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东三环开车两个小时,就能到达位于河北廊坊新兴产业区的泉恩集团生厂厂区。在轰鸣的机器声中,记者看到,各种颜色的塑料管道堆得整整齐齐,它们刚从生产线上下来不久。
别小看了它们,正是从这个工厂中生产出的大口径塑料管道,在南水北调工程中,铺设了经过河北邢台、保定、衡水、沧州等地的近250公里。
工厂的拥有者叫王文祥,他是北美最大的塑料管材制造企业JM Eagle集团董事长。在商界纵横捭阖多年,他对记者说,无论在中国、美国还是非洲,他始终致力于的,是让人们喝上干净的水。
让艰苦环境磨砺自我
10岁时,王文祥就发现,自己跟同龄人最大的区别是,别人在向父母要钱买玩具,而他在卖玩具挣钱。
在外人眼里,王文祥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他的父亲王永庆是台湾赫赫有名的“经营之神”,创办的台塑集团被视为台湾企业界的“王中之王”。
然而,在很小的时候,王文祥就明白一个道理:无论是成长还是成功,都只能靠自己。“父母给了我很多的爱,但是在钱的方面,他们从来都是让我自己想办法解决。”在王文祥的记忆里,和母亲在美国度过的少年时光,甚至有些清贫。为了挣零花钱,他需要挨家挨户敲门“推销”自己拼装的玩具模型。
他的第一份工作,虽然是回父亲在台湾的工厂,却和其他新来的员工没什么两样。“第一年,就是和大家一样轮三班,一个星期从早上8点做到下午4点,另一个星期从下午4点做到晚上12点。”王文祥记得,搬运铁板,徒手组装,包括扫地、清理厕所,他做的都是这些工作。
他的第一个公司,同样是凭借自己的努力,从父亲手中买下的。2003年,王永庆打算将台塑集团在美国的子公司JM塑胶公司卖给王文祥。虽然王文祥已经担任这个公司负责人10多年,但因为是卖给自己的儿子,王永庆在市价3亿美元的基础上,又溢价10%,并且要求这笔费用全由王文祥自己解决。
“我当时觉得这很不公平,但是没有办法,不接受父亲的条件,就买不下来。”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王文祥跑了十多家银行,最终才融到足够的贷款。“我还记得签约收购的那一天,是2005年10月31日。”
而在此之前,跟随父亲来美国扩展事业的10多年里,王文祥说,自己始终只是一名自食其力的打工者。“1990年刚到美国时,我一年的薪水只有3万美元,父亲从来没给过我其他的钱。”
但在王文祥看来,这些并不重要,因为“一个人越能吃苦,才越能处事不惊”。而他更为珍惜的,是在父亲身边学习的机会。“刚来美国时,差不多有一年多的时间,从周一到周六,父亲天天都在教我怎么去经营管理。”
如何拓展业务,如何更合理地管理生产,如何用心待人……父亲手把手地教,王文祥一点一滴的学习、琢磨。15年的时间,他从一名政治学专业的学生,转变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塑料管材企业领导者,并带领自己的公司在营业额上完成质的飞跃。
让中国人喝上直饮水
做了近30年的塑料管道生意,王文祥笑称,自己有了一个“职业病”,那就是不管走到哪里,只要看到水管,就会停下来看一看材质。
“看到一些地方还在用铸铁管,我非常生气。为什么不用新材料,这样管道既不会生锈,也不会漏水。”王文祥深知,使用正确的管材,对于避免造成水的二次污染至关重要。
2012年,王文祥回到中国,成立泉恩集团有限公司,首先在河北廊坊建起一座占地997亩的塑料管道生产工厂,并且提出一项“永泉计划”。
“我要把最好的技术带回国内,希望有一天在中国,家家户户打开水龙头,都可以直饮自来水。”王文祥说,这就是自己的计划。目前,国内企业生产的多是球墨铸铁管道或水泥管道,长期使用之后容易腐蚀影响水质,而王文祥要推广的环保的塑料管材,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为此,王文祥带来了美国公司的技术研发团队和世界先进的生产设备,还专门在美国招聘了精通外语又熟悉中国的员工。“80后”年轻人宋乐就是其中之一。
宋乐还记得,他与另一位新同事刚刚入职时,王文祥和他们面对面聊了很久,聊做好产品的重要性,聊自己的理念。“这很特别,很少新入职的员工能有机会与公司的董事长交流。”宋乐说。王文祥对于打开中国市场的重视,可见一斑。
