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菔子,俗称萝卜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成熟种子。民谚有“十月萝卜小人参”的说法,吃萝卜好处多多,殊不知萝卜子也是一味良药。
中医认为,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归脾、胃、肺经。可消食除胀,降气化痰。古时医家称“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内经》云:“痰饮,聚于胃,关于肺。”脾胃之纳、运、升、降失常,饮食湿浊聚于胃而成痰。而肺之痰,每由肺脏受邪,清肃失司所致。用莱菔子消食化痰、下气定喘,使仓禀无浊聚,求其本也。用莱菔子,有痰则断其源;无痰则调节脾胃之气机,升降有度,邪自难存。
著名中药方剂《三子养亲汤》中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为主药。“三子”均系行气消痰之品,根据“以消为补”的原则,合而为用,各逞其长,可使痰消气顺,喘嗽自平。常用的消食中药方剂《保和丸》中也有莱菔子,与山楂、神曲、陈皮同用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莱菔子辛散耗气,故不宜与人参同用。人参主要有补气、生津、安神等功效。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说的就是清代名医叶天士巧用莱菔子破人参补益之气,救人性命的奇迹。
相传清朝年间,苏州杨姓富家公子年三十余,仍沉溺于声色犬马,不务正业。一次,这个杨公子花天酒地又偷花了家里一千两银子,被父亲发觉后挨了一顿责骂。他原本身体虚弱,精神受了刺激竟病倒了,后来更神志昏迷,卧床不起。其父请来医生,认为是纯虚之证,只有大补一法,每日用人参三钱。谁知越补病越重,最后竟不省人事,皮下还大大小小地生了上千个痰核。家里人都以为他不行了,哭哭啼啼地准备后事。这时,一位邻居对其父说:“叶天士是当今名医,何不请他来看看,或许还有一线希望。”其父一听,立即派人去请。叶天士诊视后说道:“你们准备后事是不是以为他无救了?你们拿来大板,重打他几十下,他都死不了。”其父一听叶天士出言不逊,不悦地说:“我这儿自得病后,光吃人参就花了一千两银子。你要是能治好他的病,我就再拿一千两银子谢酬。”叶天士摇摇头说道:“我自从行医以来,还没收受过这么丰厚的诊金,咱们还是先治病要紧。”说罢,便开了一张方子,上面都是些清火之类的普通药。然后,又留下些自带的药末,叫病人一起服用。
病人服药后,三天能讲话,五天便坐了起来,一个月行动自如。杨家花园牡丹盛开,杨父请叶天士赏花,庆贺公子康复。叶天士几杯酒下肚后,对杨父说道:“令郎服了一千两银子的人参差点送命,吃了我带的那种药末转危为安,少说也得把药的本钱还给我吧。”其父连忙点头称是,说道:“那天一时疏忽,未能付给药金,这当然是少不了的,还请先生说个数目。”叶天士回答:“增病人参,价值千两,去病药末,自当倍之——不多不少,二千两!”其父一听,面露难色。在座诸人,面面相觑,一言不发。叶天士放声大笑说道:“不要害怕!我以实相告之吧——那药末是我花八文钱买来的萝卜子研成的。”大家这才知道叶天士是开玩笑,便一齐大笑起来。
(作者为北京朝阳区中医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