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8月08日 星期六

让梦想照进现实(我在国外的生活)

黎焱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8月08日   第 06 版)

  本文作者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城一个多元文化节上,为人们翻译和书写中文名字。

  此时是深夜,是我用来写作、用来跋涉和追逐梦想的时间。我的另一台电脑上播放着国内一档名人演讲节目,主讲嘉宾正在讲述着他百折不挠追逐梦想的故事,这也使我想起了自己的逐梦历程。

  梦想不能源于书本

  和许多逐梦者一样,当初看了浪漫的好莱坞电影,读了赞美的书籍,我便毫不犹豫地辞去了国内大学教师的工作,怀揣着学电影编剧、电影导演的梦想来到了美国。可是脚刚落到新大陆,我的想法立即遭到了亲朋好友的反对:“学电影?你疯了吗?难道你还能打进好莱坞?学完到哪里去找工作?在美国找不到工作就意味着没有收入,你拿什么养活你自己和你儿子?”我当时不服气,但很快就发现他们的担忧和反对声不无道理。

  抱着在国内大学一毕业就留校、从来都是工作来找我而非我去找工作的自信和自恋,凭着在电视台、报社、杂志做过编辑记者的经历,我把自己的简历向当地的几所大学投了出去,其结果竟是颗粒无收。在美国,如果没有从本国获得的博士文凭是不可能在大学教书的。当然,教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也需要经过层层考试获取专业教师文凭。我在中国获得的高校文凭和高校教师资格证在这个新世界里就等于一张废纸。除了在文凭上不占优势外,语言也是一关,尽管在国内学过很长时间的英语,可真正到了一个英语国家,才发现自己几乎像个哑巴和聋子。

  我开始担忧起来:如果自己在美国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无法保证,何以去支付那昂贵的学电影课程的学费?何以谈那遥不可及的电影之梦?

  美国人满了18岁就要脱离父母的羽翼外出找工作,大多数会搬出父母的家自己租房子住,然后开始打工,挣大学的学费。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是这样的:大学毕业后,如果你幸运地找到了一份年薪3万美元至5万美元的全职工作,单位给你提供各种社会保险,你就会在那个单位慢慢跳、慢慢升,买一幢房子,换一部不太差的车,然后结婚生子,带家人每年去度一次假。但如果你只有半职工作,就不得不东奔西走,同时打好几份工。 

  我如梦初醒,发现自己依据从电影和书本里了解到的美国就贸然前往,是那么片面和天真——轻易丢弃了自己在中国所拥有的一切是多么冒失、多么不懂得珍惜啊!在中国,自己在一个大学生稀有的时代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很容易地就获取了一份在大学留校教书的工作,旱涝保收、丰衣足食,自己何曾为生存条件发过愁?可来到了美国,我不得不考虑如何解决生存问题,不得不把梦想的翅膀暂时收起。

  为生存寻找路径

  环顾周围,我所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在国内学文科的人,为了适应在美国找工作的需要,都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放下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而改行。有的改学护理、学计算机、学会计,也有的改做生意。

  我也没有例外,在向大学投简历失败后,我去了一家历史悠久的美国餐馆做领位。我必须感谢这个餐馆,它是我在美国第一个通过英语面试找到的工作。这家餐馆不仅让我挣到了必要的生活费用,还让我学到了美式英语、交到了许多美国朋友。我很快成了顾客和同事们都很欢迎的领位。由于我良好的沟通能力,我被调到了连锁的礼品店工作,并涨了工资。如果我在那里继续干下去,也许会被提升为经理,但我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在那里干了两年多,把钱凑足后,我决心回学校去读一个美国的研究生文凭。

  读什么专业呢?人生再一次面临选择:面对美国严峻的生存现实,我没有敢去学电影,而是按照家人的建议去学习大多数人都认为适合我、可能容易找工作的“图书馆信息学”。

  我用了两年时间获得了图书馆信息学的研究生文凭,但并不像预想的那样好找工作。我向各种图书馆送出了上百份简历,但最后找到的都是半职工作。美国即使图书馆遍地开花,但就业市场并不乐观。我后来了解到,图书馆专业分得很细,最好是读研究生以前拥有一个相关的本科学位。比如你读的本科是科学,你可以去科学图书馆,读的本科是法律,你可以去法律图书馆。但如果你的本科和这些都无关,你就只能去公共图书馆了,而要想在公共图书馆找到一份全职工作绝非易事。

  追梦,永无止境

  由于找的是半职工作,我不得不同时打好几份工,从此工作把我的时间占得满满的,常常感到疲惫不堪。那么,我还有空余时间去实现那些一直萦绕于心的梦想吗?当发现梦想和现实的距离如此的遥远时,要退缩吗?

  似乎没有退缩之路。许多远离故土去异国他乡追梦的人都像坚强的蒲公英种子飘撒在新的土壤上,既来之则安之,自然地咬住了脚下的土壤,坚韧地生长着。

  于是,白天打工,把挣的钱存起来。用业余时间读电影编剧班、小说创作班;看电影、研究电影剧本和专业书籍;通过各种形式去读书,同时坚持写作。我在中国出版了自己写的长篇小说《我的美国病人》,中篇小说《让我帮助你快乐起来》,在美国出版了英语诗《A Broke Heart》。我在一份英语地方报纸做了专栏作家,同时一直为海外华人钟爱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写稿。在就读英美合办的一个电影剧本编剧班期间,我创作了自己的第一个电影剧本。

  我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工作,我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追梦。梦想照亮了现实,梦想让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丢失自己,梦想让生活充满了美丽的希冀和憧憬。

  可是,在这里坚持那些不赚钱的,或者说是不能马上见成效的梦想,免不了会动摇和徘徊,这时,有谁能给你信心?每个人都忙得自顾不暇,有谁会给你坚持的力量?于是,中外那些传播正能量的演讲节目和那些对成功者的报道,便成了我的心灵鸡汤。人是需要榜样的力量、需要智者指路的。我不断地为自己加油、打气:只要坚持,梦想就会变成现实。

  当我回头认真地审视自己所走过的路时,得出了这些启示:

  首先,建立或追逐梦想不能只从书本上开始。人不能从梦想(或幻想)走向实践,而应当将梦想建立在对现实社会真正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否则梦想就是空中楼阁。盲目前行,只会浪费时间走弯路,并为此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第二,如果你在国内是学文科的,像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及其他社会科学,一定要做好在美国找不到工作的准备。

  第三,一旦确立了值得你用终生去追逐的梦想,就不要轻言放弃。走了弯路,及时修正,不必浪费时间去懊悔或悲观,在追逐梦想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调整脚步,相信梦想终会成真。

外国礼俗面面观(礼仪漫谈(188))
让梦想照进现实(我在国外的生活)
“向同学们传承”说法对吗?(语文信箱)
您了解名誉领事制度吗?(领事服务)
期数:363 责编:张燕萍 汪灵犀 电话:8610—65369316 邮箱:hwbdzyd@yeah.net