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4月19日 星期二

两高发布贪污贿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

“终身监禁”适用哪些情形?

本报记者 叶晓楠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4月19日   第 04 版)

  有人欢喜有人忧
  翟桂溪作(新华社发)

  4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公布,其中,明确了贪污罪、受贿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以及贪污罪、受贿罪死刑、死缓及终身监禁的适用原则等,强调依法从严惩治贪污贿赂犯罪。

  贪污受贿多少钱可以入刑?贪官判死刑、死缓、终身监禁到底如何界定?官员“身边人”敛财怎么惩治?梳理新的《解释》,一系列热点问题,有了权威答案。

  受贿1万元即可被追刑责

  去年11月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取消了贪污罪、受贿罪的定罪量刑的数额标准,代之以“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以及“较重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情节”。

  在《解释》中,对两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作出了规定,将两罪“数额较大”的一般标准由1997年刑法确定的5000元调整至3万元,“数额巨大”的一般标准定为2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数额特别巨大”的一般标准定为300万元以上。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将贪污罪、受贿罪起点数额提高到3万元,并不意味着低于3万元的贪污、受贿行为就一概不能作为犯罪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庭长裴显鼎说,《解释》同时规定,贪污、受贿1万元以上不满3万元,具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即应追究刑事责任;数额不满“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但达到起点一半,同时具有规定情节的,应当认定为“严重情节”或“特别严重情节”,依法从重处罚。

  多次受贿数额累计计算

  据裴显鼎介绍,《解释》从两方面对受贿犯罪数额的计算作出了规定。

  一是针对小额贿款的问题,明确多次受贿未经处理的,累计计算受贿数额。据此,受贿人多次收受小额贿款,虽每次均未达到《解释》规定的定罪标准,但累计后达到定罪标准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是针对收受财物与谋利事项不对应的问题,明确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前后多次收受请托人财物,受请托之前收受财物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应当一并计入受贿数额。据此,对那些小额不断、多次收受的财物,符合条件的也应当一并追究刑事责任。

  终身监禁一经作出不得减刑假释

  刑法规定,贪污受贿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由于无期徒刑与死刑是两个不同刑种,为了更准确地适用死刑,《解释》明确规定,死刑立即执行只适用于犯罪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特别恶劣,造成损失特别重大的贪污、受贿犯罪分子。

  “这就是说,司法机关在审判案件时,对于极少数罪行特别严重、依法应当适用死刑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坚决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裴显鼎说。

  《解释》同时规定,对于符合死刑立即执行条件但同时具有法定从宽等处罚情节,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针对《刑法修正案(九)》新增加的贪污罪、受贿罪判处死缓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的规定,《解释》明确了终身监禁适用的情形,即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过重,判处一般死缓又偏轻的重大贪污受贿罪犯,可以决定终身监禁。同时,凡决定终身监禁的,在一、二审作出死缓裁判的同时,应当一并作出终身监禁的决定,而不能等到死缓执行期间届满再视情而定。“以此强调终身监禁一旦决定,不受执行期间服刑表现的影响。”裴显鼎说。

  “身边人”腐败怎么认定

  为了更有效地严惩腐败犯罪,《解释》对刑法规定的财物作出了适度扩张解释,规定贿赂犯罪中的财物包括财产性利益,并进一步明确财产性利益包括可以折算为货币的物质利益和需要支付货币才能获得的其他利益两种。

  前者如房屋装修、债务免除等,其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后者如会员服务、旅游。实践中提供或者接受后者利益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行贿人支付货币购买后转送给受贿人消费;二是行贿人在社会上作为商品销售的自有利益,免费提供给行为人消费。两种情况实质相同,均应纳入贿赂犯罪处理。

  《解释》还明确了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利,“身边人”收钱行为的刑事定罪问题。

  《解释》明确,特定关系人索取、收受他人财物,国家工作人员知道后未退还或者上交的,应当认定国家工作人员具有受贿故意。对于这里的“特定关系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指的是“与国家工作人员有近亲属、情妇(夫)以及其他共同利益关系的人”。

中缅老联手禁毒“金三角”毒害减轻
“终身监禁”适用哪些情形?
法国中学生体验传统手工艺
“中国防务”亮相马来西亚亚洲防务展
2016年《旅游绿皮书》发布
盛唐捐资百万修复老电影
中企将在欧洲开发“场景科技”
“一个都不能少”
贵州榕江:侗族孩子学非遗
责编:陈劲松 彭训文 邮箱:peoplehw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