此后直到现在,王文祥每个月都会从美国飞回中国,到廊坊的工厂看一看。“其实刚来时,进展并不是特别顺利。”王文祥坦言,由于不熟悉中国市场,产品使用的又是新兴材料,他碰到过不少困难。
“但遇到越大的风浪,越该鼓起勇气去克服。”王文祥说,自己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并未有所动摇,他相信大家对于水的重要性是有共识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理念和产品会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与接纳。
而在宋乐眼中,王文祥俨然就是公司的“第一销售人员”,“每次来中国,除了开会,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到各地推荐公司的产品,介绍‘永泉计划’”。无论是拜访客户,还是参加经销商大会,王文祥从来不吝惜自己的时间,总是亲力亲为。
如今,廊坊工厂每年生产的20万吨塑料管道,已经运往河北、辽宁、山东等多个省份,甚至远到东南亚、非洲。
让慈善心代代相传
交谈时,王文祥的手边总是放着一瓶水,说一会儿就得喝一口。王文祥说,此前他并没有这个习惯,这是10多年前患鼻咽癌时留下的后遗症。
2005年底那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王文祥在成功收购JM公司仅仅10天之后,就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打击。按照医生当时的说法,王文祥所患的鼻咽癌已进入第四期,如果不立即接受治疗,他最多只有一年的生命。
此后的6个月中,王文祥接受了长达195个小时的化疗和37个小时的电疗。从事业巅峰跌至人生谷底的沮丧,承受常人难以忍受的治疗的痛苦,这些都让王文祥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生命真的非常宝贵,最重要的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你爱过谁,做过哪些有益的事。”
而这也正是年少时,王文祥最常见父母做的事。“我妈妈待人非常和善,虽然自己没有钱,但家里来了客人,她都会煮很多菜。”王文祥说,父亲也是一样,自己的生活非常节俭,却总是教导孩子,要常帮助他人。
病愈之后,王文祥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注到公益慈善事业中。或许是因为体会了人生的变幻无常,王文祥一直坚持,做慈善就一定要很有效率,能帮越多人越好。
一次机缘巧合,始终和水打交道的王文祥,将目光瞄向遥远的非洲,那个干旱的大洲。“之前也有不少有心人给非洲捐钱挖水井,但这只能解决当地人的饮水问题。”王文祥说,自己始终记得在东非国家乌干达亲眼所见的场景——衣衫褴褛的妇女和儿童,在炎炎烈日之下,头顶水桶,徒步两三公里,取回的却是受到污染的脏水。
经过多次实地考察,王文祥发现,“其实非洲不是没有好的水源,只是没有好的管网,无法把水输送到需要的地方”。让尽可能多的非洲民众可以便捷地喝到、用到清水,这个念头在王文祥的心里扎下了根。
从2008年起,王文祥为塞内加尔、乌干达、肯尼亚等8个非洲国家的几十个村落陆续铺设了600公里的塑料水管。在一些村庄,他甚至亲自带着公司的技术团队,免费安装输水管道。
如今,顺着一条条管道,源源不断的清水流入原本缺水的家庭、干涸的土地,近30万非洲民众的饮水问题由此改善。
“我们当时投入了差不多300万美元,分在每个人身上还不到8美元,可是效率很高。”王文祥说,最令他高兴的是,有了干净的水源,越来越多的男人回村耕种,并将种植的蔬菜水果销往外地。“这样,他们就可以渐渐变得富有、独立,也能有更多机会接受教育。”
现在,做慈善时,王文祥常常还会带上自己的3个孩子。他说,正如父母当年的言传身教在他心里播下慈善的种子,他也希望给孩子们树立榜样,将这份爱心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