话跟我说:“我听说将来到北京养老也方便了,没有障碍了,以后我和你爸到北京给你看孩子。”如今像我这样离开唐山到北京打拼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如果把父母接到北京养老,老年福利和养老服务会因为户籍壁垒跟不上,但现在让养老扶持政策跟着户籍老人走,无疑为我们解除了后顾之忧。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3年来,出行更方便、更快捷了,环境更绿色、更环保了,看病更省心、更踏实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飙升,母亲说:“我眼中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真好。”

中国精准扶贫 赢得全球掌声
“京津冀”里话明天(家事国事)
网友议两会
为两会服务的民族语文翻译组
境外看两会
责编:孙少峰 李 贞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